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億康養市場正在「甦醒」,養生旅遊下沉鄉村,行業布局已經開始

2019-07-18   廣東鄉村振興發布

旅遊下沉到鄉村田裡,資本回流到農業產業,智能科技在改變鄉村結構,人口逐漸老齡化,機械作業開始流行,我們的農村正在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如今,我們國家的大健康產業發展迅猛,預計到2020年,康養市場將超過8萬億的總規模。其中,養生旅遊等細分領域的消費升級,進一步擴大。

當鄉村旅遊與康養生活結合到一起,就是當下最具潛力的產業——田園康養。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有的只是載不動的鄉愁與逃不脫的城市,許多我們記憶中小橋、人家、炊煙、籬笆……已漸行漸遠。

白居易曾說:「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隨著城市環境的惡化,城市人口「避霧霾、避酷暑、避忙碌」的需求,鄉村田園環境,成為康養產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因此,我們要挖掘鄉村康養的特質和潛力,讓更多人樂於回到鄉村,去體驗那種「晨興而起·荷鋤而歸」的生活狀態,去感受那份「低頭種菜·抬頭賞花」的鄉土情懷。


田園康養

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風口

一、政策扶持


2018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從康養的角度來看,其中涉及到鄉村康養產業發展的趨勢、政策、措施:

1.建設康養基地,發展養老等項目

文件強調: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對利用閒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


2. 發展休閒農業,旅遊養老等服務

文件明要求: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遊、河湖濕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


二、市場分析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老齡化現象突顯,生活質量的追求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人們對於鄉村康養的需求日益增多,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大客群:

1.學生客群

學生客群的需求可以概括為「養心」需求,具體來說有兩種:一是求知,二是遊樂。尤其是隨著研學旅行越來越被重視,研學旅行市場也越來越具潛力,鄉村旅遊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認識農業、了解大自然的途徑。針對這一客群,應提供科普教育相關旅遊產品,寓教於樂。


2.白領客群

白領客群的需求可以概括為「養生」需求,他們久居都市,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休閒運動少……針對這一客群,應提供田園騎行、節慶參與、養生齋宿等旅遊產品,讓他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在鄉村的山水田園之間,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調節自己的健康狀態,感受淳樸的鄉土人文。


3.銀髮客群

銀髮客群的需求可以概括為「養老」需求,該群體為老年人,他們渴望悠然自得的生活,天然綠色的食物、靜謐靈秀的環境,和睦熱心的鄰里……針對這一客群,應提供農耕體驗、有機食材、領里宴會、老年太極等產品,他們可以體驗勞作的快樂,感受鄰里的熱情,享受健康的生活。



2

田園康養

開發建設的新思維、新方向

一、開發類型


1.資源驅動型

鄉村本身有著名的地理標識性農產品,可以根據農產品開發系列美食康養;有些長壽村用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中醫等健康養生,結合養老民宿,發展中長期的家庭養老機構,適合作田園長壽文化康養開發等等。


2.醫養植入型

鄉村本身無明顯特色資源,適合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的開發。生態養生型要求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後期要改善和維護鄉村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康養業態,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小鎮等。


3、綜合開發型

通過對康養主題的強化,對鄉村進行多元化開發,形成以健康養生、休閒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集休閒農業、醫療服務、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康養綜合體。



二、選址要點


為滿足康養度假的功能,鄉村康養項目對於氣候、光照、植被、空氣等自然環境要求較高,並且有森林、溫泉、濱海、濱湖、田園等資源為依託。具體而言,可以優選以下地方:


三、建設原則

一是保護農業耕地,保障農業品質,體現農業特色,提升農業效益,堅持產業支撐。二是保護農民權益,引導農民參與,保存鄉村聚落,挖掘鄉土文化,提升鄉村環境。三是使用生態能源,完善配套設施,提供貼心服務,健全公益組織,創建和諧社區。四是盤活鄉村資源,促進城鄉交流,創新運營機制,放大業主權益,注重示範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