德興銅礦位於江西省德興市,是亞洲最大、中國第一的露天銅礦。德興銅礦擁有豐富的銅資源,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銅金屬量達1000多萬噸,居全國第一位,礦藏特點是儲量大而集中、 埋藏淺、 剝采比小、礦石可選性好、綜合利用元素多。
德興銅礦在世界礦業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發現過程也是十分具有傳奇色彩。下面《礦業匯》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德興銅礦是如何被發現、最終成為國內銅礦之首的。
一、靈光一現,誕生驚世發現
1953年,409隊的工程師們來到江西德興縣,普查鉛鋅礦的儲藏量。第二年,中南地質局409隊隊長謝欽堯看到《德興縣誌》中有古人在德興采銅煉銅的零星記載,並在當地發現了遍布山野的採礦老窟窿里有黃鐵礦、黃銅礦等。於是,謝欽堯提出應對德興進行一次細緻的普查。
在經歷了多次的人員調整後,最終由徐愛民擔任技術負責人。在他指導下工程隊伍淺井掘采10米向千枚與斑岩兩邊拉岔,通過樣品分析,含銅量低,達不到工業要求;而向斑岩拉岔超過10米,取樣化驗,含銅量均達工業品位。
由於當時的技術及相關認識有限,當時不僅國內地質專家,甚至包括蘇聯地質專家都普遍認定的銅礦僅賦存接觸帶部位,德興銅礦當時的勘查結果並不理想。徐愛民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斑岩是否普遍礦化?這一想法完全突破了那個年代銅礦勘查的認識。
帶著這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心情異常激動的徐愛民寫出專題報告,向中南地質局申請轉勘探。七月中旬,考察隊開鑽。10米、50米、100米、140米,全是銅礦。徐愛民確認,「這種類型的銅礦儲量大,礦厚不稀奇,相信經得住考驗。」後來中南局派工程師到銅礦區檢查時,鑽機已打到了380米的深層,鑽探證實全是礦體。德興銅礦開採正式拉開序幕。
二、「銅都」誕生
德興銅礦正式成立於1958年8月18日,初期建設規模為日採選礦2.5萬噸。前期主要集中於礦區生產設備的籌建。1966年開始邊生產邊建設。歷經數十年發展,德興銅礦不斷發展壯大。
新中國成立後,為響應號召,建設山區、礦區和根據地,1958-1988年間先後有來自上海、貴州等多地近500人分配於此,調入此地的人大多定居成家,給德興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三、成為亞洲第一銅礦
江西的銅資源位居全國首位,已探明儲量的銅占全國的銅工業儲量的三分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銅工業基地,1979年建立了江西銅業公司,現有「六礦兩廠」,即德興銅礦、永平銅礦、武山銅礦、東鄉銅礦、城門山銅礦、銀山鉛鋅銅礦和貴溪冶煉廠、上海冶煉廠。
德興銅礦現為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主幹礦山。現有銅廠、富家塢等兩個采場,大山選礦廠、泗洲選礦廠,以及精尾廠動力廠等29個子單位,職工16000餘人。
六個礦山探明銅儲量合計有1387萬噸,德興銅礦在1993年10萬t/d的採選規劃成為亞洲的特大型礦山之一。現開採的礦產年產銅精礦有10.2萬噸,占全國銅精礦總產值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