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文創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2020-11-06   旅遊看河南

原標題:洛陽文創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作者:魯永奇

故事還得從洛陽城市副中心開始,副中心的建設不僅僅是經濟方面,也要從文化層面來共同發展,可以把洛陽周邊的文化資源也納入到副中心的建設中來。

今天看到一篇寫平頂山風穴寺的文章,風穴寺我們是搬不過來了,也不能搬過來,但是可以把一些文化的內涵還有文化的產品搬到洛陽,既加強了洛陽與周邊的經濟聯繫,又是一種文化的交流。當然這個前提是洛陽能給這些文化和文創產品提供更好的發展舞台,讓他們在洛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1+1>2的局面。

對於洛陽副中心區域的文創產品而言,目前最緊缺的是品牌,今天我們就討論下品牌。

就城市知名度來說,中國城市能超過洛陽的不多,但是這並不代表洛陽品牌就已經很好,因為洛陽的品牌僅僅是知名度而言的。真正的品牌是一個經濟學範疇,可以建立產品和消費者的信任,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從而獲取更好的利潤。但是,洛陽的品牌目前還僅僅是一個歷史文化概念,和經濟學領域的品牌還不太一樣,所以很難為洛陽的經濟發展提供很大的直接幫助。這個反應在洛陽人身上就是享受著洛陽名氣帶來的驕傲,但是拿著並不高的工資(就是洛陽名氣很高但是經濟不好)。

大家提到洛陽可能會想起古都、武則天、龍門石窟等,但是缺乏直接的經濟內涵。比如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等等,城市品牌和經濟產品有著完美的連結,能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當然洛陽有其特殊性,不能像景德鎮瓷器那樣來推廣品牌,歷史文化本身就是洛陽的一張優質名片。不可為了經濟去捨棄自身的文化優勢,但是也不能被悠久的歷史文化所束縛,限制了現在和將來的發展。我們是充分利用好洛陽的歷史文化知名度,來推廣洛陽品牌,為當代洛陽發展做出貢獻,也為洛陽的未來尋找一個出口。

洛陽和景德鎮、宜興不一樣,他們有文化底蘊的文創產品太少,洛陽相對較多,加上現在國家提出的洛陽城市副中心建設,洛陽的文化產品就更多了,如果僅僅是洛陽牡丹或者洛陽唐三彩太深入人心,然後限制了洛陽的其他文化產品優勢,所以洛陽不能走景德鎮或者宜興的模式,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洛陽建設成一個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經濟學品牌優勢的大品牌。再把洛陽副中心領域的文創產品與洛陽大品牌共同發展,讓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又充分藉助對方的優勢,做大做強。

洛陽有很好的知名度,但是這個知名度又不能完全算經濟學上的品牌,因為它並沒有為當地聯繫最緊密的文創品牌提供強有力的品牌支撐,也沒有把洛陽和用戶聯繫,嫁接在洛陽文創品牌與用戶之間。最簡單的,從百度的分享和點贊數來看,洛陽的數據遠遠高於唐三彩、汝瓷、澄泥硯、牡丹花等。如果能把洛陽和這些文創產品在品牌方面整合,那麼將對洛陽文創行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品牌支撐。

所以洛陽如果想在經濟領域有所建樹,首先需要改變人們對洛陽品牌的認知,洛陽不僅僅是歷史的、文化的,更是一個現代的、有具體產品支撐的城市。希望以後的洛陽在很多國人心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厚重的歷史和悠遠的文化,更是代表了洛陽製造洛陽出品。在世界當有made in China 在中國應該有made in Luoyang 。

當然了這只是在品牌建設方面的一些探討。除了品牌還有營銷、渠道等等很多的產業鏈條來支撐。不過一步步走,路子會有的。可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孔夫子的一句話切不可讓我們來驗證。腦中突然有一幅畫面,在某機場的休息大廳看到一個名字叫洛陽文創的店鋪會是什麼感覺?或者在故宮門口開個店,店名就叫洛陽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