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尊重孩子隱私,會導致親子關係惡化,孩子也需要私人空間

2020-01-11     逗兒媽媽

從小到大,從未和父母吵過架的我,可以說是老師、同學、家長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好同學。但前不久,在我收拾行李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小時候寫的日記,一件往事就浮現在腦海。對於家長而言,防止孩子早戀成為他們的主要任務之一,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寫日記,因為我覺得日記是記錄我一天生活和不開心的地方,可我沒有想到的是,父母既然在沒有取得我的同意之下,翻看了我的筆記本。這件事被我發現以後,我很生氣地質問父母為什麼要翻看我的筆記本,父母說是為了我好,並且認為他們是我的父母,有權力看的一切東西,當時的我崩潰了,就和他們大吵起來,說他們侵犯了我的隱私,爸爸還為此罵了我一頓。最後,我回到自己房間哭了一個下午,差不多2個星期都沒有和父母說話。

隱私是每個人具備的基本權利,孩子也比例外。因為這件事,我已經10多年沒有寫日記,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就這麼一件小事沒有必要看得這麼嚴重。而且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隱私可言。如果是這樣,我真心希望家長們改變自己的這種想法。並給家長解釋清楚,為什麼「孩子太小沒有隱私」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一、「孩子太小沒有隱私」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1.孩子需要尊重

孩子也是社會團體中的個體,他們的發展對社會來說起到不可言語的作用,其為社會的發展再添風采。因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家長把他們當作一個小大人來看待,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而是把他們看中孩子,以自己的思想決定孩子的一切。

2.孩子需要信任

孩子身心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平衡的階段,他們成長的階段特徵要求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在兒童階段與青春期這個區間,孩子的自尊心是特彆強,家長的所作所為:即信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支持力量,當父母信任他們,他們會感覺自己充滿力量。反之,其會對社會失去信心,感覺自己永遠都是活在父母的影響下。

3.孩子需要自我空間

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他們需要時間和空間去鍛鍊自己,而不是父母過份的保護他,遠離一切的危險,這樣的空間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當父母這樣做的時候,要想到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此外,孩子需要的是符合自己成長的空間,而不是家長的空間,以此方便地把孩子進行「圈養」。

通過上述,希望家長能夠對孩子太小沒有什麼隱私,有一個新的認知,重新認識孩子的隱私和家長的隱私是一樣的,不容讓他侵犯的一個權力。但是,在今天的社會中,依然還是有很多的家長依然侵犯著孩子的一項權力,那麼家長的那些行為,正在侵犯孩子的隱私?

二、家長的哪些行為,正在侵犯孩子的隱私

1.偷看孩子的日記本

日記本是孩子記錄自己心情的好地方,可是許多的家長還把孩子的這個好地方給侵占,每天我們都能看到一些新聞報道,說某某家長以為偷看孩子的日記本,造成孩子離家出走。一定要記住,偷看孩子的日記本,是侵犯孩子隱私最突出的一個表現,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日記本還是父母重點關注的對象。

2.查看孩子的手機信息

由於手機時代的到來,許多孩子開始用上了手機,手機的使用給孩子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孩子與家長的關係帶來了威脅。孩子使用手機,可以很方便地與自己的同學、朋友進行交流,但也正是這個方便讓家長開始不信任孩子,擔心孩子早戀,每天都會對孩子的手機進行檢查。

3.隨時隨地監督孩子

可以說,家長們真的很聰明,但是他們把聰明的方式用在錯的對象身上。孩子是家長的寶貝,而不是家長犯人。有的家長為了自己能夠隨時隨地地監督自己的孩子,就在孩子手機上安裝了跟蹤軟體,每天監督孩子的行蹤,當孩子偏離其應該在場所時,家長立馬進行電話打擾。

總之,現在的父母侵犯孩子隱私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但是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家長關心孩子,我們能夠理解,但是家長要用對正確方法,而不是去破壞孩子的隱私權力,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很好尊重孩子的權力?

三、父母應該尊重孩子隱私,給孩子留些私人空間

1.尊重孩子

孩子隱私被家長侵犯,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因為家長不會尊重孩子。在家長看來,孩子是自己辛辛苦苦教育長大,自己有權力決定孩子的一切,因此,根本就談不上對孩子尊重,長期下來,家長把這種行為當著自己的,根本就不會想到要學會尊重孩子。

2.信任孩子

家長總是在說,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要逃離自己的管教。其實,不是孩子翅膀硬,要逃離自己,而是家長給孩子的束縛太多,導致孩子難以自由。最重要的是,家長從來就不會相信自己的孩子,總認為孩子出門就會闖禍。

3.放手孩子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放手,而不是過多的束縛。父母之所以偷看孩子的隱私,是因為父母擔心孩子的成長,出於對孩子的愛,這都是我們能夠理解,但孩子自己需要學會面對一切問題,而不是父母的保護。因此,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去面對,讓孩子真正心甘情願地向自己傾訴他們的隱私,而不是家長去尋找,這樣的後果是家長和孩子都不願意看到。

家長偷看孩子的隱私,這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好,我們都能夠理解,但是請家長一定要用對方法,與其偷偷查看孩子的隱私,還不如採取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對自己說出他們的隱私,這樣做即不傷害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心,還能了解孩子的小秘密,並關心著孩子。

今日互動環節:你認為家長不尊重孩子隱私,除了導致親子關係惡化,還有哪些危害?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IKnG8BUQOea5OwuU9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