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已至,古人用詩歌與歲月道別

2019-10-06   文藏

北宋宣和三年的重陽節,一位王姓官員在山上登高望遠。此時正逢深秋時節,山上寒風瑟瑟,山上的樹木也早已被紅遍。這番蕭瑟的情景,讓他不禁想起當年與同窗一起飲酒賦詩、相互唱和的情形。如今故人已十數年未見,上次來信已是五六年前,如今更是音信全無。想到此處,他不由悲從中來,不禁吟誦出幾首重陽詩歌:

霍俊其 重陽


吳石仙 滿城風雨近重陽

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遠在他鄉之人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重陽節原本是登高敬老,與家人團聚的節日,但很多遊子為了謀生,不得不留在外鄉,無法與親友相聚。此時此刻,他們會摘下一枝茱萸,將它插在自己的頭上,就當是與遠方的親人相互問候。如此情形怎能不讓人心生悲涼!

黃惇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沈鵬 行書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同樣是重陽離別,孟浩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許。當孟浩然在重陽時節登高遠望時,心中既有對老友的思念,也有對山間風景的細緻描繪。也正是這些看似無用的風景描寫,卻使得詩歌的意境更為高遠清幽。在詩歌的最後,他還期待著與自己的老友再次把酒言歡,這既點出了「秋」的意境,又表現出兩人友情的深厚,真可謂是神來之筆。


王霖 重陽風雨偶成


清 李源 重陽消息

3.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岑參筆下的重陽節,既沒有思鄉之情,也沒有對秋季風景的描繪。在《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中,他在與友人一起喝登高喝酒的同時,還不忘關心一下邊關的將士們。在他看來,戍邊的人們之所以能安心度過重陽,是因為天下太平,邊關沒有戰事。作為一位邊塞詩人,他的著眼點果然與眾不同。


周元亮 何鏡涵 滿江紅葉近重陽 蘭台雲閣圖 (二幅) 立軸 設色紙本


胡汀鷺 王韻樓 重陽話舊 楷書七絕詩 (二幀) 扇片

4.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

相比於岑參的心繫天下,晏殊的詩詞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晏殊的詩詞一向以婉約著稱,這首《少年游·重陽過後》也不例外。晏殊通過描繪重陽時節的惡劣自然環境,突出木芙蓉的與眾不同與美麗動人。這首詩詞文筆雖好,但最終落腳於男女情誼上,就有些俗套了。

陳從周 重陽圖


王個簃 重陽佳色 立軸 設色紙本

5.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晏幾道在重陽時寫作的《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飽含著他對家鄉的思念,這與他在官場上的鬱郁不得志息息相關。這位生性耿直的詞人,不願與官場同流合污,因此一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他借著重陽時節的淒涼秋景,將自己的失意全部宣洩到詩詞中,也算是得了一時之快。


林豐俗 重陽菊花冒雨開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已至,古人用詩歌與歲月道別

沈心海 滿城風雨近重陽

在重陽這個傳統節日裡,古代的詩人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融入到詩詞歌賦中,這些詩歌蘊含了他們對歲月和友人的深厚情感。當我們閱讀它們時,我們可以跨越千百年的時光,感受那一份真摯的情感。這樣優秀的文學作品,難道不值得我們細細研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