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無人不曉的知名度,免費3A遊戲不薅白不薅的金羊毛,以及家常便飯般簡單上手的吃雞類型,就問你這樣的遊戲怎麼可能不火?
是COD戰區,沖沖沖沖沖!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戰區》(下文簡稱WZ)首發上線24小時內,玩家人數超過600萬,在最近冠狀病毒疫情海外迅速擴散,遊戲展會紛紛取消,大作發布成疑的消極氛圍下,顯得「風景這邊獨好」。
本篇評測希望為那些還在觀望著要不要折騰一下戰網帳號,對iw家這隻「原味雞」感興趣,以及因為「怎麼別人玩都沒事,到我這裡伺服器就崩潰」而無法第一時間奔赴戰區的玩家們,提供一些參考。
白嫖、大逃殺與奪金之王
自從上一代COD作品——《黑色行動4》完成了系列「吃雞」模式首秀之後,《COD16》也早早便把該模式列入開發計劃,並且從遊戲宣發階段開始,一點點透露給外界,就在本作第二賽季季票剛剛上線時,玩家們便對開場動畫中一些類似「大戰場」的演示評頭論足,並提出關於「吃雞」模式種種猜測。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
如今,懸念徹底揭曉,最大的意外卻並非來自遊戲內容——畢竟這些年來親身經歷了該類型遊戲市場的大逃殺,玩家們對於核心玩法已經太過熟悉,而是WZ居然作為獨立免費客戶端形式上線,即便此前沒有購買《COD16》的玩家,也能直接下載遊玩,並且與《COD16》原本多人模式的第二賽季季票以及商城內角色付費皮膚,武器藍圖實時共享(當然這些都需要你額外花錢解鎖),這就使得WZ在開局時擁有了一套不錯的「裝備」。
已經購買了本體的玩家,可以通過呼叫連殺獎勵來實現「神裝」附體的效果
進入遊戲後筆者發現,WZ實機內容上原來也留了一手,除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恰雞」模式外,還多出了一項名為「奪金之王」的新模式,可見動視內部三個COD工作室中,向來自認為高人一等的iw確實不搞出點自己的東西來就不舒服。
奪金之王玩起來就像是《全境封鎖》和《GTAOL》的混合槍戰版
先說「大逃殺」,儘管很多平時不接觸COD多人對戰模式的玩家,會對系列長期以來的短TTK(time to kill,指擊殺一名對手的時間長度)感到不適,「才感覺要開始拼槍就被對面斃了」更是系列常態,但WZ並沒有做出太多遷就,在基本沿用對戰模式角色血量和武器傷害數值的情況下——具體數據大家恐怕沒興趣,簡單來說就是霰彈槍近距離一槍死,突擊步槍中距離三到五發子彈帶走,遠距離狙擊槍命中身體及以上部位一發入魂——先手攻擊一方依然會占據很大優勢。
像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在WZ模式就沒什麼卵用
裝備拾取方面,則乾脆簡化到「所見即所得」的程度,武器都是系統已經自動訂製好的成品,即撿即用,彈藥也取消了口徑細分原則,改為每一類武器共通一類彈藥,為玩家節省了大量裝備管理方面的精力。護甲也走「直給」路線,是不分等級防禦力恆定的消耗品。
有減法就有加法,WZ將連殺獎勵,金錢系統和復活機制融入到大逃殺機制當中,其中連殺系統與金錢直接掛鉤,玩家從地圖上收集到金錢後,可以到資源點購買多人對戰模式下的同款連殺獎勵,類似像是UAV這種偵查手段,在「恰」過程中無疑非常重要,更不用說還有幾乎等同於「變身」效果的「對戰配置空投標記」(在本文第三部分會單獨進行說明)。
復活機制則是針對部分COD系列玩家已經習慣了短TTK環境下「上一秒剛死,下一秒一鍵投胎又能接著送人頭」的戰場刷子型人格(不開玩笑,這是COD長期以來的遊戲機制所決定的,就算《黑色行動4》系統大改,也終歸還是敗給了玩家習慣),讓玩家儘可能長時間留在戰場上。並且相比於落地苟到底,通過隊友救助,花錢買活和1V1取勝後出獄三種方式,使得玩家不會因為一次死亡就立刻離開本局遊戲,這也是此前被《APEX》以類似方式證明過的一種正向操作。
給你一個機會,有本事就自己殺出去
有了上述這套底子,再看「奪金之王」模式,其與另一個模式徹底劃清玩法界限,更像是一個多人混戰式沙箱遊戲。玩家進入戰區後,圍繞金錢累計和相互搶奪展開一系列行動,系統會提供限時任務,無需縮圈,角色可以無限復活。憑藉「人為財死」這條宇宙第一定律,150名玩家在地圖上形成區域範圍內激戰,沒錢的打劫有錢的,有錢的打劫錢比自己錢多的,經常會出現多組人混戰中互相打劫的場面。
和大逃殺相比,該模式對於團隊配合,地形利用以及載具功能等互動元素調動得更為充分,交火更加頻繁,很符合COD玩家「見到活人就攏不住火兒」的暴脾氣,隨著遊戲更新,一旦「地面戰爭」各種武裝運兵車輛被加入進來,該模式有可能進化會為類似GTAOL那樣的沙箱修羅場。
救隊友的設置,與《Apex 英雄》非常相似
做自己的大型縫合怪
當初《黑色行動4》用「blackout」模式加入陣營,很多玩家都希望憑藉動視的技術(算不上多牛逼但也夠用)和財力(小氣的地主),可以把《絕地求生》這種相對小作坊產品進行一次產品升級,讓玩家擁有更好的遊戲效果和社群環境。
WZ地圖不算大,主要是原有素材拼接而成
到了如今iw進場時,《堡壘之夜》早已做大做強,《Apex》也已經洗過了幾輪,對於《COD16》這個整體項目來說,終於更換了全新畫面引擎後,重啟的戰役模式和多人對戰顯然更具賣點,也更加精緻。相比之下,WZ的整體畫面水平並沒有達到令人驚艷的程度,使用PS4pro主機遊玩時,遠景的粗糙肉眼可見,之前已經被玩家吐槽的室內外光影對比失調問題進一步加劇,有時人到了室內,槍身卻還自顧自沉浸在一片耀眼光芒中。幀數雖然穩定,但是國內客觀網絡條件所限,延時還是會成為很多玩家所要面臨的首要敵人。
地圖設計方面,iw拿出了比T組更高的素材利用率,整張大地圖基本上就是此前「地面戰爭」模式中幾個戰場的拼貼,其中還包括《現代戰爭2》的某個標誌性場景,聯想到最近關於《現代戰爭2》重製版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iw估計是要套娃套到下代主機了。
說回WZ此次的地圖,除了「大」,對室內場景和立體空間的利用率極高,很多建築物,無論大小,都有完整內部結構,比如玻璃外牆的寫字樓,硬體設備齊全的醫院等等,「奪金之王」模式因為可以無限次復活跳傘,使得屋頂上常常出現打黑槍的復仇者,通過直升機在屋頂間快速移動時,也常常伴隨著幾方人馬之間的大混戰。
至於《COD16》多人模式中被玩家頻繁提及的地圖設計過於開放,反而導致蹲逼長期泛濫的情況,因為縮圈機制的關係,以及可以用金錢購買連殺獎勵後啟動UAV,類似問題倒沒有延續給WZ(況且遊玩吃雞時玩家對於「苟」的寬容度會相應高出很多),個人預測,iw之後也不會為WZ製作完全原創的新地圖,用地面戰爭餘下素材繼續拼貼,細化建築內部裝飾結構,再興建一兩個地標建築,會是今後更新的主要方向。
免費的WZ與付費的《COD16》
免費的COD牌大逃殺,一聽就知道絕對不可能是一個慈善項目——天下有白吃的午餐,但是不包括牛排。
《COD16》多人模式槍械和裝備升級管理在延續系列基礎——即隨等級提升解鎖槍械品種和槍械配件之外,將系列以往的季票和開箱子,改成了戰鬥通行證和商城物品直銷,前者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玩家先支付通行證費用(根據購買渠道不同,價格在60元左右浮動),然後通過進行遊戲升級通行證等級,獲取相應獎勵,最終完成通行證點數返還,再滾入下一賽季。
後者則直白到令人無法拒絕,就是每天商城上架各種槍械藍圖(自定義配件+各色華麗塗裝)、角色皮膚、名片圖標等等物品,明碼標價,不用開箱子,喜歡那個就付費購買,注意是只能付費購買,因為商城通用的CP點數儘管通行證也會返還,但你要是隨手買了東西(通行證返還點數在商城裡最多只能買一份藍圖,而藍圖總數量目前已經幾十種之多),下次通行證還是要再充錢,總之就是想肝也沒得肝。
WZ則與《COD16》這套運營系統共享通行證和商城,但是需要用幾百人頭的擊殺數才能換來的槍械配件解鎖,對於全圖只有150人的WZ來說,升級極其緩慢,而本作極為成功的「槍匠」系統要想運作起來,又非常依賴武器等級。這就使得玩家在WZ模式中要很久才能觸摸到武器改裝的精髓。
這還不算完,「大逃殺模式」和「奪金之王」都有「空投自定義武器欄位」這一連殺獎勵,三名組隊玩家只需攢夠6000元就能呼叫,叫來的則是玩家在《COD16》多人模式下已經打磨到極其鋒利的自定義武器欄位,而且是一人呼叫,全隊收益。
這是什麼概念呢?以我自己為例,我從《COD16》首發玩到現在,第一賽季通行證打滿,絕大部分武器配件全解鎖,又氪了500塊錢左右的藍圖,雖然槍法不濟,但是只要啟動了「空投自定義武器欄位」,那麼我敢保證百分之百碾壓地圖中所有免費玩家的武器裝備,因為我不僅可以選擇強勢武器,更重要的是這些武器都是我實戰摸索和壓榨錢包君之後,挑選組合最適合自己使用的趁手傢伙,比起拾荒肯定用著更舒服。而在「奪金之王」中,則允許玩家開場就攜帶自定義武器,讓付費購買了《COD16》的玩家切實贏在了起跑線上。
付費皮膚「梅斯」,我丑我自豪
說這些當然不是為了自我炫耀(況且炫耀500塊錢氪金和400塊錢遊戲本體也實在太TM寒酸),而是在實際遊玩之後,感覺動視這次免費之舉,看似意外之喜,其實還是在叫賣《COD16》的完整付費客戶端,或者讓喜歡此類玩法的玩家購買季票和武器藍圖,光是直播平台上很多雲玩家看到幽靈出場時密密麻麻的彈幕,就知道動視這一次的如意算盤又得逞了(註:幽靈是《COD16》第二賽季通行證皮膚,玩家甚至無需遊玩,購買即得)。
總結:大佬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作為遊戲史上最偉大的「年貨」之一,《COD16》這次下場「恰雞」毫無疑問又是對iw強悍實力的展示。《COD16》既有成熟系統被無縫切換到恰雞類型,「奪金之王」模式兌現了大地圖多人FPS的玩法潛力。
不過,雖然有官方嚴格的監管與積極向上的社區氛圍,WZ模式還是遭遇了外掛的入侵。筆者個人是希望這次COD能笑到最後的。
雖然很多國內玩家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流暢地體驗,不過目前來看《COD16》的WZ模式絕對值得花點心思去白嫖一波。至於會被剛槍大佬或者氪金玩家壓一頭這種事情……鑒於即使沒買《COD16》本體,玩家玩這個吃雞也不需要花一分錢,我們可能也沒法要求更多的自行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dFAXEBrZ4kL1Vio2Q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