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公共衛生安全與個人隱私如何取捨?

2020-04-15     歐洲時報

4月14日,一位義大利人在海邊遛狗。(圖片來源:法新社)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湯夢磊4月14日報道】「請注意!你在禁區,立即回家。」剛剛過去的復活節周末,從海灘到街頭,違反封鎖令外出的義大利人很可能冷不丁被頭頂傳來的喊話聲嚇一跳。抬起頭來,他們會發現一架麵包大小的無人機懸停在上空,發出黃峰般的嗡嗡聲。

這種無人機是義大利警方用來監督民眾遵守封鎖措施的手段之一,「和軍隊在阿富汗戰場上用的一樣」,國家警察探長帕斯夸爾·里奇這樣告訴《阿拉伯新聞報》。

許多違規者被無處不在的「天眼」抓個現行。在北部城市都靈,20多人聚集在一棟高樓樓頂開狂歡派對,為了不引起注意,他們特意取消了燒烤環節,但還是被無人機發現,處以每人至少400歐元的罰款。

無人機還能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遠程監測他們的體溫。如果熱傳感器讀取到一個人的體溫異常,警方就會上前攔住他,用普通體溫計核實其體溫。

一些義大利人對這種監控非常不適應。「在我看來,這是對隱私的侵犯。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住在羅馬的學生卡洛塔·丹格利對法新社說。

但也有人表示支持。老年人雷吉娜·馬斯帕就認為,這是為了公共利益:「我認為使用無人機是件好事,至少我們能知道誰被感染了,誰沒有被感染。」

這樣的觀點分歧背後,是一向注重隱私的歐洲人在公共衛生安全受到威脅時的兩難抉擇:要隱私還是要安全?

同樣在這個復活節周末,兩家因為歐洲對數據隱私的嚴格保護吃過不少苦頭的美國科技企業蘋果和谷歌宣布「組隊」,打破iOS和安卓兩大作業系統的壁壘,聯手推出通過藍牙功能追蹤新冠病毒傳播的技術,預計5月發布應用程式接口,屆時各國公共衛生部門可以將其集成到自己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中。

目前,英國、法國衛生部門都在開發自己的官方新冠病毒追蹤App,用戶安裝後將能識別附近也安裝有同樣App的手機,互相交換信號。如果一個人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App就會發通知給最近跟他近距離接觸過的人,提醒他們做檢測或自我隔離。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3月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相比傳統追蹤方式,利用App追蹤接觸者效率更高。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系高級研究員大衛·邦薩爾告訴英國《衛報》:」我們認為這是除了隔離所有人口之外唯一的替代方案。「

然而,這種追蹤方式引發了人們對隱私問題的擔憂。民間不乏反對聲音,有人甚至直接用「喬治·歐威爾《1984》續集」來形容當下各國政府的監控政策。

但在英法兩國政府看來,他們已經兼顧了隱私和安全——由於採用藍牙信號而不是GPS,政府並不能就此掌握民眾的位置信息;App的下載全憑自願,只有下載後才會被納入追蹤系統,確診的人只有主動向App報告後,系統才會提醒其周邊的人,提示過程中還會隱去患者的名字。這看起來更像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

不過,劍橋大學安全工程教授羅斯-安德森指出了其中的漏洞:「一個由匿名用戶自願操作的App,是可以被廣泛利用的,是可以被人惡意竊取數據的。」

更多人擔心的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或許就無法關上了。7年前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監控項目的「稜鏡門」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就曾警告,新冠病毒可能會催生一個「生物監控」時代,即使在疫情結束後,這種監控仍會持續存在:「5年後,新冠病毒消失了,而這些數據仍然可供他們使用……他們已經知道你在網上看什麼,知道你的手機去過什麼地方,現在他們知道了你的心律。如果把這些數據綜合,再加上人工智慧,會發生什麼?」

這種擔憂並非沒有依據。《衛報》已經披露,英國政府聘用的技術公司正通過數據挖掘操作處理大量英國新冠肺炎患者的信息,包括個人健康信息、新冠病毒測試結果、患者撥打健康諮詢熱線時的通話內容,以及重症監護患者的臨床信息等。這些信息被整合成一個龐大的官方資料庫,通過人工智慧模擬來預測政府防疫政策的效果。

雖然一些國家的政府已經保證,現行監控措施將只在新冠病毒爆發期間生效。但《福布斯》記者西蒙·錢德勒認為,這種保證並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只要沒有大規模的反對和抗議,很難想像政府會放棄新獲得的監控能力。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講師盧克·史密斯提出,一旦新冠病毒疫情結束,需要立刻就數據收集進行嚴肅的辯論和討論。錢德勒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如果不進行這樣的辯論,那麼現在這場公開的健康危機,最終可能會被更隱蔽的隱私和公民自由危機所取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ziWfHEBfwtFQPkdhBjg.html

疫情下的英國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