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城市管理領域為民辦實事亮點回眸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盧昱東
大街小巷,公園樓亭,日照處處可見利民惠民的新變化,時時能聽到市民群眾的幸福心聲。
市民蔣陽說:「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布局合理的城市綠色生態空間讓我們有滿滿的獲得感。」的確,當綠色成為城市底色,美好生活更加看得見、摸得著。
市民李照志說:「動動手指,生活中的小問題就能解決。」的確,城市管理越來越精細,「智慧」賦能讓城市更有「范兒」。
市民陳為國說:「昔日煩心事變暖心事,大傢伙兒終於享受到了久違的溫暖。」的確,供水、供暖、供氣密織成一道最基礎的民生保障網,市民生活更有保障。
……
剛剛過去的一年,日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接民之所盼、民之所想、民之所需,舉改革攻堅之力破解城市管理治理難題,解決了一批群眾關注的、事關切身利益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把一串串實事好事辦到老百姓心坎上。
對接民之所盼
是路暢心安的愉悅,也是綠意盎然的美好
淄博路(煙台路、北京路段)曾是新市區交通壓力最大的區域,一直是老百姓關注關心的「堵點」。
「之前上下班,經常開車走淄博路,趕上交通高峰期,從煙台路到北京路這一段,最少也要10來分鐘,有時候甚至能堵上半小時。」每當回想起從前的擁堵,市民劉超滿肚子都是苦水,許多市民甚至將該路段形容為「新市區最難走的一段路」。
民生無小事。去年,市城市管理局啟動淄博路(煙台路、北京路段)擁堵路口渠化改造工程。改造後的淄博路與北京路交叉口,由雙向2車道增加至雙向4車道;淄博路與煙台路交叉口,由雙向3車道增加至雙向5車道。「小改造」實現從擁堵到暢行的「大變化」。
像淄博路這樣的城市「堵點」,在市區並不少見。道路是否順暢,既是衡量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標誌,也是丈量老百姓心中幸福指數的標尺。
基於此,2019年,市區共實施90條(段)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淄博路與煙台路等12處擁堵路口渠化改造,市區擁堵路口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市民群眾的堵心事變成了順心事。
對於石臼街道的蔣陽來說,最開心的事兒就是家門口多了一處公園。每天清晨,她都會陪著年邁的母親,到公園走一圈。
「以前,年邁的母親一直在老家獨居。她覺得城市的花花草草沒有山上的多,待不上一周就要回去。如今,城市街頭四季有花開,推窗即見綠,母親住得很安逸。」蔣陽對如今城市的生態變化,感到十分滿意。
去年,日照踐行「城市即公園、公園即城市」理念,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著力打造「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城市綠色生態體系,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新開工各類綠化建設工程448處,已完工363處,新增綠化面積195 . 6萬平方米,越來越多老百姓享受到了「開門見綠」的幸福體驗。
公廁建設、雨污分流、綠道建設,樣樣事關民生。據統計,2019年我市建成城市綠道25公里;新建智能化移動式、裝配式公廁29處,主城區公廁數量達到263座;修訂《日照市主城區城市排水專項規劃》,完成望海路(營子河—丹陽路)道路雨污分流工程8處;紮實推進「氣化日照」「熱化城市」進程,敷設燃氣管道127公里,供熱主管道62公里,新增入網面積470萬平方米……一項項民生工程明確而具體,拼接出市民群眾心中生態宜居城市「新模樣」。
對接民之所想
生活中的煩心事,「動動手指」一鍵有回應
2020年新年第一天,熱衷城市管理的市民又收穫新福利——— 市民「隨手拍」紅包實時發放功能正式開通,這意味著今後案件審核立案後,市民即可獲得微信紅包。
去年10月份,日照創新城市管理模式,開發啟用市民「隨手拍」小程序,市民群眾在生活中發現涉及城市管理的小問題,只要打開微信拍照上傳到「日照微城管」公眾平台,就會第一時間得到反饋、第一時間解決。
有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底,累計接收市民上報問題18138件,立案10526件,處置結案9419件,處置結案率89 . 48%,發放獎勵金約2 . 8萬元,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我上報的案件大多涉及井蓋破損、線路裸露等影響市容市貌的問題,一會兒功夫都解決了,很有成就感!」領到11月份的獎金,市民李照志顯得十分開心。
的確,隨著「隨手拍」越來越完善,市民群眾身邊的揪心事漸漸變成開心事。至今,日照「微城管」平台註冊城市管理志願者達1710人,越來越多的市民像李照志一樣,從旁觀者轉變為城市的管理者、監督者和維護者,積極參與到城市管理工作中。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管理更離不開眾人參與。」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喬宇認為,城市管理工作要適應城市發展新要求,積極向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智慧化手段轉變,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方式,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管理工作範圍擴大、對象增多、情況日漸複雜。日照城市管理工作在創新中謀變,除了上線市民「隨手拍」程序,還建設運行城市綜合管理智慧平台,實現市、區(縣)、街三級平台互聯互通,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
無論城市如何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是不變的發展思想,「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始終是城市管理者的奮鬥目標。
再仔細回味過去的一年,從啟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創建11條城市管理示範街,集中整治一批樓體設施、戶外廣告、停車秩序等市容環境秩序突出問題,到排查351813處樓頂樓體外掛設施,守護市民群眾「頭頂安全」……一件件民生實事看得見、摸得著,勾勒出市民群眾心中最具「幸福感」的日照。
對接民之所需
供水、採暖有保障,市民生活更加安心
打過多次供暖投訴熱線,對小區供不上暖氣這事兒,63歲的陳為國耿耿於懷。
「這下好了,你看我們小區院裡,供熱管網也進行了改造,終於供上暖了。」酒廠小家屬院的陳為國感慨道,「屋裡溫度一路飆升,不僅房間暖和,大傢伙兒心裡更暖和!」
2019年,包括酒廠小家屬院、六和老樓(三泰農機家屬院)、佳恆小區、清大華創公寓、古城星座、華洋盛苑、石臼供銷社家屬院等在內的9個老舊小區供暖問題得到了解決,586戶居民住上暖屋子,享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百姓冷暖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市城市管理部門針對市民群眾反映較為普遍的採暖季起止時間不夠合理、集中供熱開通門檻較高等痛點、堵點問題進行了調研研究,並頒布出台了新修訂的《日照市供熱管理辦法》;協調解決39個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供熱計量工程驗收問題,新增供熱直管到戶小區70個;供暖期間,開通供熱監督電話和搶修服務熱線,安排應急保障人員,保證24小時待命,城市溫度不斷提升。
除了供暖,日照還把供水作為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先行推進101個小區供水直管,定期檢測水質,截至2019年底,市區共有供水廠11座,供水管道1770公里,供水普及率達到100%。
改變的,不僅僅是飲水安全、寒冬溫暖,還有市民群眾居住的舒適度。
途經北京路,市民時常可以看到多功能清掃車、洒水車接連作業,路面被清掃得乾淨整潔。
對於城市來說,垃圾不是簡單打掃、運走就完成工作,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更為重要。2019年,市區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1800噸,全年清運生活垃圾46 . 68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開展了垃圾分類頂層設計工作,起草制定《日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不久以後,垃圾分類也將在日照掀起一陣「時尚風」。
民生「加碼」讓幸福「升溫」,城市越管越好,市民越來越滿意。「前幾日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群眾的揪心事作為政府的要緊事,切實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點。」喬宇表示,今後「民生」二字將繼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廣大市民群眾不僅將成為城市管理的受益者,更是日照堅持民生優先的見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qcwlG8BxtCz63RLpU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