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決定向照常上班的單位請假

2020-02-05     楊小米的情感專欄

作者|星月 編輯|霄霄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陰

今天是大年初九,街道依舊冷冷清清,這次因為疫情,不僅沒有一絲感覺到過年的爆竹鞭炮聲響,反而在淒風冷雨中小區顯得格外地靜默。

伴隨著全國感染人數的激增,傳染病人幾乎以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數量在每日增長。

我們除了在家宅著,通過手機觀注著全國的數據,不知道還能怎樣做,萬不得已出門購物時,戴上口罩,連買買買也少了許多購物的快感。

我想經過這一次,還會有人吃什麼野味嗎?帶著對未來的擔憂,一想起自己還有那麼多想要做卻還沒做的事,會不會從此根本沒機會再去做了?

好不容易盼來的這种放長假過年的時光,竟然就在焦慮和恐懼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看到疫情暴發時,不免慶幸自家孩子沒有學醫,但轉念便是深深地鄙視自己這種想法,如果都是這樣的想法,誰來緊急研發疫苗,誰來救護已經那麼多感染上病毒的人。

如果沒有這些明知有生命危險,還義無反顧地從四川,上海等各地沖向武漢災區的醫護人員。

如果沒有這些明知出外危險,還每天堅持在崗查核過往人員健康的值勤人員。

沒有這些不顧自身安危,堅守崗位的普通的人們來擔當起自己的使命。

那麼後果將是全國沒有一片凈土,會迅速發展成為武漢那樣的重災區,人人自危最終也無法自保。

有時候,救人即是救己;沖向災區支援的醫護人員,他們還是那麼年輕美好的歲月,他們也是為人父、為人母、也是別人的心肝寶貝,唯一的獨苗。

想想他們,便覺得心中沒有那麼多恐懼,而相信,情況一定會有好轉的,堅持、等待,相信好消息即將傳來。

年輕時我曾因為上班忙碌,媽媽希望我請假陪她去旅遊,因為單位不好請假我拒絕了,拒絕時我想,時間很多,人生那麼長,以後有機會再做吧。

事實卻是人生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沒有真正最好的時機再去做這件事,因為媽媽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不太適合旅遊了。

同時人因為年紀大了,自身也不太想去旅遊了。我竟然就再沒有好的時機去陪媽媽旅遊了。

記得前幾個月媽媽生病住院,我請了事假去看護她,當時我想好了,請不到假就辭職,以前總以為孝順父母時間很多,等我退休了再多陪她們也可。

事實上,天命不測,如何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而每個現代人大多都總是忙碌著,並沒有時間停下來聞聞花香。

人生有些事是不能等的,比如孩子年少時需要你陪伴和教育的時候,以及老人年邁時需要你陪護照料的時候,這些事情錯過了沒在當時做,也許就是錯過了一生。

賺錢什麼時候都可以賺,也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努力去兼顧家庭和事業,但不管怎樣,有想做的事還是要儘快去做,不然拖拉的結果帶來的後果是你會一生都再沒機會完成有些心愿。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現代人的精力和時間永遠不夠用,也許,只有把人生的中所有的想做的事情進行長期和知期的目標排列,然後進行排序,才能知道自已優先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應當用在哪裡。

而這次災難過後,會讓我們能變得更好,醫學會更加進步,防控疾病措施會更加有效。

災情教會我們,平時就要努力,時刻警醒,不忘記提升自身,因為沒有先進的科學知識技能作儲備,就象這種新型病毒一旦出現時,會措手不及。

災難只會讓人類思考得更多,會讓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想法反省得更多。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中,時不時在深夜裡問問自己的內心深處,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災情的背後,同時折射出人性的光輝和黑暗,有人或企業會拿次品不達標的口罩甚至提價銷售,將此次災情看作是一次發財的好機會。

也有很多人和名企在疫情之戰起始,就迅速地捐助給災區匱乏的醫護用品。

那些發國難財的人,他們不會去想遠一點點,因為他們的偽劣產品,身邊傳染的人越多終將會傳染給他們自己。

他們是一群不相信因果報應和沒有信仰的人,真的希望能用法律來嚴控醫藥食品用品的質量,小小的口罩現在居然與性命相關。

想到那些長途出行看望親人的武漢人,有些時間節點剛好被卡在長途路段中,寒冬臘月進退兩難,他們真的很可憐。

這種天氣沒吃沒喝,有家不能回,親戚家的城市又可能進不去,他們即使沒病怕也是要凍出病來了。

幸好,今天看到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門已經著手安排了隔離的酒店提供這些人住宿,嚴寒中的「雪中送碳」之舉避免了另一場可能發生的災難。

頭一次在春節的假期里寫下這種隨筆,經歷了非典,經歷了四川5.12的地震和大小餘震,每一次災難終將會隨時間而遠去。

趁著這次春節因疫情而「足不出戶」所帶來的閒瑕時間,用「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心態,好好調整休憩自我身心,要相信,防疫之戰終將結束,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星月 於2020-1-28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bl_FXABgx9BqZZIP8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