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縣鎮幹部「直播帶貨」效果如何?農產品打開銷路還有哪些關鍵因素?

2020-04-10   農林衛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多地農產品一度出現滯銷。縣長、鎮長、局長們紛紛「直播帶貨」,引發輿論關注。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效果如何?基層農戶如何評價?「直播帶貨」會成為基層領導幹部要掌握的新本領嗎?記者深入鄉村,對這些問題展開了調研。

縣鎮幹部競相直播帶貨

廣東湛江徐聞縣是我國最大的菠蘿生產區,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地區遭遇流通不便、採購商退訂、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徐聞也不例外。今年1月底,徐聞菠蘿出現滯銷,收購價從春節前的每斤1.5元跌到0.3元。農民賣不出去,有些菠蘿甚至爛在地里。

為解決滯銷問題,徐聞縣縣長吳康秀在菠蘿地里直播摘菠蘿、切菠蘿,介紹菠蘿咕咾肉、菠蘿雞片、菠蘿飯等各種吃法。一位網友在直播間留言:「縣長在給我做客服。」

自此開始,「直播帶貨」之風勁吹廣東。陽江市陽西縣副縣長陳以霜開啟「吃播」模式,一口一顆聖女果;湛江市遂溪縣委書記餘慶創揮舞鋤頭挖紅薯、搭土窯、烤地瓜;潮州市饒平縣縣長陳躍慶直播介紹潮州柑作為菜式烹調配料的用法……

縣長「帶貨直播」成為新聞熱點,也在網上引起了爭議。有人點贊縣長「思百姓之所難、解群眾之所急」,也有人懷疑這是一個作秀的「噱頭」。「我們也是咬牙上的。」徐聞縣副縣長李逸坦言,直播之前壓力很大,不知道做不做得好,也不知道有沒有用。

事實上,直播效果超出預期徐聞5萬斤菠蘿2小時內全部售罄,饒平2萬斤潮州柑半小時內售空……

「直播帶貨」正成為越來越多基層幹部需要掌握的新技能。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計劃,未來三年內將「月月有市縣長上線直播,每年至少十二位縣市主要負責人進入直播間」。

賣得好還得靠貨品好

記者調研發現,幹部「直播帶貨」促銷效果立竿見影,但徐聞菠蘿如今供不應求,不光因為幹部賣力直播,關鍵還是產品質量夠「硬」。

這幾年,徐聞為了解決菠蘿品種單一、種植不科學、加工比例低等短板,「下了很大一盤棋」:一是品種多元化。3年前,徐聞引進推廣9個菠蘿新品種,收穫銷售期延長到近半年,避免了扎堆上市、果賤傷農。二是種植標準化。積極推廣標準化種植,保證了果品質量穩定。三是產銷智能化。實時更新的大數據,讓產銷不再「兩眼一抹黑」。四是產研一體化。徐聞菠蘿最近幾年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廣東省農科院都有科研合作。還引進了全國第一台菠蘿品控分選機,既能檢測菠蘿糖分還能掃描出菠蘿「黑不黑心」,提升品控能力。

幹部不可能天天呆在直播間干銷售,農產品銷售的關鍵還是要注重品質和產業基礎。」李逸告訴記者。

產業升級不能限於「直播間」

縣長「直播帶貨」之所以「吸睛」,離不開網際網路時代的新鮮感,其作用在於打開銷路。但打開銷路不僅需要新方式,還需要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生產標準化、產業數字化、產地品牌化轉型升級,成為縣鎮幹部比直播更重要的「功課」。

產業是基礎,品質是保障,品牌才是競爭力」這是記者在徐聞採訪時聽到的一句話。「徐聞菠蘿」已經成為地理標誌產品,但還沒有真正成為享譽全國的品牌,高質量種植仍然存在不少難題。當地一位幹部舉例說,推廣新品種面臨成本高、種植管理技術要求高等問題,在加強種植技術培訓、推動產銷對接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受訪幹部普遍認為,標準化種植、專業化生產、品牌化塑造和一體化經營,在生產、銷售兩端改革發力,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也是「直播帶貨」成為農產品銷售長期動力的基礎。

本文來源:中國鄉村之聲、半月談、《瞭望》新聞周刊(本文略有刪減)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髮布,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