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商只占20%,其他占80%,其中情商是關鍵,占到60%。所以,培養一個孩子的情商很重要。
其實情商跟遺傳關係不是特別大,主要是看後天環境的影響和父母的引導。如果孩子常說這三句話,則說明孩子情商不是太高,父母要及時引導,一旦超過6歲,父母的干預作用就會越來越小,很難糾正了。
01、不關我的事!
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工作當中,總有做失敗、失誤的時候,比如團體比賽失敗了,有的人第一反應是找原因,下次爭取做得更好,而有的人則是認為:這不關我事!我沒有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常說這句話,那說明孩子不能正視自己的人,遇到問題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在推卸責任。
02、都怪你!
其實這是小侄子的口頭禪,也有很多小孩子總喜歡說這句話。
每次如果小侄子忘記帶作業,就會對奶奶說:都怪你!不給我收拾書包!
可是收拾書包本來應該是自己的分內事,小侄子卻認為都是別人的原因。往長遠看,人這一輩子犯很多的錯誤,考試不及格,工作出紕漏等等。
如果每次錯誤都要逃避責任,把錯誤歸結到別人身上,那麼這個人就永遠成長不起來,永遠擔不起大任。
03、我就不!
那天跟一個寶媽聊天,說自己的孩子很倔,每次要做什麼就必須要做,不做什麼怎麼說都不行。
有的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願意做的事兒就一定要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則一口拒絕。孩子常常說:我就不,我就要!這說明孩子情商比較低,腦子不夠靈活,不會轉彎。
人都想成功,但是成功的路徑有很多,這條路走不通,可是繞行,為什麼要在一條死胡同走到底呢?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孩子表現得特別倔,那麼家長就要及時去糾正孩子。
孩子的表現跟父母有關,尤其是情商受遺傳影響不大,主要是跟父母的處事方式和習慣有關。
如果父母總是抱怨生活,抱怨不公平,那麼孩子也會養成這種愛抱怨的性格;
如果父母總是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那麼孩子也會變得樂觀。
父母對於孩子,不僅僅是給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的依賴,更是孩子的引路人,老師在學校傳授的是知識,而父母傳給孩子的則是性格、教養、習慣和品德。
有人說,做父母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他不需要通過任何考試。
看到這句話就莫名感到心酸,很多父母從來不會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既然我們賦予了孩子生命,我們就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
龍應台說,父母其實跟食品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10年,過了十年,父母的干預作用就很小了。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平時總喜歡說這些話,那麼你一定要重視起來了,好好引導孩子,一旦超過6歲就很難糾正了。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