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剛發的省教育廳文件,職稱綠色通道,也就是說,你只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可以不受指標限制,直接晉升為高級教師。但我看了下條件,普通老師基本沒戲。
第一:教師節期間綜合表彰的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或獲得省級及以上政府綜合表彰:
第二:中原名師、省特級教師、省級(含)以上優秀教師、省教育系統師德標兵、省最美教師、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及以上獎勵的完成人(限前6名):
第三:省級名師、教師節期間綜合表彰的省優秀教師或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同時獲得省基礎教研室規範組織的省優質課一等獎人員;
第四:中央宣傳部「時代楷模」等稱號的老師(可越級評聘高級教師)。
我看了一下條件,天哪?有些榮譽我還是第一次聽說。能有以上榮譽的到底是什麼人物?有這麼高的榮譽了,職稱還是問題嗎?
這些條件普通老師難達到,就算再降級,很多老師也難達到,我們這評高級一般要有三樣東西,必備的,缺一不可:
第一:市級優質課二等獎及以上。
可以說,一個一百多人的學校,有此榮譽的不會超過十人。市級優質課大賽並不會年年舉辦,有時兩年有時三年才有一次。就算舉辦,學校一般推薦年輕漂亮、普通話好、課件製作水平高、會表演的老師參賽,學校的理由是,具備這些更容易獲獎。
我們一百多人的學校,也就只有兩個名額。就算人人都叫參加,一年兩個,得挨多少年?
第二:市級課題二等獎及以上(前三名)。
現在一般老師評個縣級課題都很困難,我們這麼大學校,今年就兩個名額。先推薦到縣教研室,好的再推薦到市教研室。沒有點背景,到縣教研就被槍斃了,連個縣級三等獎也評不上。
第三:教師節表彰的市級優秀教師。
這個榮譽對於縣城一些普通學校,有時一年也不會有一個,就算有,給普通老師的幾率有多大?就算給,一年一個,老師一百多,得挨多少年?
我們學校有一個臨退休的教師,就缺一個市級優質課證書,評了兩年都沒評上。她已經50多歲了,就算去參加優質課大賽,還有獲勝的可能嗎?
她現在也想開了,不評了,沒辦法呀!沒人沒背景,怎麼評?
普通的一線老師,就算給你指標讓你評,這些參評條件不夠,一樣沒戲。
職稱真的需要改革,條件再降低點,讓普通的一線老師有點希望。他們可能不是那麼優秀,但他們同樣為教育戰線奉獻了一輩子。
上面的名師什麼的,都是榮譽換榮譽得來的,榮譽越多,更高的榮譽也就越多。成了一條死胡同,堵死千萬老師的死胡同。
職稱寒了一線老師的心,職稱不改革,普通一線老師就看不到希望,普通一線老師看不到希望,我們的教育還會發展壯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