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別稱鵬城,廣東省轄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客家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
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邊境口岸城市,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2014年6月4日,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成為我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每年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展」。
歷史沿革
深圳地名由來
(共5張)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只有30年,但卻曾經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1]
夏、商、周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自秦朝,即為廣東地。秦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秦國人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郡治廣州)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後為南越國地。大漢帝國、東漢屬於交州(管轄廣東、廣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漢設郡前屬越地、南粵地(南越地)。
深圳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範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深圳在宋朝時期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屬於廣州香山縣。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
元代隸屬廣州路,明代隸屬廣州府,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
深圳
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深圳市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
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在,該天也被世人親切
的成為"深圳生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
1984年2月24日至26日,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90年12月1日,新中國第二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誕生。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視察深圳,並發表了極為重要的談話: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特區姓「社」不姓「資」。
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2]
地理環境
深圳
深圳位於中國南部海濱,毗鄰香港,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聯;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深圳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6′至114°37′,北緯22°27′至22°52′,陸地最東端位於東南部南澳街道東沖海柴角,最西端位於西北部沙井街道民主村,最南端位於西南面珠江口中的內伶仃島,最北端位於西北部松崗街道羅田社區。[3]
氣候
深圳客家圍屋-大萬世居
深圳市位於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所處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盛行偏東南風,時有季風低壓、熱帶氣旋光顧,高溫多雨;其餘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4℃,最高氣溫38.7℃(1980年7月10日)、最低氣溫0.2℃(1957年2月11日)。雨量充足,每年4~9月為雨季,年降雨量1933.3毫米,年降雨量最多紀錄2662毫米(1957年),年降雨量最少紀錄913毫米(1963年)。日照時間長,平均年日照時數2120.5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颱風)影響4~5次。
春季影響深圳的冷空氣勢力開始減弱,天氣多變,常出現"乍暖乍冷"的天氣。初春仍有較強的冷空氣影響,少數年份在2月下旬仍可出現寒潮天氣,且雨水較少,多數年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夏季在副熱帶高壓的穩定控制下,常出現炎熱天氣,是極端最高氣溫出現的時期。同時夏季也是深圳降水最為豐沛的季節,深圳的降水各地區差異很大,容易出現局地性的洪澇災害和短時雷雨大風天氣。秋季是深圳市的少雨乾旱時期,多秋高氣爽的晴好天氣。由於雨水少,蒸發大,因而秋旱容易發生且發展迅速,深圳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秋旱發生.冬季是深圳市最冷的季節,經常處於乾冷氣流的控制之下,氣溫達全年最低,降水稀少。[4]
水文
深圳市依山臨海,有大小河流160餘條,分屬東江、海灣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積和流量不大。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龍崗河、觀瀾河和坪山河等5條。深圳市現有水庫24座,其中中型水庫9座,總庫容5.25億立方米。位於市區東部的深圳水庫,總庫容4000多萬立方米,是深圳與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地下水資源總量6.5億立方米/年,年可開採資源量1億立方米。天然淡水資源總量19.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500立方米,約為全國和廣東省的1/3和1/4。
資源
深圳市耕地總資源2446.7公頃,水果種植面積9946.7公頃,林業用地7.97萬公頃。盛產龍崗「三黃雞」、南頭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龜桔和龍華方柿等農副產品。沙井蚝是深圳的另一大特產。棲息、繁衍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虎紋蛙、蟒蛇、獼猴、大靈貓、金錢豹和穿山甲等;經濟價值較大的兩棲類動物5種、爬行類動物23種、鳥類30種、獸類33種。
行政區劃
深圳
1979年3月,國務院撤銷寶安縣設深圳市。
1982年恢復寶安縣建制,受轄於深圳市。
1992年,寶安縣再度被撤銷,分治為深圳市的一個市轄區。至此,深圳市轄寶安、龍崗、南山、福田、羅湖五區,其中羅湖、福田、南山為經濟特區,龍崗、寶安為非特區,並以「二線關」將「特區」與「非特區「分割管轄。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範圍。
2007年5月31日,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深圳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延伸到龍崗、寶安。
2011年12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5]
深圳下轄6個行政區和4個新區,下轄57個街道辦事處、790個居民委員會。
類別名稱
面積(k㎡)2014年常住人口(萬人)
2014年戶籍人口(萬人)
2014年
非戶籍人口(萬人)
郵政編碼行政區福田區
78.66135.71
83.35
52.36
518000羅湖區
78.7695.37
55.92
39.46
518001南山區
185.49113.59
71.03
42.56
518000鹽田區
74.6421.65
5.87
15.78
518000寶安區
398.38273.65
42.13
231.52
518101龍崗區
387.82197.52
42.49
155.03
518116功能區光明新區
155.4550.42
6.17
44.25
518107龍華新區
175.58143.45
16.51
126.95
518109坪山新區
167.0133.15
4.44
28.72
518118大鵬新區
295.0613.37
4.31
9.06
518116
全市1996.851077.89
332.21
745.68
人口民族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
(共16張)
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陸續有移民落腳,建市後人口增長迅速。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1190.8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2.97萬人,增長4.7%。其中戶籍人口384.52萬人。[13]
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萬人,增長1.4%。其中戶籍人口332.2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0.8%;非戶籍人口745.68萬人,占比重69.2%。[6]
交通設施
公路
深圳公路交通發達,可通過高等級公路網方便地到達珠三角各城市。至2011年底,深圳市長途客運班線覆蓋省內各市縣,輻射香港、澳門及內地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隨著珠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和高速公路聯網的實現,深圳作為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2012年2月27日,深圳市汽車保有量達到200萬輛,次於北京,在全國排名第二,機動車保有量排名第八。深圳道路車輛密度已經突破300輛/公里,超過了國際上270輛/公里的警戒值。
鐵路
深圳鐵路四通八達,貫穿中國大陸的兩條主要鐵路幹線—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在深圳交匯,有直達北京、上海、長沙、福州、桂林、九江、衡陽、武昌、岳陽、鄭州、常德、西安、瀋陽、濟南等城市的長途旅客列車。
至2011年底,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日開行旅客列車231對,其中廣九直通車13對,廣深城際「和諧號」動車組110對,在客流高峰期每10分鐘開行一對「和諧號」動車組。鐵道線路有廣九鐵路、京九鐵路、廈深鐵路。火車站有深圳站、深圳北站、深圳西站、深圳東站(原布吉火車站)、深圳坪山站、光明城站等。
貴廣高鐵與南廣高鐵於2014年12月26日開通,屆時深圳將開通前往南寧、貴陽等地的動車,待遠期成貴高鐵通車後,成都、樂山等地也將開行至深圳的動車。
航空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機場飛行等級為4F級,是區域性樞紐機場,中國第四大航空港,僅次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世界百強機場之一,1991年正式通航。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實現海、陸、空聯運的現代化國際空港,通航城市92個,通航航線167條,基地航空公司9家,城市候機樓26座。機場二跑道已於2011年07月26日建成並投入使用,標誌著深圳空港進入雙跑道運營時代。深圳機場綜合實力排名連續十年位居中國內地城市第四位。深圳機場T3候機樓已在2013年11月28號投入使用,進一步增強了深圳機場的運輸能力,提升深圳機場的競爭力。
航運
深圳港擁有港口主要有:蛇口碼頭、福永碼頭、鹽田碼頭赤灣碼頭、媽灣碼頭、內河碼、東角頭碼頭下桐沙漁涌碼頭、大鏟灣碼頭。
截至2011年底,深圳港共擁有各類泊位17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9個,貨櫃專用泊位45個,港口綜合吞吐能力約2億噸,貨櫃吞吐能力1925萬標準箱。有47家國際班輪公司在深圳港開闢貨櫃國際班輪航線238條,是中國國際班輪航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圳港貨櫃吞吐量連續九年位居世界貨櫃港口第四位
口岸
深圳海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深圳海關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領導,業務管轄區域包括深圳市及惠州市。深圳口岸是全國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深圳海關也是全國任務最繁重的海關之一。深圳海關為企業提供「24小時預約通關」等個性化服務。
深圳市邊境是靠近香港新界北區的,包括羅湖區、鹽田區、福田區及沿海的南山區,是中國擁有最多陸路口岸的城市,在深圳各處連接香港,市民及來訪遊客可以憑旅遊證件方便來往深港兩市之間。
從深圳市入境香港只需要十分鐘時間辦理出入境手續便可以進入香港邊境管制站(禁區)轉乘交通進入市區。深圳已建成通往境外的各類口岸18個,其中包括中國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陸路口岸——羅湖口岸,24小時通關的皇崗口岸等。羅湖口岸、福田口岸均有深圳地鐵羅寶線與香港地鐵東鐵線接駁。
深圳市邊境口岸有:羅湖口岸、深圳灣口岸、福田口岸、皇崗口岸、文錦渡口岸、沙頭角口岸、蛇口碼頭口岸(可供旅遊人士入境香港轉機出國的口岸)。
2011年,經一線口岸出入境人員2.38億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1954.52萬輛(艘)次。
地鐵
深圳地鐵線路圖
2004年12月,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建成通車,是中國大陸地區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後第5個擁有地鐵系統的城市。
2011年6月,地鐵二期五條線路全面開通,深圳形成總長178公里、覆蓋深圳市主要發展軸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軌道二期開通後地鐵日均客流量達284.04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達394.34萬人次。 截至2013年,深圳地鐵已開通1號羅寶線、2號蛇口線、3號龍崗線、4號龍華線、5號環中線。深圳地鐵目前的總體規劃已到20條線路。
公交
2010年11月,交通運輸部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啟動公交都市建設。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共有公交線路756條,公交車輛1.25萬台,全年公共運輸客流量達24.43億人次。[7]
深圳現有公交線路近854條,與內地其他城市有所不同,深圳公交有幹線、支線、快線三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巴士線路車身顏色不同。
計程車
的士外觀行駛範圍起步價起步里程超出起步里程後價格等候收費夜間起步價 (23:00-06:00)紅色
深圳全境
10元(燃油附加費3元)
2公里
0.6元/250米
0.8元/分
13元
藍色(電能源)
深圳全境
10元
2公里
0.6元/250米
0.8元/分
13元
綠色
寶安區、龍崗區
6元(燃油附加費2元)
1.5公里
2.4元/1千米
0.8元/分
7.2元
註:紅色的士每天6時至23時,超過25公里部分按里程價30%加收返空費。
綠色的士不能在深圳市關內範圍行駛,請來訪旅客謹慎選擇。
經濟
深圳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中國大陸城市第四位,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國《經濟學人》2012年「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居第二。
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樑,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深圳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2014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16001.98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9億元,下降19.4%;第二產業增加值6823.05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9173.64億元,增長9.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到0.1%;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2.7%和57.3%。人均生產總值149497元/人,增長7.7%,按2014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4337美元。
2017年本市生產總值2.24萬億元、同比增長8.8%;轄區公共財政收入8624億元、增長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2.1億元、同口徑增長10.1%;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平均增長2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14]
第一產業
2014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73775畝,比上年減少9.4%,其中,蔬菜播種面積67975畝,下降16.1%。水果播種面積36825畝,下降3.2%。蔬菜產量6.72萬噸,比上年下降33.7%;水果產量0.21萬噸,增長23.5%。水產品總產量2.72萬噸,比上年增長42.4%。其中,海產品2.63萬噸,增長45.5%;淡水產品0.09萬噸,下降10%。
第二產業
2014年,先進位造業增加值4823.98億元,增長9.8%;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4056.85億元,增長12.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01.06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199.63億元,增長7.2%;股份制企業增加值3074.96億元,增長13.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3145.45億元,增長3.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249.85億元,增長3.3%;重工業增加值5251.21億元,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排名前五行業依次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3805.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0%;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加值357.02億元,下降8.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356.51億元,增長5.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245.76億元,增長2.8%;專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191.23億元,增長12.0%。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23858.37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出口交貨值11713.71億元,增長4.7%,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49.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工業產品銷售率97.7%,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5.1%;實現利稅總額增長12.7%;實現利潤總額增長16.2%。建築業增加值46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6%。
第三產業
2014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產業增加值242.83億元,比上年增長6.4%;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576.44億元,增長15.5%;新能源產業增加值368.55億元,增長9.7%;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2569.80億元,增長14.0%;新材料產業增加值383.98億元,增長7.1%;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1553.64億元,增長15.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32.86億元,增長9.7%;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963.38億元,增長9.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86.26億元,增長3.3%;房地產業增加值1441.93億元,增長6.7%。
金融
2010年,倫敦金融城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顯示,深圳是全球排名第九的金融中心。深圳銀行、證券、保險業機構密度、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以及從業人員比例均居全國前列。計劃到2010年,金融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以上。6月8日深市成交額再度超過滬市,標誌著深圳金融中心地位日益穩固。
深圳是全國證券資本市場中心之一。全國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進入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新階段。2014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618家,比上年增加82家。上市股票1657隻,增加80隻。上市公司市價總值128572.94億元,增長46.3%。上市公司流通市值95128.44億元,增長50.9%。全年證券市場總成交金額444708.19億元,增長49.9%。
深圳是中國第三大保險城市,也是第一個保險改革試點城市。保險公司總部增至7家,分支機構29家,保險從業人員達約3.5萬人。2014年,保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548.66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財產險215.73億元,增長20.0 %;人身險332.93億元,增長15.2%。各項賠付支出155.76億元,增長24.4%。其中,財產險業務支出101.05億元,增長17.1 %;人身險業務支出54.71億元,增長40.7%。
1982年1月,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開業,是建國以後中國引進的第一家外資銀行 。2006年再次迎來外資銀行入深潮。先後有永隆、大新、上海商業三家港資銀行開設分行。中信嘉華銀行、工銀亞洲在深開業。東亞銀行、恒生銀行開設了支行網點。深圳擁有外資金融機構38家,其中,營業性機構31家,代表處7家。
CEPA實施以來,以會計服務業、法律服務業、諮詢服務業為主的中介服務業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亮點。2009年,深圳有300多家律師事務所、近6000名職業律師和286家會計師事務所、5000餘名註冊會計師。
貿易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蹟,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2014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44.00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321.54億元,增長9.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22.46億元,增長9.1%。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3203.46億元,增長9.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1%。全年商品銷售總額21489.6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批發銷售總額17168.87億元,增長10.7%。
2014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4877.6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9.2%。其中出口總額2844.03億美元,下降7.0%,分別占全國和廣東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2.1%和44.0%;進口總額2033.62億美元,下降12.3%。進出口規模連續三年居內地城市首位;出口總額連續二十二年居內地城市首位。
社會事業
科研情況
深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中國大陸各城市首位,是《自然》雜誌評選出的「中國科研實力十強城市」之一。2011年,深圳市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為11826件,在全國大中城市列第二位。2011年,深圳市PCT申請量為7933件,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
2011年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1875.61億元,同比增長16.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8.2%,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截至2011年底,深圳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3萬人,其中科技研發人員約29萬人,海外歸國人員近4萬人。2011年起深圳實施孔雀計劃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
科研機構或園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圳虛擬大學園、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雲計算中心)、深港創新圈。
醫療衛生
2012年末深圳市有衛生醫療機構2008間,比上年增加154間,其中醫院115間,增加5間。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7984張,增長16.2%,其中醫院病床26124張,增長17.0%。深圳市有衛生技術人員61961人,增長6.7%。全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完成診療量8638.03萬人次,其中處理急診686.85萬人次。入院人數105.42萬人,增長9.6%。病床使用率85.8%。
醫療機構: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中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
公共衛生機構:深圳市康寧醫院(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等。
體育運動
2011年8月12日,深圳舉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中國繼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之後的又一大盛事。來自世界15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大學生運動員參加,深圳是該運動會史上最年輕的舉辦城市。深圳體育經營場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群眾性體育設施面積近400萬平方米。
體育場館:深圳體育館、深圳市體育場、深圳大運中心、深圳灣體育中心等。
社會保障
2014年深圳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870.69萬人、1157.13萬人、1004.16萬人、998.69萬人和594.61萬人。其中異地勞務工人數851.52萬人。年末社會福利院數31個,社會福利院床位數6775張,比上年增長14.9%。社區服務設施7952個。年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人數6729人,減少5.2%;全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688.45萬元,增加0.3%。
友好城市
自1986年起,深圳先後與13個外國省市締結了友好城市,友好交流涉及經濟、技術、環保、文化、體育、教育、醫療衛生、城市規劃與管理等眾多領域。
城市
國家
結好年份
休斯敦
美國
1986年
布雷西亞省
義大利
1991年
布里斯班市
澳大利亞
1992年
波茲南市
波蘭
1993年
維埃納省
法國
1994年
金斯敦(首都)
牙買加
1995年
洛美(首都)
多哥
1996年
紐倫堡
德國
1997年
瓦隆-布拉班特省
比利時
2003年
筑波市
日本
2004年
光陽市
韓國
2004年
新山
馬來西亞
2006年
盧克索市
埃及
2007年
薩馬拉州
俄羅斯
2008年
明斯克市
白俄羅斯
2013年
普羅夫迪夫保加利亞2014年
展開
摺疊
城市榮譽
榮譽
榮獲時間
2014全球城市交通領袖城市獎2014年2013聯合國-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2013年2012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二位
2013年
2013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2013年
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2013年
中國大陸最具創新能力城市
2011年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2007年
最受農民工歡迎城市
2007年
全國文明城市2005年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2004年中國人居環境獎2001年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999年國家園林城市1994年
教育
概況
深圳建立起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多層次教育體系,2004年8月成為廣東省第一個教育強市。基礎教育初步實現均衡化和優質化,六個區全部建成省教育強區,占全省總數的一半。深圳採取多渠道解決非戶籍人口接受義務教育問題。2006年深圳市3~6歲兒童受教育率達98%、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高考升學率達92%以上,基本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深圳英語教育發達,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均相對內地有較強英語能力。
2012年末深圳市各級各類學校總數達1856所,比上年增加99所;畢業生34.64萬人,招生數44.27萬人,在校學生數151.84萬人,分別增長11.2%、4.2%和5.8%。
基礎教育
2014年,深圳各級各類學校總數達2094所;畢業生38.65萬人,招生數52.99萬人,在校學生數175.33萬人,全市有幼兒園1402所,在園幼兒39.90萬人,有小學331所,在校學生79.32萬人。有普通中學325所,在校學生37.87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均保持在100 %,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9.9%。全年普通高等學校10所,招生2.81萬人,畢業生2.12萬人,在校學生8.77萬人。
深圳主要中學
深圳中學
深圳外國語學校
深圳實驗學校
深圳高級中學
海濱中學
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
深圳翠園中學東曉分校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
石廈學校
深圳育才中學
深圳市寶安第一外國語學校
益田中學深圳市觀瀾中學
文錦中學
深圳寶安中學
深圳市新華中學
深圳市龍華中學
深圳紅嶺中學
深圳翠園中學
麗湖中學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
深圳南頭中學
深圳龍城高級中學
平岡中學
深圳桂園中學
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
新安中學文德學校
東湖中學
坪山高級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
羅芳中學
新洲中學
羅湖外語學校
深圳濱河中學
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鐵路中學
福田中學
布心中學
景秀中學
深圳市華南師範大學附屬深圳學校
松崗中學沙頭角中學
松泉中學
華僑城中學
深圳菁華中英文實驗中學
高等教育
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10所,招生2.81萬人,畢業生2.12萬人,在校學生8.77萬人。
本科院校
序號院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類型主管部門1深圳大學
1983年
綜合
廣東省教育廳
2南方科技大學
2011年
理工
深圳市政府
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2014年
綜合
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
4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
1996年
綜合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暨南大學
5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2014理工深圳市政府 哈爾濱工業大學
研究生院校
序號院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類型主管部門1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01年研究生院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學2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00年
理工
深圳市政府清華大學3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02年
綜合
深圳市政府哈爾濱工業大學
4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2015年
綜合
深圳市政府清華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
公辦專科院校
序號院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類型主管部門1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1993年綜合廣東省教育廳2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
綜合廣東省教育廳
民辦專科院校
序號院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類型主管部門1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綜合廣東省教育廳
成人高等院校
序號院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類型主管部門1深圳廣播電視大學1983年綜合廣東省教育廳職校新銳深圳攝影培訓學校
深圳高級技師學院
深圳藝術學校深圳龍崗職業技術學校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
深圳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
深圳市沙井職業高級中學深圳市開放職業技術學校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深圳藝術學校
深圳市奮達職業技術學校
深圳市博倫職業技術學校深圳市行知職業技術學校深圳寶安職業技術學校
深圳華強職校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蛇口國際學校
深圳南山國際學校
QSI國際學校大亞灣法國人學校
城市綠洲國際學校深圳東方英文書院
深圳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深圳南山中英文學校
香港人子弟學校
廣東省香港人子弟學校
福田區港人子弟學校羅湖區香港人子弟學校
台商子弟學校
深圳台商子弟學校
其他國際學校
福景外國語學校
南山中英文學校
龍華中英文實驗學校
文化
摺疊
語言
深圳客家文化節
(共50張)
深圳本地方言主要是客家語。全國各地的方言都可以在深圳找到生存的土壤,只是空間相對較小,僅在老鄉圈子裡通行。深圳市的公共服務機構、專業人士和工商業界都能用英語提供服務,大多數青少年能講英語。深圳市正在開展「百萬市民講外語」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外語活動,提高公共服務的外語普及率,提高市民外語的應用能力。
摺疊
宗教
以道教和佛教為主、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在深圳市均有分布。佛教與道教以弘法寺和鳳凰大廟為主,另在深圳各行政區一般都設有基督堂、清真寺或天主堂,如福田區的下梅林清真寺、基督堂、香蜜湖天主堂,南山區基督堂及寶安區基督堂等。另外,深圳西部的赤灣有原住民供奉媽祖的天后宮,歷史相當久遠,在原住民中有較大的影響力。
深圳市有33處宗教活動場所、教職人員139人、信徒總數超過23萬人,約占廣東全省總數的15%。
場館
深圳的博物館不僅展示了深圳市經濟特區發展的歷史,同時還有本地的風土人情介紹,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深圳市博物館、皇崗博物館、大鵬古城博物館、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 、東江縱隊紀念館、天后博物館、麒麟博物館、璽寶樓青瓷博物館和中英街歷史博物館。除1座政府辦博物館外,私立、集體、公私合作等不同模式的博物館16個。
截至2012年,深圳市有各類公共圖書館641座,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695.72萬冊(件),比上年增長8.2%。深圳市擁有博物館、紀念館28座,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2座,廣播電視中心3座,有線廣播電視站20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全年報紙出版印數76170萬份;雜誌2562萬冊;圖書1150萬冊。
戲劇
深圳大劇院是特區建立之初政府投資興建的「八大文化設施」之一,是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設重要陣地和現代化都市新文化的標誌。
音樂
深圳音樂廳是深圳市文化設施中的標誌性建築 。李雲迪獲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打破了該項著名賽事13年來第一名空缺的歷史。陳薩、張昊辰等國際一流鋼琴人才,在國際大賽上嶄露頭角。以深圳藝術學校為代表,深圳鋼琴教育水平在全國居於前列,鋼琴藝術在深圳中小學生中普及率較高,深圳鋼琴擁有量在全國城市中突出,每百戶擁有量8.2台。
美術
設計
深圳2008年11月19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並被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全球第六個「設計之都」。深圳設計行業的發展為香港設計業所帶動,逐漸成一些比較優勢。深圳擁有為數眾多、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
傳媒
深圳是中國動漫產業基地之一,是中國最早為海外加工動畫的城市。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內地第一個港資動漫公司翡翠動畫落戶,鼎盛時期曾匯聚了中國近70%的動畫創作人才,為中國國內外加工製作了大量的動畫片。
文化產業在深圳正在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第四大支柱產業」。深圳已經形成了新聞出版業、廣告業、文化產品製造業、文化娛樂業、體育業、文化旅遊業、廣播影視業等一批骨幹文化產業,其中印刷、媒體、文化旅遊等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活動
主要文化活動有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讀書月、市民文化大講堂、深圳外來青工文化節、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深圳客家文化節。此外,「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大賽」、「深圳沙灘音樂節」、「鵬城金秋」藝術節、「深圳國際旅遊文化節」、「青春之星電視大賽」等數十個文化節慶活動在深圳也有廣泛影響,深受市民喜愛。
2003年起深圳美亞文化傳媒承辦了深圳100多個社區街道辦依託街道文化活動中心,逐步發展為文化產業。
深圳有10個文藝家協會,19個專業藝術團體。擁有3000多人的文藝工作者隊伍。塑造了「大劇院藝術節」、「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國際雙年鋼琴比賽」、「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深圳客家文化節」等文化節慶品牌。2006年,深圳市文化系統共獲省級以上獎項349項,其中國際級獎26項,國家級獎152項。全年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演出218場,藝術表演場所藝術演出247場。
會展
深圳是中國內地著名會展城市。鐘錶展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鐘表專業展,家具、珠寶首飾等傳統產業產品展會日趨規模化、國際化。總投資25億元、占地22萬平方米、總計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的深圳會議展覽中心於2004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在170餘家展覽企業中,註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有25家。
受人尊重的文明城市
「全國十大文明城市」之一的深圳,始終把保障人民利益作為第一追求,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力,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權利,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利益。深圳每年舉辦「關愛行動」,發動全社會扶弱助困。深圳人均購書量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是一座因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深圳的城市文明指數和市民關愛指數逐年上升。深圳還連續4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志願工作者
「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 成立於1990年的深圳義工聯是中國內地最早的有組織的志願者隊伍。深圳有包括義工組織在內的慈善組織約200個,各種形式的志願者約53萬人,年齡最小的僅14歲,最大的78歲,平均每天從事16類30多個服務項目。
飲食文化
深圳的飲食文化是多種多樣的。一九八一年,改革開放後各種星級酒店如雨後春筍地成長起來了。小餐館,小食店,大小排檔,快餐店,夜市裡的小吃攤點多如氂牛。味道就更加龐大繁多了,東北的,西北的,華北的,中原的,西南的,南方的。菜系有川菜,粵菜,魯菜,湘菜,閩菜,浙菜,徽菜,蘇菜八大菜系。但是最早形成的只有著名的四大菜系:即川菜,魯菜,粵菜,蘇菜。菜系各有特色,各為其主。[8]
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市文化遺產名稱
級別
類別 負責人
沙頭角魚燈舞國家級傳統舞蹈李蘇妮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國家級傳統醫藥黃明臣望眼樓的傳說省級民間文學羅建民石岩客家山歌省級民間音樂李來富龍崗舞龍省級傳統舞蹈姚本道坂田永勝堂麒麟舞省級傳統舞蹈沈敬勇大船坑麒麟舞省級傳統舞蹈王艷霞黃氏宗親祭典省級民俗黃英超龍城舞麒麟省級傳統舞蹈何文希黎圍舞麒麟省級傳統舞蹈符史安觀瀾舞麒麟省級傳統舞蹈楊雄偉松崗七星獅舞省級傳統舞蹈王日鑄紅釉彩瓷(滿堂紅)燒制技藝省級傳統手工技藝劉權輝賽龍舟省級民俗王日鑄「辭沙」祭媽祖大典省級民俗龍 輝疍家人婚俗省級民俗羅艷輝下沙大盆菜宴習俗省級民俗黃英超
陳仙姑的故事
市級
民間文學
陳偉靈
應人石的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李來富
大鵬山歌
市級
民間音樂
廖文立
龍崗皆歌市級民間音樂姚本道鹽田山歌市級民間音樂劉麗觀瀾客家山歌市級民間音樂楊雄偉舞草龍市級傳統舞蹈曾育章福永醒獅舞市級傳統舞蹈羅建民坪山麒麟舞市級傳統舞蹈袁利鋒上川黃連勝醒獅舞市級傳統舞蹈黃衛烈涼帽、圍裙帶編織技藝市級傳統手工技藝黃瑞芳客家涼帽市級傳統手工技藝符史安香雲紗染整技藝市級傳統手工技藝歐陽小戰駱氏腹診推拿術市級傳統醫藥駱仲遙賈氏點穴療法市級傳統醫藥邸振福天后寶誕祭典市級民俗李蘇妮沙井蚝民生產習俗市級民俗張土星南澳漁民娶親禮俗市級民俗曾育章大鵬清醮市級民俗翁松齡開丁節市級民俗徐業竹向南侯王誕祭典市級民俗鄭喜培萬豐粵劇市級傳統戲劇潘強
2004年6月28日,歷時半年多得的「深圳八景」評選活動揭曉,大鵬所城、蓮山春早、僑城錦繡、深南溢彩、梧桐煙雲、梅沙踏浪、一街兩制和羊台疊翠在31處候選景觀中脫穎而出,共同組成新的「深圳八景」。
大鵬所城
位於深圳市東部龍崗區大鵬鎮的大鵬所城,全稱「大鵬守御千戶所城」,為抗擊倭寇而設立,占地11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蓮山春早
蓮花古有聖名,以美而清純著稱。蓮花山位於深圳市中心區北端,因山形似蓮花而得名。山頂廣場建有鄧小平塑像,可以俯看中心區全貌。
僑城錦繡
位於深圳市區西部的華僑城景區,包括「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歡樂谷」等主題公園。
深南溢彩
橫貫深圳市區中心地段的深南大道是深圳最繁華的道路。東起沿河路口的三九大酒店,西至南頭檢查站,為雙向8車道,兩車道間為寬闊的綠化帶,全長17.2公里。深南大道沿線集中了深圳建築的精華,集中了深圳最重要的旅遊景區和著名的企業,是國內少有的具有高度現代化特徵的景觀街道,其中京基100為深圳最高建築。
梧桐煙雲
梧桐山主峰高944米,為珠三角第一峰,上有「梧嶺天池」。現建有仙湖植物園、東湖公園、森林公園、體育公園等,是登山觀光的最佳點之一。站在好漢坡一帶,迎著晨暉眺望香港、大鵬灣、鹽田港和沙頭角,海闊天空,心曠神怡。山腳下的弘法寺為深圳最大佛教寺院。
梅沙踏浪
大小梅沙海灘位於深圳市大鵬灣畔,大梅沙灣口寬約2000米,小梅沙灣口寬約800米,海沙黃白細膩,平坦柔軟,猶如一彎新月鑲嵌在蒼山碧海之間,人稱「東方夏威夷」。
一街兩制
中英街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1898年刻立的「光緒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號」的界碑樹於街中心,將原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至今仍為「一國兩制」分界線的標誌。中英街以其「一街兩制」的獨特政治歷史聞名於世。
羊台疊翠
位於寶安區的羊台山,主峰海拔587.3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是深圳河流的重要發源地,山上林木繁茂,野生動物出沒其間。抗日戰爭期間,羊台山游擊隊從日寇占領下的香港,拯救出以茅盾、鄒韜奮、何香凝等為首的數百名中外聞名的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並安全轉移、隱蔽到羊台山區,故羊台山有「英雄山」的美譽。[9]
世界之窗
錦繡中華
歡樂谷
歡樂海岸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東門老街
華強北商業區
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
小梅沙度假村
大梅沙海濱公園
南澳東西涌海岸線
中英街
東部華僑城
香蜜湖度假村
深圳空中樂園
青青世界
桔釣沙柚柑灣度假村銀湖旅遊中心鵝公灣玫瑰海岸鐵仔山公園深圳文化創意園大芬油畫村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
深圳光明農場大觀園
深圳金沙灣海濱度假區
海上世界
壩光村
楊梅坑
深圳紅樹林
海上田園
南澳萬綠生態園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
深圳園山風景區
深圳筆架山公園
深圳鳳凰山
深圳蓮花山公園
梧桐山
馬巒山
羊台山森林公園
七娘山
荔枝公園
四海公園
深圳灣公園
深圳海濱生態公園
中山公園
皇崗公園
塘朗山郊野公園
南山
荔香公園
深圳觀音山公園
排牙山
平巒山公園
梅林公園
龍崗八仙嶺公園
深圳市仙桐體育公園
深圳市人民公園
碧嶺生態村
海山公園
深圳中心公園翠竹公園深圳東湖公園深圳野生動物園深圳大沙河公園
燕晗山郊野公園
望牛亭公園
仙湖植物園
西麗湖度假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
洪湖公園
深圳觀瀾山水田園旅遊文化園
東山珍珠島
黑岩角
沙魚涌
科普特生態農業園
深圳金水灣度假村
文博宮
深圳博物館
深圳音樂廳
赤灣天后宮
明思克航母世界
迪可可小鎮
荷蘭花卉小鎮
弘源寺
寶安耶穌君王堂
南頭古城
大鵬所城
鶴湖新居
萬福廣場
龍城廣場
大萬世居
荷坳日月潭農莊
寶安公園
龍崗龍園宋少帝陵觀瀾版畫村內伶仃島
展開
東門美食街、八卦一路美食街、向西村美食街、香蜜湖美食街、景田美食街、振華路美食街、上梅林美食街、水圍村美食街、布吉美食街、蛇口美食街、車公廟美食街、國貿美食街、翠竹美食街、鳳凰路食街、華強北食街、樂園路食街、鹽田海鮮街、海岸城食街、創業路食街、黃貝嶺食街、蓮塘食街、蔡屋圍食街。
城市之最
深圳最古老的城——是南頭古城,其位於南山半島北端,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古稱城子岡。
深圳市最大的半島——是大鵬半島。位於龍崗區東南部,包括南澳、大鵬、葵涌三鎮,面積為293.41平方公里。因半島形如大鵬踞海,並且又是大鵬鳥棲息之地,故名大鵬半島。
深圳市最大的島嶼——是內伶仃島。位於南山半島以南約9公里的海面上,面積為4.85平方公里。歷來為軍事要地。尖峰山為島上最高點,海拔341米。島上植物生長茂盛,鳥類繁多,有獼猴8群約200餘只,現為廣東省自然保護區。
深圳境內最長的河流——是茅洲河,發源於羊台山,流經石岩、公明、松崗、沙井等鎮,全長44.2公里,,流域面積347平方公里,向西注入珠江口。
深圳最大的水庫——是鐵崗水庫,位於寶安區西鄉鎮境內,集水面積64平方公里,總庫容量6840萬立方米。深圳市最早的高速公路是廣深高速公路,於1987年4月23日動工,1994年7月18日竣工試通車成功。全長122.8公里,其中深圳境內長51.24公里。穿寶安、南山、福田三區,直抵皇崗口岸。
深圳最大的工業基地——是1994年設立的龍崗大工業區,占地174平方公里。深圳市把啟動龍崗大工業區作為一項重大經濟工作來抓,使之成為深圳未來幾年的經濟新增長點。
深圳第一條國際貨櫃班輪航線——於1992年1月6日宣告開通。蛇口港至日本班輪首航,標誌著深圳向國際化港口邁出重要一步。
深圳市第一條高速公路——梅林至觀瀾高速公路於1992年10月20日動工興建。
深圳市最大的島嶼——是內伶仃島。位於南山半島以南約9公里的海面上,面積為4.85平方公里。歷來為軍事要地。尖峰山為島上最高點,海拔341米。島上植物生長茂盛,鳥類繁多,有獼猴8群約200餘只,現為廣東省自然保護區。[11]
旅遊攻略
內容來源於螞蜂窩
景點概況
深圳速覽
深圳一年四季如春,比鄰香港,是一座新的不夜城,旅行購物的天堂。或許你是這個家園的繁忙居民,卻又身在此城不識真面目之惑;或許你曾是這座城市的匆匆過客,對之投來驚鴻一瞥;或許,你從未抵達。那麼,從此刻起,拿起路書,以一個嶄新的視角,用眼睛去發現深圳之美,用心靈感受深圳之魅。
最佳旅行時間
游深圳四季皆宜,尤以冬天和早春為最佳。8、9月份去深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夏日沙灘上漫步,大海里游泳,別有一番滋味。
穿衣指南
5-9月建議出門帶雨具,穿短衣短袖即可,10月以後氣溫略有下降,可以穿抓絨外套,最冷的1月份可以穿厚大衣。
消費水平
深圳的消費較高,住宿、吃飯、交通價格和廣州差不多,簡單的一頓午餐一般人均20-30元左右,一般的住宿酒店價格在200-300元左右。
景點遊玩
必游景點
查看全部景點 >>
世界之窗(window of the world)
東部華僑城
歡樂谷
西涌
當地活動
餐飲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也是一座美食城。深圳擁有上萬個飲食場所,高中低各檔次的酒樓、食街、大排檔、中西餐廳,一應俱全,無論多麼「挑剔」的食客,在這裡都能得到最大的滿足,是真正美食家的天下。此外,在深圳除了傳統的酒店、酒樓,各種休閒主題餐廳如咖啡館、茶館、茶餐廳也頗受歡迎。
購物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陣地,從高檔的國際品牌到普通的大眾商品都是深受人們的青睞,而且深圳購物場所在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完善中,形成了以區域劃分的特點,無論你到哪個地方,都能找到集中的商業購物區域,令你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