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南方的艷陽里露著腰,她在北方的寒夜裡裹著貂,我在騰衝的天氣里一會露著腰,一會裹著貂」。寒冬時節,南北氣溫差異形成了人們穿衣上截然不同的風格。作為一名騰衝人,特別是一名猴橋人,因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我們可在一天內體驗不同的氣溫差異,體味南北的穿衣特色。
猴橋鎮地處騰衝市區西北部,東鄰滇灘、固東、馬站三鄉鎮,南接中和鎮,西與盈江縣盞西鎮、支那鄉毗鄰,西北與緬甸聯邦接壤。總面積1086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080米,最高海拔3741.4米。這最高海拔指的就是猴橋琅琊山的最高峰。
琅琊山位於膽扎社區東北面,與緬甸拖角接壤。山峰如劍穿空,筆立雲霄,山中的奇石形如狼牙,所以稱作琅琊山。民國元老李根源先生稱它為「騰衝之祖山」。琅琊山分為上下兩峰,上為大琅琊,海拔3741.4米(騰衝境內第二高峰),下為小琅琊,海拔2202.3米,平均氣溫14.9℃。大琅琊石峰層疊,巍峨聳峙,在煙雲縹緲中忽隱忽現,有時猶如一群虎豹聚集,有時又像巨鷹爭食,小琅琊似劍鋒、似花朵、似細葉,形象詭異,怪石嶙峋。
進入1月,琅琊山開始下雪了。在騰衝這個多雨少雪的城市,琅琊山無疑是賞雪的最佳選擇地。不信,我們一起去看看。
琅琊山賞雪之行路篇
「曲徑通幽處,猴橋山水深」。從騰衝市區驅車出發(可自駕車、可乘坐班車),一路西行,經和順、過中和、到猴橋。蜿蜒盤旋的公路兩旁長滿了各類天然林,高高矮矮、形態不一。最奇特的是樹的葉子,可謂五彩繽紛。除常見的綠、黃、紅三種主色外,白葉、藍葉、褐葉成團成簇,如花般耀眼。就連最普通的綠葉,也分了淺綠、草綠、深綠、墨綠等色,別有一番風情。在這樣的美景中,眼睛顧暇不及,53公里的行程不過眨眼之間。
集鎮上,乾淨整潔的環境、熱鬧非凡的街市,時不時走過身著艷麗的傈僳服裝少女,提醒你到了一個民族小鎮。沿蘇江路到琅琊山,可一路前行一路賞景。由於山路如長龍盤旋,約需40分鐘,對暈車的遊人來說,事先備好話梅、薑片等物,便可無憂到達。
琅琊山賞雪之觀湖篇
琅琊山腳,三岔河水庫繞山而成,形成了「高原出平湖」的絕地盛景,又稱「千島湖」。庫區有12.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最高蓄水位可達1895米。環繞在水庫周邊42.6公里的外環湖路、32公里的內環湖路將水庫及其周邊的風光串珠成鏈,成為自駕游、騎行、戶外運動的嶄新天地。
庫區壩前段河段水流蜿蜒曲折,岸坡陡峻,谷峰高差較大,河谷斷面呈不對稱的「V」型,兩岸地形較完整,植被茂密,自然山坡一般30°-50°,多處呈陡崖壁立,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景觀。
三岔河水庫下閘蓄水後,巍巍群山環抱著一湖碧水,萬頃碧波中撒落著大小參差、星羅棋布的80餘翠島,形成「高原出平湖」的千島湖風光,構成山、水、島、林為一體的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站在壩前,遠眺碧波千里,青山含黛;泛舟湖上,濺起水花陣陣,銅鈴聲聲。妖嬈的傈僳族少女湖邊浣衣,好一副「漫脫春衣浣酒紅,千島湖畔最多風。梨花雪後酴醾雪,人在重簾淺夢中。」是的,風景如畫,酒不醉人景醉人,沉迷其中,如痴如夢。
琅琊山賞雪之玩雪篇
賞湖風景後,沿三岔河孫家壩安置點內十米景觀大道駕車前往琅琊山,一路雖然山路崎嶇,但一般城市SUV或越野車均可輕鬆駕馭。順著山路往上,兩旁皆怪石嶙峋,光怪離奇。山路上、林子裡到處是雪,踩下去,一步一個腳印,吱吱作響。抬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裡是雪、哪裡是霧、哪裡是雲,哪裡是天。上山的路很累,但只要秉著「無限風光在險峰」的信念,3至4個小時的路途便可長可短。
登頂過程中,可高歌前行。在雪山上唱歌的感覺不一般。寂靜的山林中,連風都變得溫柔。冷不丁的響起一聲歌聲,驚起酣睡中鳥兒無數,「撲棱撲棱」之聲陸續想起,相互輝映的是遊人們的開口大笑。這笑聲傳得很遠很遠,碰到了對面的山巒便彈了過來,形成悠遠的回聲。於是,歌聲愈加嘹亮,回聲愈加醇厚。
繞回來,玩雪。
捧起一捧,冰冰的感覺很舒服。團成一個雪球,朝著對面的人群扔去,飄飄洒洒,碎成點點雪花,飄入林中,飄入山間,飄入體內......
亦或,照著心目中的模樣,以雪為料,捏一個你,捏一個我,白白的身體,黑黑的眼睛,在太陽下相互望著,望著,眼裡只有對方,只有對方.....
在這個雪舞時節,靜默無邊的思緒,細碎的六角精靈,翩躚的形態,醉如痴的凝望......雪,落在枝椏上,勾勒出不同風景的美麗弧線,在微露的陽光映襯下,閃耀熠熠粼光,融合在朦朧的視線里,若有似無,一片純白。
琅琊山賞雪之美食篇
玩雪累了,下山來,稍作休息,嘗嘗猴橋的特色美食。山頂建有琅琊寺,屬於典型的道教宮闕模式中的塔式群體構築,依山勢而建,雲梯結構。寺院周圍常雲霧繚繞,山、寺院、雲霧時常融合為一體,看上去恰似一幅絕妙的仙山樓閣圖。琅琊寺常年備有齋飯,供進寺的香客食用。這類齋飯一般都很簡單,但勝在原汁原味,都是寺人自己栽種的一些蔬菜、瓜果,自己曬的一些豆乾、鮮花之類的。沒有固定的價錢,全憑香客隨意表示,五塊也可,十塊也行。整日在大魚大肉中生活的現代人,更喜歡素素的吃些齋飯,清洗下油膩的腸道和人生。
如果你不喜齋飯,可一路下山。琅琊山腳的村寨叫孫家壩,那裡有許多農家樂,如琅琊山莊、傈僳人家等等,可隨時接待10桌100人。這些農家樂的飯菜也是以生態為主,農家腌制的各種碟子菜,自然風乾的臘肉、面腸、火腿,被霜打過的青白菜......用最簡單的炒、蒸、煮,放入鹽巴、辣椒,呈出來就是一盤美味。
在猴橋,你還可以品嘗到特色美食——雞肉稀飯。它曾經代表猴橋幾次參加騰衝邊交會,得到一致好評。古時候,猴橋人民走夷方,出邊關,路途遙遠,行路艱難,飲食多不便,加之邊關瘴氣重,許多人就特別容易生病。由於土雞稀飯營養價值高,能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也方便攜帶,便成為走夷方人民的最愛。雞肉稀飯,因其獨特的熬制方式,特別適合孩子、老人和腸胃功能不好的人食用,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價值高。喜歡甜的,可以凈吃;喜歡鹹的,可以加些腌菜、豆腐、辣子等特色小吃。
在猴橋,你還可以品嘗各類鮮魚。白魚、江魚、鱘魚、青鯉魚,應有盡有。猴橋還有騰衝一大奇觀「緣木求魚魚上樹」,說的就是特有魚類——上樹魚。上樹魚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甚高,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在猴橋卻是隨處可見。用江水素煮,蘸上特製調料,美味無比。
琅琊山賞雪之住宿篇
許多人擔心,到琅琊山賞雪後來不及返回,別怕,我們為你們準備了心儀的住宿。山腳下,有3、4家民居旅館,可供20人左右住宿。由於鄉村旅遊還在起步階段,大規模遊客現無法接納。但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愛的,不就是這份樸實嗎?如果你不喜住民居旅館,可到附件的傈僳人家落腳。好客的傈僳人會端出傈僳三杯酒,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晚上,圍著篝火跳著嘎,品著美酒看著美人,樂在其中,樂不思家。正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琅琊山賞雪之姊妹山篇
琅琊山旁,有座蓮花山,與其遙遙相對。蓮花山山如其名,狀如蓮花,婀娜多姿。可沿1米寬石階拾級而上,約5公里路程。登上山頂,遠遠望去,似一座天梯,橫跨兩山,連接南北。蓮花山氣溫較琅琊山稍高,預計2月份左右可堆積雪。登上山頂時,遠可觀賞三岔河全部風光,近可觀賞琅琊山美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感一定讓你不枉此行。
聽了我的介紹,怎麼樣,心動了吧?心動不及行動,趁時光正好,趁我們還不老。在喧囂的世界裡,幸運偷得浮生半日閒,帶著家人,約著朋友,一起來琅琊山賞雪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0hyam8BMH2_cNUg6a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