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淳化

2019-07-02     文學陝軍

過去陝西能行男人講究走州過縣,路上偶遇陌生人,點煙借火,順便問聲:「鄉黨,老家是哪裡?」若聽聞同縣或鄰縣的,關係立即熱絡起來。古往今來,縣是遊子心目中的老家。淳化縣也不例外,她是20萬淳化兒女心心念念的老家。

你好,淳化!

淳化是個袖珍縣,人少面積小,但她像一篇小品文,清新雋永,鄉情是她獨有的主旨,鄉音是她的表達方式,風物是她獨特的元素。

在陝西,任何一座縣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夏商周,可像淳化到如今還保持著古老特色的挺稀罕。具有雄才武略的漢武帝將甘泉宮建在縣城北邊,旁邊為大秦直道的起點。他在位期間,曾多次前往甘泉宮避暑,五月至,八月返,督促防務建設,主持郡國上計,接受諸侯朝覲,宴饗番夷首領,甘泉宮儼然施政布令的陪都。淳化的許多村名都與這位赫赫有名的皇帝相關,鐵王鎮原為接王地,善花村是當年的御花園,後旨頭為等候聖旨的處所,草地乃皇家狩獵場,亮馬台則皇家馬廄也,屯莊即屯兵之莊子,大疙瘩村旁的漢雲陵里,埋葬著被武帝賜死的鉤弋夫人。而今行走淳化,若不是紅牆綠瓦的提醒,你仿佛回到秦漢。兩千年過去了,淳化的時空似乎永遠凝固在了那一時期。

不僅村名葆有有秦漢特色,淳化人也是「衣冠簡樸古風存」。秦漢龍袍 「以水德居,服黑色」,沿襲至改革開放前,此地男人都是清一色黑棉襖黑色大襠棉褲,腰裡系一綹白布腰帶,右手扶犁,左手揮鞭,剪紙一樣鐫刻在黃土地上。女人喜著黑衣黑褲黑平絨鞋,滾了寬寬的紅邊,烏黑油亮的辮稍綁根紅頭繩,立於溝畔,「咩咩——」喚羊兒。過路人讚嘆:「你看那女子,長得倩活!」《詩經》里寫美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倩」是笑靨美好之意,加上「活」字,一位面帶笑容的女子帶著活潑潑的氣息迎面向你走來。因此,淳化的方言聽著土得掉渣,但細琢磨卻顯著文言的古雅。

淳化的古樸,更體現在民風上。宋太宗趙光義曾來此微服私訪,見這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遂改年號為「淳化」,寓意「淳德教化」,歷經千年,「淳化」遂作了縣的大名。雖已進入21世紀,但這兒古風依舊。五六月里,國道兩旁的村莊裡,枝頭紅杏累累。路過的司機,垂涎三尺,停車打問:「叔,杏咋賣?」「不要錢,你自己摘去。杏樹枝脆,不敢把你摔了。」清早,薄薄的霧氣還未散盡,餄餎店大門緊閉,藍色的卷閘門下已經堆砌著河灘里嫩閃閃的芫荽,潤鎮街的老豆腐,北關人泡的黃豆芽。小販忙著往下家送,店主來了拎菜進門。外地人驚呼:「咋那麼互相信任呢?」時光破碎了秦磚漢瓦,坍圮了皇家宮殿,消散了歷史煙塵,唯有淳厚的民風,還與秦時明月一樣,高掛天際。

一出冶谷口,淳化人眼前便是平展展的八百里秦川,距離咸陽國際機場30分鐘車程,可問西安人淳化在哪裡,他們一臉茫然,然後說應該在陝北吧。這就尷尬了,為啥?淳化這片黃土,貧瘠瘦弱,四周為山,裡面溝壑縱橫,寡鮮勝景,出門便是溝,連縣城也建在溝里。縣域之內,從東向西,有五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這五條溝又衍生出了無數條小溝壑,如人身上的毛細血管一樣稠密:常村溝、油坊溝、泥河溝、後溝、冶峪河、南村溝、柳溝、甘溝、馬家山溝、小花溝……溝溝岔岔,渠渠道道。我趴在地圖上數了半天,也沒弄出個準確的數字,大約四五十個吧。所有的山和溝,皆盡「流失」地貌,世世代代義務向山外輸送了她的的靈氣、水汽、人氣乃至運氣。水土奔向山外,面向平原,沒完沒了,留下的是乾枯焦躁,冷風黃塵。

祖祖輩輩的淳化人如同一隻只卑微的虱子,貼在溝壑的褶皺里,艱難活命但不認命,溝壑直立,也要栽樹。他們學習雲南哈尼族人修梯田,趁著冬閒時節,修出兩米寬、一米寬、五十公分,甚至只能容下一隻腳寬的林帶,修緩整平,那林帶如同一條條寬窄不一的玉帶纏繞在溝溝峁峁。來年清明前後,落一場雨,上山栽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去秋來,四季常青的側柏,直溜溜的鑽天洋,樹冠龐大的核桃,開著白花的杜梨、杏樹、洋槐樹……高樹低草,用密密的根系,留住了水,固定了土。樹和人,在這貧瘠的溝壑間,皆活得生機盎然。

在所有樹裡頭,淳化人最鍾情的是洋槐樹,因為它像極了淳化人,溫柔與強悍兼有。四五月里槐花如雪,將整個縣籠罩在馥郁的花香里,鉤槐花、吃槐花是這個時節淳化土著們的保留節目。六七月里,躺在爺台山的槐樹林裡,看陽光斑駁的碎影,聽夏蟬嘶鳴陣陣,感受涼風習習。摘一片槐葉,貼在臉上,綿綿的像姑娘的臉蛋。繃緊一片槐葉,用嘴巴吹出咪咪嗚嗚的樂曲,在槐林里放飛你的心緒。槐花槐葉,與本地女子一樣美麗貼心。

可槐樹渾身都是刺,你千萬別在它跟前張狂,一不小心,扎得你爸呀媽呀地尖叫。槐木質地堅硬,打柜子,做礦柱,起大梁。洋槐樹像極了家鄉的男人,脾氣像槐樹一樣生冷蹭倔,但能吃苦,關鍵時候能頂得住事,是家國的頂樑柱。2016年7月,盜墓團伙來鉤弋夫人墓踩了一回點,旋即被淳化公安局盯牢了。局長帶領一幫北山楞娃警察,輾轉幾萬里,跨越陝西、甘肅、河南等幾省,將涉及的96起文物案件一一偵破,91人落網,1100餘件文物追回,追繳的西漢鎏金編鐘、琉璃發簪世所罕見,完美地完成了公安部掛牌督辦的7·20大案。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那些如槐樹一般漢子,讓人民安居樂業。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開篇寫道:「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雖然淳化溝多平坦的良田少,但並沒有影響這裡的人對土地的摯愛,而這塊土地,也給予了人們豐厚的回報。

淳化境內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世界三大蘋果最佳適宜區之一。所產的蘋果個大色艷,含糖量極高。蘋果是這裡的寶貝疙瘩,春夏疏花疏果施肥噴藥。秋季蘋果樹都挺著滿滿的豐收,滿樹都是淺黃色的紙袋,那是春末夏初蘋果只有指頭蛋大時套上去,那時蘋果還呈毛茸茸的紅褐色,像極了襁褓里的嬰兒。人們像對待孩子一樣呵護幼果,沒有哪一個嬰孩是睡在襁褓外面的。十月到了,趁著秋雨後的濕度大,解了套袋,讓蘋果「上色」。那是成熟後的最後一道洗禮了,十月溫煦的陽光會給蘋果染上一層好看的亮釉,粉粉的,比城裡女人美容過的臉蛋還嫩,色氣還正。改革開放四十年間,蘋果價格每斤上過8塊,也賣過每斤八分,但是淳化人有足夠的韌性,他們堅定不移地愛蘋果,種蘋果。有個叫劉阿娟淳化女子,六年前辭去北京的工作,回來蒔弄蘋果,建立了一個響噹噹的品牌——爸爸的果園。

老天爺還賞給了淳化人另一樣作物——蕎麥,收了小麥回茬種,饑荒年可補充主糧的不足。夏秋之季,蕎麥花很美,白居易說「月明蕎麥花如雪」,宋人詩中贊「雪白一川蕎麥花」,更重要的蕎麥是孕育了一種特殊的吃食——淳化蕎面餄餎,其特點就是面長,有韌勁。有人打趣,如果非要把淳化人分兩類,除了分為男和女之外,還可以劃分為賣餄餎的和吃餄餎的。棗核大的縣城裡,一百多家餄餎店,淳化人不滿足,扛了餄餎床子(加工餄餎的工具)出門打天下。路過涇陽,開一爿正宗淳化餄餎店;進了咸陽,大街小巷,掛了「淳化餄餎」的招牌開始營業;北上旬邑,淳化餄餎店裡的辣子湯味遠遠飄來。賣餄餎的都是夫妻搭檔,門面雖小,可淳化人有餄餎的韌性,一碗碗盛,一碗碗賣,貨真價實,人漸漸立穩了腳,淳化餄餎也聲名鵲起。河南人將胡辣湯賣到全國,蘭州拉麵走出了國門,淳化人也有淳化餄餎走得更遠的想法和行動。

你好,淳化。

最好的風景不在遠方,而在家鄉。我願繼續用腳步去丈量淳化的每一寸土地,用手眼去碰觸身邊的每一樣景物,用心去感受家鄉獨一無二的歷史。

(作者簡介:趙亞亞,淳化中學語文教師,愛好文學。現為陝西省作協會員,出版有散文集《遠村那縷炊煙》)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NJ5MGwB8g2yegND8CZ7.html





你好,柞水!

2019-10-18






你好,長武

2019-10-12


你好,閻良

2019-10-10







你好,鎮安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