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共和國同齡,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有了幸福的生活,我要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不忘初心跟黨走,發揮餘熱干到老。」神木公路管理段退休幹部麻樂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堅守本色 樂於奉獻
麻樂華出生在
神木市西沙街道
前麻家塔村的
一個普通的
農民家庭
中學畢業後成為一名養路工人,帶領著8位養路工人憑著鐵鍬、洋鎬、平板車這些落後的生產工具把原榆府公路神木境內麻墕渠地段坡陡彎急、流沙嚴重的13公里沙土路,養護為當時榆林地區同類型公路有名的「樣板路」。1976年,麻樂華和他的同事被省公路局、省交通廳評為「工業學大慶標兵」,1978年被團省委評為「陝西省第三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極分子」。
「我在工作崗位上一直都在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我先後遞交了5次入黨申請書,1984年,我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談起多年前入黨的經歷,麻樂華至今歷歷在目,在崗期間,他用奉獻詮釋責任與擔當,用行動踐行著入黨誓言,他多次被市、縣公路系統評為「先進個人」「優秀黨員」「先進黨務工作者」。
作為陵園路社區的居民,他一直關心和支持社區開展的工作和活動,2011年退休後,他始終懷著一顆感黨恩的心,處處發揮著模範帶頭的作用,積極參加社區活動,服務社區居民,擔起了社區工作的監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黨的政策義務宣傳員,在社區崗位繼續發揮餘熱,在一件件小事中貢獻大力量、在一幕幕平凡中彰顯不平凡。
前不久,榆林市委老幹部局挑選了麻樂華等4名具有典型示範的「五好」老幹部代表,組成巡迴宣講團,相繼在市直單位和12個縣市區進行巡迴宣講,連續十多天,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不辭辛勞,滿懷深情的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深刻感悟,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他說:「我要時刻保持一名黨員的本色,緊跟時代不掉隊,今後,要繼續當好宣傳員,宣傳黨的政策、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傳遞社會正能量。」
熱心公益 服務社區
「老麻,去哪呀?」「老麻,今晚有演出嘛?」「這個小巷子的路需要修一下,你給社區反映一下」,記者在跟隨他去陵園路社區的路上,不時有人跟他打招呼,「我一有時間就走街串巷,走訪居民群眾,收集社情民意,大家都認識我。」麻樂華樂呵呵地說道。
麻樂華認為及時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反映群眾心聲,是黨員的「必修課」,他經常和群眾攀談,了解群眾的要求,為他們排憂解難。「有一次,我和社區小組長在走訪時發現東興市場南側的旱廁年久失修,無人管理,又髒又臭,一到夏天,周圍的居民苦不堪言,我們把情況帶到了社區,隨後由政府出資對旱廁進行改造,升級成水廁,還配備了環衛工,方便了周圍居民和商戶。」對於麻樂華來說,這些「小事」都是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在街坊鄰居眼中,麻樂華不僅是一名好黨員,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老人,他寫小品、快板,進行寫詞、編曲,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在他的倡導下成立了一支以退休人員為主的「和諧演唱隊」,自編自演一些喜聞樂見的節目,經常在廣場進行義務演出,他即興唱了一段他新編寫的三句半《掃黑除惡保平安》, 「黑惡行為十二類,都是違法與犯罪,逞凶發狂帶恐嚇,欺行霸市當老大,橫行鄉里是村霸,基層選舉拉幫派,征地拆遷不講理,胡攪蠻纏挑事非……」
他還積極參與到志願服務、扶貧幫困、「點亮微心愿」等公益事業中,自從成為社區的宣傳志願者後,社區的每一次活動中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總拿個小本子隨手記東西,撰寫了一篇篇反映社情民意、歌頌發展變化的文章。「每次的活動他都熱心參與,參加會議後也會談心得寫體會,還主動承擔起了社區黑板報的更新工作,一直以來,他為社區、為居民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陵園路社區書記謝長榮說。
多年來,在為社區居民服務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保持著和上班時一樣努力工作的激情,和在職時一樣認真負責的態度,用行動詮釋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累計辦社區黑板報62期、投稿130篇、義務放電影130多場、主持演唱120場、講黨課6次、上山扶貧5次,慰問困難居民8次。
在麻樂華的家中,擺滿了各種榮譽證書,他多次被評為社區「優秀通訊員」,神木市「優秀志願者」「社區好人」「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先進個人」,榆林市2015年「優秀共產黨員」、第五屆「榆林好人—最美老人」、第六屆「榆林好人—道德模範」、「五好老幹部」等榮譽。面對這麼多榮譽,麻樂華謙虛地說:「這是組織對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鞭策與鼓勵,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記 者:劉改麗
編 輯:王林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_8CLWwBmyVoG_1ZVf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