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宮寒,大家都不陌生吧?一般的女性都會有宮寒的表現,宮寒的症狀是痛經,小腹不適,腰膝酸軟等,宮寒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月經紊亂,或者有子宮內膜異位的現象,如果是婚後女性,還有不孕的可能,所以宮寒痛經一定要治療的。「宮寒」一說,太深入人心,又一直伴隨爭議,有人還說中西醫里都沒有「宮寒」這一概念……其實,嚴格意義上說,「宮寒」並不是正規的中醫病症詞彙,但在中醫古籍還是能找到一些記載,比如:明代李中梓《雷公炮製藥性解》里說:「肉蓯蓉,味甘酸咸,性微溫,主男子精泄尿血,溺有遺瀝,女子症瘕崩帶、宮寒不孕。」裡面就明確出現了「宮寒」、「不孕」等字眼。
另外,需要強調一點,中醫所說的「宮」,並不是單純地指向子宮這一器官,而是和女性生殖相關的所有器官及其功能的統稱。就像中醫所謂的「脾」,就包括脾的運化、統血、升清等功能及脾經等相關的經絡,並不僅僅是指人體的脾臟。說白了,「宮寒」的實質,就是與女性生殖能力相關的一切寒證,而不單指子宮問題。
幫你判斷自己是否宮寒:
月經不調:月經周期延後,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閉不行;
痛經:月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等;
婦科病症:嚴重的宮寒可造成不孕、妊娠後胎兒發育遲緩、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很多本身就是虛寒體質的人會更加氣血不暢,痛經、月經不調的問題也會明顯加重,好像身體正在慢慢變成「廣寒宮」!
如何在寒冷中生一盆炭火,溫暖孕育生命的重要器官?溫灸暖宮調經改善痛經效果就很好!
溫灸穴位:
神闕穴、關元穴、中極穴、四滿穴、中脘穴,這些重要穴位都是在中醫所謂「宮」整個生態系統里。
神闕穴:被稱為「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
關元穴:則是「女子蓄血之處」,兩穴合用,灸之可暖下焦、溫養沖任;
四滿穴:隸屬足少陰腎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主治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凈,小腹痛,遺精,遺尿,疝氣,便秘,水腫。
中極穴: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的效果;
中脘穴:扶正陪元。加上既有腎經氣血又有沖脈氣血的四滿穴,諸穴同灸,能夠溫腎助陽、調補氣血。
堅持艾灸以上穴位,對女性的養生意義重大,除了可以幫助緩解月事疼痛的煩惱之外,還可以慢慢調理手腳冰涼、陽氣不足的問題,對將來的結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艾葉水泡腳
艾葉有扶陽、助眠效果,艾葉泡腳正確做法:一定要在滾燙的沸水裡放艾葉,然後再煮十幾二十分鐘,等艾葉被「熬」開了,藥性被發揮出來了,這時關火,等水靜置到腳可以接受的溫度,再把腳放進去泡二十分鐘左右就行了,這樣泡腳才能發揮艾的作用!
敲帶脈
除了艾灸跟泡腳,平時沒事敲敲帶脈對改善婦科問題也有好處。中醫認為,腰腹是下焦和女性胞宮所處的位置,帶脈具有約束諸脈的功效,能夠固攝這些部位的元氣。如果帶脈出問題,中醫稱之為「帶脈不引」,會誘發許多婦科病症。刺激帶脈,有利於疏調氣血,幫助調理婦科疾患,不方便艾灸的時候,那麼就敲敲這條圍著肚臍一圈的經脈。
用空心拳輕輕敲打整條帶脈,力度適中即可,每天敲30圈以上,重點敲擊帶脈穴(腰部兩側)100下,能夠幫助你儘快擺脫婦科病的困擾。不過要注意,孕婦不宜使用此法。
溫馨提示:艾灸為傳統養生保健之道,在使用期間應主動忌煙、酒、生、冷等,當身體出現問題請及時就醫對症治療,在中醫針灸科醫師指導下進行艾灸以免延誤病情。參考資料:《灸法醫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