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校學術聲譽排名,「北清復交」順序沒有被打破,你同意嗎?

2019-12-15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大學排名

根據2019年和2020年的QS學術聲譽排名數據,國內高校排名前四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排名第五。看來,「北清復交」的順序並未被打亂。

進入前十的高校還有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

冷絲認為,排名前十的高校,北京師範大學顯得較為亮眼,這是一所辦學規模並不是特別大的高校,而且學科偏向於人文學科,較少有理工類學科,能夠進入前十,著實不易。

排名前二十的高校,北京科技大學顯得很亮眼,這是一所以冶金見長的高校學術聲譽超過了一些著名的理工類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冷絲好奇的是,你對這樣的排名有什麼看法?你同意這樣的排序嗎?

QS世界大學排名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越來越大,它主要運用六大指數對世界大學進行排名,其中,學術聲譽方面的指數包括兩個,即學術領域的同行評估以及全球僱主評估,兩者權重之和占50%,這是當今各種排行榜中,學術聲譽權重比重最高的排名。

QS關於「學術領域的同行評估」的問題是「您認為在您的學術領域水平最高的 30 所大學是哪些?」而「全球僱主評估」的問題是「喜歡雇用哪所大學的畢業生?」

全球僱主所徵集的樣本數據也比較龐大,QS選擇全球僱主數量達到近3萬名,要求他們依據所錄用的畢業生來提名10所國內院校以及30所國際學校,明確他們傾向於僱傭哪個學科的畢業生。

由此可見,QS世界大學排名之所以有廣泛的影響力,主要原因是它採用的樣本數據非常大,幾乎每年都在不斷擴大樣本資料庫,同時積極採取措施保障調查的回收率,以確保數據的廣泛性、代表性以及可信度。

因為學術聲譽占比較大,QS的綜合排名很大程度上受到學術聲譽排名成績的影響,綜合排名和學術聲譽排名相差並不大,由下圖的表格就可以看出來:

一般情況下,排名機構往往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取學校的聲譽評價信息,進而將其加工成聲譽指標體系。另外,大學的高水平論文發表情況和高水平人才的不斷湧現同樣體現了卓越的學術水平和科研實力。

冷絲認為,聲譽指標不僅僅體現在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結果中,更是該校卓越的學術傳統、研究能力和為社會所認可的集中表現。

通俗來講,大學的學術聲譽對於自身生源、學生就業、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大學在其生存與持續發展過程中最重要體徵之一,主要構成因素大抵包括歷史文化底蘊及影響、取得的若干學術成就、生源質量及畢業生、學術氛圍等若干高度關聯的因素。

從表象上看,獲得國家乃至國際重大獎項的數量、各類人才統計數、著名校友數量、優秀生源——高分考生乃至狀元等可量化的直觀結果凸顯了客觀詳實的數據特徵,即「精準」的數量化結果可以表現為大學學術聲譽,展示大學良好的學術品質;從內涵上看,若干非數量化的「模糊」的主觀認知——歷史傳統、文化底蘊、學術氛圍、校園文化可以表現為公眾對大學學術聲譽的基本肯定。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對大學的「整體」評價,也由此可以看出社會對大學辦學質量的主觀認定。

其實,我國已開展的重點學科評估以及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都帶有政府主導的色彩。評估主體的獨立性非常重要,不偏私、公正客觀,評估結果獲得廣泛社會影響力與公眾廣泛接受的前提。

我國前三輪的學科同行評估只依託50名專家,第四輪學科評估時才提出擴大到100名左右,儘管如此,這種學科聲譽的調查範圍仍然太窄,如果調查的回收率不能保證,必然會出現樣本數據量過少的情況,這樣的調查結果就不足以說明問題。

因此,在開展學術聲譽調查時,我國應當儘可能擴大調查範圍,採取一定的激勵措施提高問卷調查的回收率。

冷絲認為,不管是國外的排行榜,還是國內的學科評估,學術聲譽排名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當然,我們也要理性看待,不必盲目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