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老實換不來珍惜,退讓換不來同情。
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時太老實,可能會被人覺得你很軟弱,所以變本加厲地欺負你。
所以,一個人再老實,也儘量少在這3件事上軟弱,小心福氣慢慢溜走。
01
被朋友強人所難時不能軟弱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明明自己內心排斥,但是又不會拒絕別人。
這其實是很多老實人內心最糾結的事情。
生活中有很多老實的人,他們做了善事之後,未必會感到快樂。因為有時候幫助了別人,別人不僅不感恩,反而還覺得理所應當。
甚至有的人,會變本加厲的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老實的人往往非常善良,因為太好說話而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只能打落牙齒往肚裡咽。
在一個寒冬的夜晚,寒風呼嘯,一個阿拉伯人在溫暖的帳篷里正準備休息。
突然,站在外頭的駱駝掀起了阿拉伯人的門帘,可憐地表示外頭太冷,希望主人能允許它把頭伸進去暖和暖和。
善良的阿拉伯人不忍駱駝受凍,便同意了駱駝的請求。
沒多久,駱駝又陸陸續續提出把脖子、前腿、半個身子伸進帳篷的請求。
阿拉伯人不忍心拒絕,也都同意了。
仗著阿拉伯人老實好說話,駱駝越來越得寸進尺,最後把自己的整個身子都塞進帳篷,把阿拉伯人擠出帳篷,自己獨享溫暖的帳篷。
老實的阿拉伯人,因為毫無底線地幫助別人,只要別人有所求,傻乎乎地全心付出,最後得不到一絲感激,甚至被傷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有時候太過老實,也不是一件好事,別人占了你的便宜之後,還會覺得你傻。
被朋友強人所難的時候,如果每次都自己默默承受,只會讓自己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心裡的壓力越來越大。
很多人在吃了虧之後,感到無比委屈,又不敢抱怨朋友,就會痛恨自己的軟弱,可是又無能為力。
長此以往,自己的麻煩會越來越多。所以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拒絕,這並不是對朋友無情,而是對自己負責。
任何一段關係,既可以滋養你,也可以消耗你。
別以為曲意逢迎能換來美好結果,無底線的寬容只會招致更多放肆。
只有那些敢於釋放攻擊性,敢於建立原則和堅持底線的人,才能從人情世故中獲得真正的解脫。
02
應得的利益受損時不能軟弱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意思就是做人不要斤斤計較,如果凡事都爭個高下勝負,自己會整天都陷入各種紛爭之中。
這樣不僅無法做事,還會帶來很多莫測的禍患,只有胸襟廣闊的人,才能做大事。
做人懂得忍讓,是非常高明的人生境界,能屈能伸也是很有智慧的處世之道。
但是過分忍讓,有時候成全了別人,卻會讓自己永遠失去機會。特別是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很多時候是不能退讓的。
以前單位有一位同事,是大家公認的技術大牛,所有重要的項目都離不開他。
但是這個人性格特點就是太老實,就算被人欺負也從來沒有怨言。
結果所有的項目,他都要負擔最多的工作,等到出成績的時候,功勞卻總被能說會道的人搶去。
很多能力不如他的人都升職加薪了,他還像老黃牛一樣給別人做嫁衣。
現在這個社會,常常是要臉的敗於不要臉的險惡里,不好意思的困在好意思的泥坑中。
一個人太老實,沒人會在意你的感受,往往也是被欺負得最慘的人。
一味的老實和退讓,換來的不一定是感激,很可能是對方的得寸進尺。
從來都是,你懦弱才被對方發現有機可乘,你讓出最初一寸,後來才發現,最後竟因此丟掉整個江山。
所以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在自己應得的利益上也不能謙讓,更不能軟弱,活出你的攻擊性,才能活得比較爽。
作家余華有句話說得好: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03
遇到過分的人時不能軟弱
心理學者張德芬說:「個體與個體之間,常常是彼此吞噬的關係。」
如果「我」不夠硬,沒有一點攻擊性,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所以,遇到過分的人和過分的事時,我們一定要敢於表達憤怒。
作家三毛去西班牙留學時,父母一再叮囑她:「凡事忍讓,吃虧就是占便宜。」
最初的一個月,室友對三毛都很好。
除了鋪床之外,什麼都不讓三毛做,三毛很懂事,也總是搶著做事情。
但三個月後,三毛徹底變成了女傭:
「三毛,我很忙,幫我洗下床單。」
「三毛,我要約會,穿一下你的裙子。」
「三毛,屋子髒了,你怎麼還不打掃?」
……
「爸媽說:吃虧就是占便宜。於是我凡事忍讓,爭著做事情。結果我真的成了一個便宜的人了。」
過度的謙和、善良,讓三毛成了別人眼裡好欺負的「傻瓜」。
但終於有一天,三毛火山爆發了。
那一天,室友們在她的床上喝酒打鬧,三毛多次勸說,依然沒人理她,結果害得三毛被查夜的院長大罵一通。
三毛火了,跑到走廊抓起掃把,對著一群酒鬼雨點般掃過去。
有人衝上來,從背後抱住三毛,三毛轉身就給那人一個大耳光,有人衝過來,要拳擊三毛。
三毛衝著她胸部就是一腳。
……
事後,三毛既不懺悔,也不道歉。
「但奇怪的是,從此那些同學就反過來拍我馬屁了。」
三毛早上起晚了,室友已幫她打好了飯。
三毛洗了頭還沒擦乾,就有人問:「我來替你卷髮好不好?」
……
「奉行吃虧是福的我,得到的是鄙視。做個捍衛自我的人,反而贏得了尊重。」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我們總是習慣談犧牲,習慣談忍讓,總是擔心會傷害別人,也怕自己會受到傷害。
但現實是,成年人之間誰也不容易摧毀誰。
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時,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穫好的關係。」
佛家寺院,大抵少不了兩尊像:滿面慈祥的彌勒,手持降魔杵的韋陀。
沒有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老實,有了底線,才會更有力量;
老實,長出了獠牙,才會擁有鎧甲。
這個世界,並不是完全美好的,在你看不見的角落,一定也滋生著惡意。
所以,永遠記住武志紅等心理學家的呼籲:
人,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攻擊性。這個攻擊性,不是叫你主動去侵犯別人,而是要讓別人覺得你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