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昨天NBA進行了一宗涉及12人的大交易,其中不乏掘金和威少隊這些頂級球隊參與其中。
這也是NBA自2000年以來涉及人數最多的交易。
和胖子抽空,不,抽瘋分析了下其中三隊的交易細節。
森林狼:得到埃文-特納、馬利克-比斯利、胡安-埃爾納戈麥斯、賈里德-范德比爾特,以及籃網受保護首輪簽。
森林狼本賽季終極計劃一直是想交易得到拉塞爾,如今清理了蒂格和內皮爾基本也是更加揭示了這個目的。
之前就透露勇士和森林狼已經接近達成交易,但勇士想要的底線是首輪簽+維金斯去換拉塞爾,對於森林狼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因為沒有人能夠預測唐斯+拉塞爾能不能馬上帶領森林狼在賽季末復甦,如果最終還是以墊底收尾,森林狼這個首輪簽極有可能是樂透前五的順位。
顯然樂透前五+維金斯換拉塞爾是略虧的。
這筆交易森林狼換來一個精英級別側翼馬利克-比斯利,但這個輪換球員是典型的拼圖型球員,對於瘋狂連敗的森林狼是無法產生質變的。
如今把球隊所有的控衛扔掉,森林狼還交易走了球隊隊內最好的球員考文頓。可以肯定,如果最終沒有和勇士做到那一筆他們想要的交易,森林狼這賽季全明星後將會徹底擺爛。
唯一可以肯定,送走考文頓雖然讓他們本季薪資上升,但下賽季空間壓力寬裕不少。(交易後,森林狼的薪資總額已經上升到了奢侈稅徵收線以下160萬美元。交易前,森林狼的薪資總額在奢侈稅徵收線以下950萬美元)
亞特蘭大老鷹:得到卡佩拉和內內
老鷹隊是有雄心壯志的,哪怕他們是東部墊底,但仍然一直想要交易,幾個星期前,德拉蒙德差點就加盟老鷹了,但因為不願意放首輪簽這個交易告吹。
卡佩拉的到來沒有讓他們付出太多的代價,實際上他們也成為了這個交易里唯一一隊帳面實力增加的球隊。
老鷹隊本賽季是聯盟唯一一隊工資帽沒有飽和的球隊,他們不僅工資帽沒有飽和,而且球隊還有實力吃下帕森斯、特納和克拉布這些還剩一年的垃圾合同,這些垃圾合同到了賽季中也成為了交易的香餑餑。
卡佩拉在防守上能比莊神帶來更好的穩定性,當然,卡佩拉不可能擁有莊神的自主進攻能力,但在老鷹隊有吹楊和科林斯,餅王繼續安心吃餅就可以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科林斯和卡佩拉的兼容性,本賽季科林斯的進攻模式更多趨向於低位機器,截止目前他只出手了13次底角三分,命中4個。其實他上賽季的三分不錯,底角三分54投26中,想要最大限度的使用科林斯和卡佩拉,毋庸置疑科林斯要投更多的三分。
你總不能讓餅王出手三分吧?
丹佛掘金:得到傑拉德-格林、凱塔-貝茨-迪奧普、沙巴茲-內皮爾、諾阿-馮萊和威少隊的首輪選秀權。
掘進隊提前半年決定不想在下賽季交奢侈稅,他們放棄馬利克-比斯利和埃爾納戈麥斯。
今年掘金也挺逗的,在比斯利宣布放棄和球隊提前續約後本賽季就儘量削減了比斯利的上場時間。隨著麥可-波特打入輪換,他的重要性確實比上賽季要弱了不少。
本來,專家們都認為比斯利會是掘金交易霍樂迪的核心籌碼之一,但想不到最終比斯利+埃爾南戈麥斯換來的籌碼並不算太好看。
這筆交易對於掘金來說,最大的價值同樣是省錢。
說回這單大交易本身還是挺有意思的。NBA在2000年以前,NBA經常大量的出現10人以上的大交易,但這幾年由於每支球隊對於薪資空間的控制,大家的交易也較為保守。
2011年,NBA第一次將「重複奢侈稅」的概念帶進聯盟。這幾年蕭華就堅定不移的在執行著這個概念。重複奢侈稅要求球隊如果連續三年超過奢侈稅線,那麼下賽季將觸發重複奢侈稅,超過奢侈稅部分,按比例乘以倍數交稅。
這也讓NBA許多球隊,特別是沒有競爭力的球隊長期不希望處於線上。這次4方交易里,掘金隊的還沒進入薪資飽和期,從下賽季開始賈馬爾-莫雷、約基奇開始執行他們的大合同,他們幾乎每年的補強空間都不高,稍有不慎就要交奢侈稅,所以這次交易掘金也是提前放棄思考,不續約比斯利以免夜長夢多。
同理,另外一支西部強隊放棄卡佩拉也是因為老闆不想交奢侈稅,本賽季他們的戰績也不算太好,一定意義上目前球隊甚至連衝冠第一集團都算不上,球隊沒必要處於線上。交易後,威少隊已經將薪資總額降到了奢侈稅徵收線以下580萬美元。交易前,威少隊的薪資總額在奢侈稅徵收線以上32.1萬美元。
為了32萬奢侈稅放棄卡佩拉這種精英級別的中鋒,實際上也是無奈於肖華這些極端的奢侈稅處罰。
肖華一直想看到NBA球隊戰力均衡化,這次的交易算是初見成效。
實際上這單交易,除了老鷹這種本來工資帽很低的球隊得到了補強,其他三隊的實力都相對下降了一點,且都為了降低總薪資。這種集體「放血」的交易,這20年是少見了。
這種「離奇」的NBA交易,強隊為了省錢主動放棄主力,讓弱隊吞強隊主力球員大合同這樣的操作,未來的NBA會很多。
大家覺得這次交易,你們給各隊打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