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錢幣收藏,大家都一定知道那張創下460萬成交記錄的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牧馬圖」,已經成為錢幣收藏界的神話。
這筆成交記錄發生在2011年12月18日上海弘盛秋拍,這筆成交也讓很多玩收藏的人開了眼界,更是吸引了一批有一批的新手湧入錢幣收藏領域,所以這些年來,我國錢幣收藏市場越來越火爆。
然而這個市場卻很亂,到處充斥著假冒偽劣藏品。大家都知道,真的牧馬圖存世量極少,但市場上卻貌似很常見,不用想也知道,這其中多數都是贗品、仿品。其中很多仿品做的非常逼真,一般玩家根本難以識別。
是不是看圖感覺和真品傻傻分不清?不過,收藏市場最怕貨比貨,要辨別真假「牧馬圖」,還是有「必殺技」。
「牧馬圖」指的是第一套人民幣中的壹萬圓牧馬券,票面左側為牧馬,發行於1951年5月17日,1955年4月1日停止流通。在第一套人民幣價格中最高,約為第一套大全套價格的50%左右。
由於上世紀50年代,錢幣印刷水平還不夠發達,第一套人民幣防偽功能遠不能與現在錢幣相比,不過還是可以通過以下五個技巧來鑑定:
1、紙張鑑定法
第一套人民幣真票拿在手上,,紙張會有柔韌性。而使用解放初期紙張仿造的假票多為草紙和普通書寫紙,這些紙密度鬆散,極易毛糙。假票票面暗淡無光,鑑別時可觀察薄厚程度、纖維粗細、柔軟程度。現代的紙張造假更不一樣,紙張沒有韌性,聲音發脆。另外真幣一版幣個別紙張帶有水印。
2、顏色鑑定法
老紙張假票一般套色不准,色彩與真票有明顯區別,裝飾性花紋往往分辯程度不清,立體辨認,失真度大,票面和各種襯底花紋顏色明顯差別。現代的假幣雖然電腦製版,仿真度高,仔細觀察色差會略有不同。
3、號碼鑑別法
歷史環境下,印刷水平工藝一般,通常真幣號碼顏色、粗細、長短,排列都不均勻。現代仿造的舊版一版幣,號碼粗細,排列非常規整,區別很大。
4、暗記鑑別法
真幣在設計與製版時,常在票券特定位置留下暗記以便鑑別。第一套人民幣許多標券上都有暗記,而假票多數沒有暗記或摹仿後的暗記變形不清,筆畫扭曲。
5、包漿鑑別法
一版紙幣從流通到退出流通,流落民間存放到今天,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洗禮,真紙幣的自然磨損程度與自然褪色程度是同步的,無論新票還是流通票,包漿看上去很舒服。而假票則不然,看上去很不協調,自然流通的和人工做舊的紙幣,仔細辨認都能分出一二。
由於牧馬圖存世量極少,對於廣大普通藏家來說,遇到牧馬圖九成也是假的,避而遠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