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身高180cm,兒子卻只能長到160m!媽媽悔不當初……

2020-07-17   青年時報

原標題:爸爸身高180cm,兒子卻只能長到160m!媽媽悔不當初……

父親身高180cm,母親身高158cm,一般大家都會認為,這對夫妻的孩子,將來身高一定不會太矮。

但昨天,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黃軻的診室,13周歲的男孩小孟卻得知了一個令他有些不能接受的消息:將來自己的身高,將定格在160cm左右

以為「長勢喜人」實則錯失良機

小孟從小身高就比同齡人要矮,為此父母沒少操心。在他11周歲半的時候,一家人來到浙大兒院內分泌科的黃軻處就診。

經檢查發現,小孟的骨齡在10歲左右,睪丸處於發育的初級階段,基本符合這個年齡段男生的生長發育特徵。因此,黃軻建議小孟一家定期複查,要求6個月後再進行一次骨齡測試。

網絡圖

回家後,小孟的媽媽聽朋友提起,小孩經常拍片對生長發育不好。再加上小孟這段時間沒有長鬍子、變聲等情況,媽媽就覺得孩子還小,沒開始發育,將來還能再「拔高」一大截。

於是,一家人就忽視了6個月後的骨齡測試。一年半過去了,小孟的身高「長勢喜人」,已經從138cm達到了152cm。

但最近,小孟卻有些緩下來的趨勢,再加上長出了鬍子,聲音也變得低沉,不放心之下,小孟一家又來到了黃軻的門診。

網絡圖

「之前的骨齡測試情況怎麼樣?」黃軻循例問道。「都說拍片有輻射,做多了不好。」小孟媽媽拿出了一年半之前的測試,「我看這段時間他長得挺好,就沒去拍了。」

但黃軻看著小孟的鬍子和喉結,還是建議做一下骨齡測試。

結果很快出來了。小孟現在的骨齡已經達到15周歲,比預計的增長速度快了很多。

黃軻遺憾地表示,雖然小孟有172cm左右的遺傳身高,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將來他的最終身高可能只有160cm左右。

小孟媽媽一聽如五雷轟頂,後悔沒有聽醫生的話。

青少年生長發育期骨齡檢測很重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骨齡檢測中輻射對孩子的影響,有些家長甚至因為害怕輻射而拒絕進行檢測,從而錯過孩子的生長發育高峰期,造成不可逆的遺憾。

網絡圖

近段時間黃軻的門診中,每天差不多會有5個這樣的案例,讓他非常痛心。

「就像跑步一樣,一般人的情況是先跑上四五圈,然後在最後一圈全力加速衝刺。然而有些孩子只跑了一兩圈之後就開始加速衝刺。」

而骨齡測試,就是要找出那些提前衝刺的孩子,再通過藥物等治療方式,讓他們在不該加速的時候慢下來,重新走回正軌。

網絡圖

兒童的生長發育期普通人很難判斷,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出現變聲、喉結等情況代表著發育的開始,但事實上,像小孟那樣出現變聲、長鬍子、長陰毛等情況,已經進入了生長發育的尾聲。

黃軻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青春期開始的時候,進行預防性骨齡檢查,再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定期監測。

浙大兒院的生長發育門診一年約有5-6萬的兒童就診,每年大約進行8萬人次的骨齡測試。

網絡圖

兒童的性腺、甲狀腺和眼睛等部位對X射線比較敏感,雖然醫院有配備鉛衣等防護措施,但家長普遍還是比較擔心。

為此,浙大兒院將在近期開展微劑量可移動兒童骨齡DR的臨床使用,輻射劑量較傳統檢查降低80%,並且可以在診間實時檢測。

預計下一步將會把這個項目 陸續推廣到省內的兒童生長發育專科聯盟醫院,包括衢州、溫州、舟山、嘉興、湖州、紹興、麗水、台州、金華等地,為更多孩子帶來。

【小知識】

Q:什麼是骨齡?

A:骨齡是青少年兒童骨骼發育水平同骨發育標準比較而得出的發育年齡,它比年齡、身高、體重更能精確地反映出身體的成熟程度,更加準確地反映個體的生長發育水平和成熟程度。

Q:哪些情況需要測骨齡?

A:一是與同齡孩子相比特別矮小,個子落後

二是出現早發育的現象,一般來說,男孩子、女孩子分別在9周歲和8周歲開始發育;

三是看孩子有無其他異常,如身材特別肥胖等。

Q:骨齡結果準確嗎?

A:有家長看到孩子測出來的骨齡,大了1歲或小了1歲覺得很緊張,其實骨齡判斷有一定範圍。最終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需要由專家結合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分析。

此外,距離青春期越近,根據骨齡推算終身高也就越準確。

來源:時報記者 任方圓 通訊員 祝姚玲

編輯:孟泓穎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