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平度人曾給小沽河寫了一首詩,美得像一幅山水畫

2019-07-09     膠東故事會

膠東半島三面環海,南北東西的縱深都不過數百里,因此境內鮮有大河。稱得上規模的,唯有大小沽河、五龍河、內外夾河等數條河流。其中,大小沽河發源於招遠掖縣一帶,自北向南,幾乎縱貫膠東半島西部,在地理上頗具標誌性意義,知名度較高。本文的主題,就與小沽河有關。

大小沽河,在史籍當中又被稱為「姑水」和「尤水」。大沽河發源於招遠境內,小沽河發源於掖縣境內,兩者在平度仁兆鎮石家曲堤村相會,然後至膠州灣入海。嚴格的說,小沽河算是大沽河的一條支流,但因為規模相對較大,很多人都習慣將它看做一條單獨的大河。

小沽河在區划上是一條典型的界河,中下游的河段,相當於平度和萊西的分界線,河以東是萊西,河以西是平度。根據平度市志記載,小沽河由石橋鄉(現屬舊店)羅頭村東北入平度境,流經石橋、兩目、雲山、古峴、冷戈莊等地,沿平度界長36公里。

如此具有標誌意義的一條大河,自然在平度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從古至今,平度的文人,也寫下了不少稱讚小沽河的文章。在清代的《平度州志》中,就收錄了這樣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小沽河》,作者名為李正偉,全文為:「一線(線)河流鑒白沙,萊夷壤錯潤桑麻,晴光暖入姑尤水,麥隴青黃間菜花。

詩句用詞比較通俗,意思很直觀,就是描寫了春季晴天時小沽河畔的田園風光。農業生產以水利為優先條件,靠近河流的田地,自然屬於沃野。當時的小沽河岸邊,種植著桑樹、麻類作物和小麥、油菜等作物,生機勃勃,色彩搭配也很有意境,仿佛一幅山水畫。

當然,時過境遷,詩中提到的作物如桑和麻等,在如今的小沽河畔已經不多見了,油菜花倒還有一些,小麥和大姜則是主角。尤其是在沿河的古峴和仁兆等鎮,春季下鄉,映入眼帘是一望無際的青色姜田。

至於詩的作者李正偉,州志中並沒有介紹他的生平,不過在科甲名錄當中可以看到叫做李正明的貢生,以此推論,李正偉應該是一位半耕半讀的文人吧,如果不是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也不會寫出樸素而美麗的詩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t_Y_WsBmyVoG_1Z41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