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保山市隆陽區各鄉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積極開展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供應和群眾增收致富。
2月14日,兩輛「豫」字頭的大貨車緩緩駛進了隆陽區瓦房鄉干塘村,車上滿載著56萬株來自浙江海寧的桑樹苗。得知當天桑苗要運到村裡來,瓦房干塘、浪戛、保和三個村的村民們早早地就守候在路旁。車輛剛停穩,村民們就馬上開始卸苗,裝在摩托車上、拖拉機上,一趟一趟往田裡運去。
干塘村村民張銀春家種了15畝桑,去年養了15張蠶,一年下來有了三萬多元的純收入,大大地激發了他種桑養蠶的積極性。今年他家準備新植三畝桑苗。
近年來,蠶桑產業由於與當地的包穀、甘蔗等產業相比優勢明顯,已逐漸成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的主要產業,今年瓦房鄉預計新植桑苗2417畝,春節前運來了1200多畝的桑苗,剩餘的桑苗原定於節後運來,受疫情影響,桑苗遲遲沒能運來。
為了讓桑苗趕上移栽節令,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時,隆陽區積極協調調運桑苗。經過隆陽區和海寧市雙方多次協調,運送桑苗的車輛順利辦理了車輛通行證。
在桑苗運輸途中,隆陽區農業部門統一對各個村進行督促,督促農戶抓緊開槽,準備好移栽用的水、地膜等物資。桑苗運到後,督促農戶抓緊移栽,保證在雨季來臨之前把桑苗全部移栽完成。
據悉,截止2019年底,隆陽區累計桑園面積達6.5萬畝,實際養蠶56200張,產繭200多萬公斤,蠶桑產業已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今年準備新植桑園5000多畝,主要分布在瓦房、瓦馬和西邑鄉,其中貧困戶5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