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接觸基金的朋友來說,很多人分不清楚主動基金和指數基金的區別,甚至指數基金由於種類繁多,不少人也暈頭轉向。
基金投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尤其是指數基金背後究竟有什麼,都有哪些類型可以讓我們選擇?
如果連基本的分類或產品類型都搞不清楚,別說基金的收益了,最終可能損失不少本金。
從實際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這幾方面來解讀指數基金:
第一、從交易場所來講,有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
指數基金有不少品種,有些品種主要在場內交易,比如創新型的ETF基金。
目前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等核心指數都有不少ETF基金追蹤它們。
場內交易的品種還有分級基金和LOF基金。前者大家都比較清楚,後者則比較特殊,屬於場內場外交易型產品,既可以在場內買賣,又可以在場外申購贖回。
第二、按照複製方式,指數基金有被動型和增強型
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屬於普通的指數基金產品,它的費率相對來說較低,因為倉位最大程度追蹤指數的走勢,基本上沒有認為調倉的動作,追求的是指數的市場收益。
而增強型指數基金與被動指數有一點區別,在於前者在追求指數市場收益的基礎上,通過量化策略,主動進行配置,它追求的超額收益。
從A股的發展趨勢來看,它的市場無效論比價明顯,如此情況下,增強型指數基金還是挺有市場的。
比如滬深300指數增強、中證500指數增強等。
以上兩種都是按照具體的方式來劃分,其實最簡單直接的一種就是寬基指數和窄基指數。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指數的覆蓋程度不同,寬基指數所選樣本覆蓋不同的行業,窄基指數又叫行業或主題指數,樣本大多來源於一個行業。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寬基指數當作橫軸,窄基指數當作縱軸,前者是一個胖子,什麼都能裝,後者是一個瘦子,可能只吃大米。
如此樣本,行業指數的單一性,導致的結果就是它的波動性和收益率可能更大。
比如今年白酒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A股中優秀的行業很多,受行業特性影響,指數基金表現各異,有的回報很高,有的可能連續幾年都處於下跌狀態。
比如醫藥、銀行、消費都可以在熊市中成為比較有價值的避險行業,而傳媒、環保、有色等都是周期性很明顯的行業。
所以,對於普通的投資人來說,選擇寬基指數的勝率可能更高,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更持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