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盡調的時候,難免涉及到要對目標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和解讀。
近期我會寫幾篇關於認識財務報表的系列文章,從一個非財務人員的角度來看看怎麼理解財務報表間的相關邏輯關係。
先分享一個心得,建議學習的時候,將財務報表列印出來放在手邊,方便對照。學會計無非是為了看懂財務報表,那為何不讓這幾張表貫穿你學習的始終?
會計的每個科目都有勾稽關係,離開報表,一個個單獨的科目會變得像碎片一樣,學到一半可能就不知道它們跑到哪裡去了,要串連起來就需要再繼續下點功夫。
圖片和表格天然是一種更加直觀的表現形式,可以幫助更快建立起一個框架,記住每個報表項目的位置。
像凈利潤、未分配利潤之間如何區別,單獨看書理解需要的時間就不如再多瞄一眼利潤表來得快了。
01
股東權益
言歸正題,今天我們首先來看看「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顧名思義也就是指股東的權益,也叫做「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資產總額-負債總額任意打開一張資產負債表,在表格右下角我們可以看到股東權益包含四個指標,分別是: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股東往一個公司投資共兩個途徑。一是從外面拿錢往公司投,二是公司賺了錢股東不取出繼續留在公司內。
這四個指標的關係可用以下這張圖表達:
02
股本
股本的名字與企業的組織形式也有關係,對於股份有限公司一般就叫做股本,而對於有限責任公司則通常叫做「實收資本」。
顧名思義,就是老闆投入公司的錢,也就是受國家監管的「註冊資本」。
在中國,創辦企業都需要有一個註冊資金,註冊資金大些好還是小些好?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註冊資金代表的企業所應承擔的責任,公司的註冊資金越高承擔的責任就越大。
公司如果有債務糾紛的話,註冊資金多少就按多少的上限賠償。註冊資金越大,說明企業實力越雄厚,越容易開展合作;有時在勾地項目中,我們也常常設置一個高額的註冊資金作為勾地排他條件。
03
資本公積
如果股東投入的實際資金大於註冊資金,則多出的那塊就計在資本公積。
比如註冊資金1000萬,現在股東投入了1個億元,那多出來的9000萬就是資本公積了。
很多朋友每次看到資本公積都很暈,因為不知道它為什麼存在,還有公積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都知道「實收資本」這個科目,也特別容易理解,但是一家企業的資本不可能一成不變吧,資本增值了怎麼辦,有人贈送企業錢和設備怎麼辦,這時就不能放在「實收資本」里來核算了。
因為國家規定這個科目只能核算老闆投入公司的錢,所以就有了「資本公積」的出現,「資本公積」也就包攬了「實收資本」不能幹的關於「資本」的活兒。有一類公司必定有資本公積,那就是上市公司。發行股票1億股每股面值1元錢,一億股相對應一個億的股份,售價每股20元錢,便籌集了20個億的資金,其中一個億在股本里,剩下的19個億便為資本公積。
那麼對於非上市公司呢?資本公積如何產生?
比如你投資100萬創辦公司,5年後經營得好。朋友拿500萬來注資,為保持各占50%的股份,500萬中取100萬作為股本,剩餘400萬為資本公積,股東共同享用。
什麼意思呢?相當於500萬中有200萬被你享用了,表明你朋友願意用200萬來換你創辦公司50%的股份,未來他也就享有公司所有收益的50%。
股本和資本公積是股東從外面拿進來的錢,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公司里留下來的錢。
公司並沒有把自己賺到的所有錢都分給股東,還留下了一部分。這一部分也被放在兩個項目里來計算,一個是盈餘公積,另一個便是未分配利潤。
04
盈餘公積
國家有規定,企業賺了錢,不能都花出去,要留一部分,存起來。
這就奇怪了,法律為什麼不讓企業分配這部分利潤,而企業又為什麼不把利潤都分給自己的股東呢?
至於盈餘公積設立的原因,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八條:
公司的公積金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
換句話說,「公積金」是限定了用途的部分留存收益,它原則上是不得用於對外的利潤分配的。一個公司有了盈利之後,必須留存至少10%作盈餘公積。
比如A項目公司今年賺了1個億,那就必須將至少1000萬作為盈餘公積,這部分錢是不能分配的,而剩下的9000萬股東才可以自由分配。
根據國家要求,計提的盈餘公積就叫做「法定盈餘公積」。另外,如果股東要求企業除了法定公積外,再計提一個公積金,就叫做「任意盈餘公積」。
因此,可以看到,如果盈餘公積是一個帳戶的話,那麼「法定盈餘公積」和「任意盈餘公積」就是「盈餘公積」這個帳戶的子帳戶或者叫二級科目。
那麼,「盈餘公積」帳戶裡面的錢從哪裡來的?
答案是:利潤分配。
比如企業要計提10%的法定盈餘公積和5%的任意公積,會計分錄可以寫成: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120×10%=12
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120×5%= 6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12
盈餘公積-任意盈餘公積 6
做完這筆分錄後,錢就從「利潤分配」帳戶中,轉到了「盈餘公積」的帳戶中。
05
未分配利潤
未分配利潤為我們自願不分配的利潤。
緊接著上面的案例,如果A項目公司股東達成一致,對於剩下來的9000萬,只分掉其中的4000萬,而將剩餘的5000萬用於明年的投資。那麼這剩餘的5000萬就是所謂的未分配利潤。
「(法定+任意)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共同構成了留存收益。留存收益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會計科目,而是一個範圍,通俗地說就是企業多年經營累積下來的盈餘。
那麼在年度終了時,「本年利潤」的去向有哪些呢?
按照順序,首先應當提取「法定盈餘公積」,其次是根據股東大會決議提取「任意盈餘公積」,再次是分配股利,最後剩下的才進入到「未分配利潤」。
來源:牧詩地產圈(ID:mrthinkers),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7ZaO20BJleJMoPMNs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