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6歲兒子參加同學會,回到家卻被踢出群,知道原因懊悔不已

2019-10-21     C位媽媽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作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而孩子表現出來的言行也是家長的樣子。家長溺愛孩子,孩子表現出來蠻橫無理自以為是也能反映出家長教育的失敗。

小張大學同學聚會,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浩浩參加,全家人對浩浩都非常好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只要浩浩一哭二鬧三上吊,全家人立馬俯首稱臣。

  • 情景一:

在餐桌上,同學們都互相寒暄問候著,浩浩拿起筷子就開始夾盤子裡的菜,嘗了一口不好吃又吐出來扔回了盤子裡,當時幾個同學就覺得很噁心,但是小張嘿嘿一笑說「小孩小孩別計較」

  • 情景二:

吃過晚飯大家建議到班長家坐一會,浩浩到了家裡也不換鞋,在沙發上上蹦來蹦去,小張也是嘿嘿一笑說「回頭我給你洗,孩子小」

  • 情境三:

浩浩不在沙發上蹦了,開始翻箱倒櫃的玩班長家的擺件和手辦,還跟小張說自己喜歡要拿回家,一直鬧個不停。

好不容易結束了這場聚會,小張剛到家就發現自己被班長移出了班級群聊,小張給班裡關係不錯的同學打電話,同學告訴她說

「你家孩子實在是太不懂事了,從餐桌到班長家弄得大家都很不高興,以後也不想和你有什麼來往了」

聽了同學的話,小張開始後悔不已,她意識到對孩子嬌慣的嚴重性。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誰都想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該有的管教一樣也不能少,就像那句話說的「你不管的孩子進了社會有人替你管」,愛孩子的同時更應該教會孩子該有的禮貌。

1.見人要問好

孩子們在遇到不太熟悉的人會比較害羞,就不會主動打招呼,但是家長需要引導孩子。

例如家長可以在家中跟孩子角色扮演,家長先讓孩子扮演長輩,然後自己扮演小孩子做示範,然後調換角色讓孩子學著跟長輩打招呼,久而久之的訓練就能消除孩子的緊張感。

除了家長特意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禮貌,「對不起」「謝謝」「請」這樣的話要經常跟孩子說,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變得有禮貌。

2.讓孩子有用餐禮儀

C位媽小的時候都是大人先上桌動筷我們晚輩才能上桌,但是現在的孩子似乎沒有那麼嚴格了。但是家長也需要讓孩子知道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

比如大人沒上桌之前孩子不要動筷;想吃什麼夾什麼,不能有翻菜的習慣;不能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或者嚼過的再放回盤子裡等等。

這些小事現在影響的可能只是孩子的習慣,但是成年後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

3.做客禮儀

我們經常會帶著孩子去別人家拜訪走親戚,這時候就要讓孩子有作為客人的禮貌。

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即便是喜歡也要經過主人同意才可以玩,孩子只有學會了尊重別人,成年後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家長從小的教育非常重要。

教會孩子懂禮貌不僅僅能讓孩子更受歡迎,還能讓孩子有自我監督約束的意識,當孩子進入社會後,考驗的絕不僅僅是孩子的成績和能力,禮貌和品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家長別讓溺愛「毀了」孩子。

今日互動:你身邊有哪些溺愛孩子的例子?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的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必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Mt97W0BMH2_cNUg_i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