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乾隆皇帝都痴迷的玉,奢華至極

2019-08-02     玉神獨山玉會客廳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敬玉、崇玉的意識,玉是君子的象徵,故得歷代君子所愛。愛玉之人多不勝數,可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最愛玉的男人,那絕對是我們的乾隆爺了。




據說,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就都為乾隆所藏,為此他還得來了一個「玉痴皇帝」雅號。愛玉、還有錢任性,這就讓乾隆爺徹頭徹尾成了個嗜玉成癖,還樂此不疲的皇帝。作為一國之首,乾隆皇帝對玉的癖好,也為中國玉器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據史料記載,乾隆時期的玉器生產和工藝非常發達,玉器製作更是達到了中國玉雕史上的頂峰。由於乾隆對玉的痴愛,在玉器生產和收藏上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光紫禁城內的生活用品、裝飾品,用於做的就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清中期 痕都斯坦式玉柄刀


除了製作中國傳統玉器外,乾隆年間還引進和仿製了外域的玉質藝術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痕都斯坦玉器了!


乾隆爺的摯愛,曾用它討香妃歡心!


痕都斯坦玉器,其實,最開始是種不折不扣的「舶來品」,「痕都斯坦」本為清代對北印度的稱謂,而痕都斯坦玉器則泛稱宮中所藏中亞等地區的玉器。這種玉器是怎麼引進來的呢,這與乾隆爺在位時取得的軍事成就有關。

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年前後,對西北疆界用兵取得了輝煌成果,由和田、葉爾羌等地所進貢的玉器,便源源不斷地進入皇宮,痕都斯坦玉器便是其中一員。



清 痕都斯坦碧玉菊瓣紋碗


據記載,當時十分寵幸香妃的乾隆,為了討得愛妃的歡心,使她安心皇宮,不戀故土,不惜花費大量財力,在皇宮中復原西域貴族生活情境,痕都斯坦玉器自然成為居室陳設的首要器物。

進入皇宮的痕都斯坦玉器憑藉獨特的藝術風格,濃厚的異域風情,很快贏得了乾隆的喜好,愛玉成癖的他對這種與中國傳統風格迥異的舶來品愛不釋手,倍加讚賞。



痕都斯坦白玉嵌寶碗


乾隆一生賞玉詩文有800多首,其中關於痕都斯坦玉器的就多達65首,足可見他對痕玉情有獨鍾,詩中贊道:「西崑率產玉,良將出痕都」,「薄過刻片楮,輕喻舉毛鴻」,所謂「玉既瑩凈,器薄如紙,良材巧琢,非中土玉工所能仿佛也。」

琢玉之巧,「痕都斯坦」為第一!


痕都斯坦玉器引進皇宮後,很快便成為了紫禁城無數玉器中寵兒,堪稱玉器中的珍寶。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僅用一句話,就道出了痕都斯坦玉器的地位——「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

對於這種奢華精美的玉器,乾隆喜歡的不得了,據史料記載,從乾隆三十三年到嘉慶二十二年(1768—1817),近五十年間,各地向朝廷進貢的痕都斯坦玉器,就多達800件左右。



痕都斯坦花形青玉嵌寶鏡

為痕玉痴迷的乾隆爺,更是不滿足於單純的進貢。他設立了專門仿製痕都斯坦玉的作坊(稱「西番作」),不惜大力氣遣調民間的巧匠前來支持製作。

「西番作」玉器繼承了痕都斯坦玉器造型別致、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點,並結合中國工藝的傳統方法,創造出了帶有伊斯蘭風格的玉器。至此,這個舶來品,就成為了中西合璧的美物!不過到了後來,因痕都斯坦風格的玉器製作耗費玉料,使用時容易毀損,在乾隆晚期便停止了製作。



清 白玉「痕都斯坦」鑲金嵌鑽石及寶石珮


痕都斯坦玉「器輕體薄,小巧玲瓏,質地透明,紋飾隱起」,與中國傳統玉器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實際上,當時人們對痕都斯坦玉的製成,有許多高深莫測之謎。

痕都斯坦玉器和一般的中國玉器不同,它善用纖細的金絲或銀絲將花紋的輪廓勾出,表現器物的華麗。此外,痕都斯坦玉器上多鑲嵌各種玻璃、寶石、金銀片或玉片,這與中原傳統人文的雅致意韻全然不同,所以對於材料和工藝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也正是這種精益求精,成就了痕玉無與倫比的美麗。

此外,痕都斯坦玉器的圖案也十分特別,多為西番蓮圖案和紹良花圖案,這是當地特有的植物品種。近現代玉器爐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裝飾紋樣是西式的,猶如中西結合的民國家具,正說明了痕都斯坦玉的影響力。



清雍正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首都博物館


在中國玉器的發展過程中,清代應是中國玉器製作的鼎盛時期,它繼承發揚了數千年來傳統的琢玉技術和風尚,集歷代創新工藝之大成,創造了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鄂圖曼帝國S形雙柄碗 台北故宮

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設計之妙、造型之奇、用途之廣等均是前所未有的。同時由於乾隆皇帝愛玉成癖,不遺餘力地大力提倡和千方百計地收藏舊藏,創作新品種,從而使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間玉器製作達到中國玉雕史上的頂峰。



鄂圖曼帝國垂直紋蓋罐 台北故宮


除了製作中國傳統玉器外,乾隆年間還引進和仿製了外域的玉質藝術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器。



鄂圖曼帝國垂直紋罐 台北故宮


何為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於1526—1858年的莫臥兒帝國。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東部,亦有「溫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譯名。後來乾隆皇帝按照藏語及回語發音,親自考證,確定譯作「痕都斯坦」。



鄂圖曼帝國耳形雙柄碗 台北故宮


痕都斯坦玉器,頗為清代宮廷所重,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讚譽,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記載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可見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新疆回部花式碗 台北故宮


痕都斯坦玉器的風格特點


1、用料精良

痕都斯坦玉材多為南疆的和闐玉、葉爾羌角閃石玉。玉質細密,質地溫澤,透過光,可以看到裡面有棉狀或點狀包裹體。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純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選用青玉、白玉或碧玉,這與中國傳統玉器的愛留皮留色巧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新疆回部花式雙柄香薰 台北故宮


2、器型別致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有食器與雜器兩大類,以實用為主。食器類有碗、杯、盤、壺等。雜器類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爐等。中國傳統玉器中常見的禮玉、佩玉、擺設玉卻很少。



蒙兀兒帝國單柄壺


痕都斯坦玉器的形制也比較特殊,常以動物和花形構成,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開的花或一片橄欖葉,器柄處多圓雕成花苞或纏枝的莖葉,如葵瓣盤、蓮花式碗,極為常見。



蒙兀兒帝國分格盒

還有的則採用不同的獸耳或獸角作器物的造型,逼真細膩,新穎奇特。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對稱性布局。器物底部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葉形。



蒙兀兒帝國八角形碗


3、紋飾獨特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因為受當地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以及風俗習慣的影響,體現在器物上紋飾有著明顯的異域色彩。花葉紋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主流紋飾,花草以莨、苕、蓮為主。「莨」即野葛,俗稱「老虎腳爪草」;「苕」即「葦花」,也叫作「凌霄」、「紫葳」;這裡的「蓮」不是我們常見的池塘里的蓮花,它是陸生的西番蓮與鐵線蓮。



清 白玉牡丹雙耳爐


組合花中常見的是菊花,另外還有葵花、折枝花等,其次還有蕉葉、鳳尾草、狗尾草等。這些都是當地特有的植物品種。傳統行話將這些花草統稱為「祥花和香草」。圖案以花苞、花朵、卷葉相組合,有的構成層花疊葉,講究對稱布局,顯示出枝繁葉茂、繁花似錦的景象。



.清乾隆 碧玉雕痕都斯坦式嵌寶石花式盞

4、工藝精湛

中國玉器常以質佳工美取勝,而痕都斯坦玉器不僅多利用多層次的淺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機,而且為了加強裝飾效果,常採用五顏六色的鑲嵌來營造華麗高貴的美感氣氛。主要是在玉器上鑲嵌金銀,以形成美妙的圖案,使玉器更加富麗堂皇,亦有金粉直接描繪圖案的。其工藝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清 痕都斯坦玉嵌寶蓋盒


(1)雕工複雜,碾磨細緻。痕都斯坦玉器採用浮雕、圓雕、鏤空雕等多種工藝組合。花葉紋以剔地陽紋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紋,即雕刻時先琢平底子,再淺浮雕紋飾,形成凹凸的視覺反差,增強其藝術表現效果,所以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極細,乾隆皇帝曾詠詩「細如髮毛理,渾無斧鑿痕」,就是對其雕工的高度讚譽。



清 痕都斯坦碧玉菊瓣紋碗

(2)鑲嵌裝飾,富貴華麗。痕都斯坦玉器的表面不像中國玉器那樣光潔平滑,或僅用陰線浮雕來作裝飾,而是善用纖細的金絲或銀絲將花紋的輪廓勾出,表現出器物的華麗。另外,痕都斯坦玉器上多鑲嵌各種玻璃、寶石、金銀片或玉片。這與中原傳統人文的雅致意韻全然不同。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錯金嵌寶蓋碗

(3)器物薄巧,工藝高超。痕都斯坦玉器採用水磨技術,通體玲瓏薄透,鬼斧神工。大量玉碗、盤、杯等雕琢既細且薄,由外透過器壁能看清器內盛裝的物質顏色,由內透過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種花紋圖案。



清乾隆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這種新穎的玉器,由於胎體薄,拿在手上又輕又巧,有輕若浮雲之感。正如乾隆皇帝稱讚的那樣:「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薄於紙更輕於銖」、「撫外影瞻內」。它還具有另一個特點,放在水上能飄動,不會沉入水中,故被人稱為「水上飄」。



痕都斯坦玉墨瓶筆室


這種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藝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這種薄胎雕刻工藝難度大,技術性強,因為薄胎的坯體薄、強度低,製作過程中極易破裂。製作者在製作時,需具備高超熟練的操作技藝,執行嚴格的工藝規程。在古代,玉瓶類器物「掏膛」的手段是一門絕技,玉雕匠人需隨著器物的形狀,將實心的玉料掏空,器物壁身的厚度最薄的只有一兩毫米。可見這種工藝的難度之高。



蒙兀兒帝國瓜瓣杯


痕都斯坦玉器對中國玉器的影響


目前我們見到的清宮所藏痕都斯坦舊玉器有兩種,一種為當年輸入,另一種為宮內工匠仿製。儘管乾隆皇帝認為痕玉「制薄如織,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是為滿足自己的玩賞興趣,仍然命造辦處如意館極力仿製。不過,仿製品多刻年款,被稱為「西番作」。



清 痕都斯坦式青白玉錯金絲嵌寶石瓜形蓋盒

當時,蘇州的專諸坊也有仿製。這些仿製玉器並沒有亦步亦趨地複製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別致、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點,結合中國工藝的傳統方法,創造出帶有西番風格的玉器。

通過與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比較,宮廷仿製的「西番作」雖然部分器物的胎壁也很薄,但從整體上看還是要稍微厚一些,材質主要是和田產的上等白玉或黃玉。這些中西結合的玉器直接影響了中國玉器的製作風格,近現代玉器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裝飾紋樣是西式的,足見其影響深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VXY2wBUcHTFCnfb1_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