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隨著我國疫情的逐步好轉,復工復產工作穩步推進中。然而,海外疫情的持續惡化,全球電子元器件產業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其中,晶振市場除了產品在漲價之外,其產能縮減、交期延後、回款受限等問題也頻現。
行業人士透露,由於海外各國的疫情狀況頗為嚴峻,包括印度、馬來西亞等產業重鎮紛紛封城鎖國,當地晶振工廠停工停產的狀態不斷,從而導致短期內晶振供需缺貨加大,海內外市場陷入相互制約的境地。
國內市場去庫存
據悉,晶振作為核心基礎元件,核心功能是高精度頻率源,被廣泛地應用於消費類電子產品、通信設備、移動終端、網絡設備和汽車等領域。從晶振在不同的頻率範圍內,可分為無源和有源。
集微網了解到,從整體需求來看,目前市場上以無源晶振為主,包括4G通信設備、藍牙設備、智能家居等。當前市場上無源晶振的應用相對普及,主要是出於成本考量。
「無源晶振的成本大概0.6-0.7元,而有源晶振則高達2元多。在原材料漲價的影響下,目前部分晶振產品已漲價10%-15%。」深圳市晶友嘉電子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官斌對集微網表示。
隨著無源晶振逐步向小型化、低成本等方向發展,在智能終端和萬物互聯等需求量大的市場將會更加符合,而有源晶振可提供更高頻率、精度及更優抗干擾能力,其規格將會越來越嚴格,也是當前5G通信和Wi-Fi 6等高基頻化的應用需求增長的關鍵要素。
值得關注的是,從封裝工藝區分的話,晶振也分為貼片晶振和插件晶振,且貼片晶振的單價也要高於插件晶振,兩者在封裝、焊接等工藝上存在差異,而當前市場上也主要以貼片晶振為主。
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下,終端客戶需求萎縮,其連鎖反應則是晶振市場的產能下滑,目前晶振市場還處於去庫存的階段,但以前的庫存消化差不多,新產能供應不上的話,又將出現無貨可賣的局面。
對此,官斌向集微網透露:「目前,晶振市場的新增貼片產能相比往年已減半。雖然有5G和Wi-Fi 6等需求帶動,但還處於產能恢復期。」
此外,受疫情「全球化」的影響,目前晶振產品的交貨周期也不斷拉長,國產廠商交期一般2-3周,其他外資廠商已經延長到4-6周,整個行業的產能狀況還是比較緊張。
海外市場停工停產
據行業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去年11月前,在國內晶振廠商均滿產的情況下,晶振市場的產能約5-6億顆/月。然而,由於今年大環境導致的市場震盪,多數廠商的擴產計劃放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和確診病例不斷增加,致使電子元器件全球供應鏈遭受影響。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在近期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也對晶振行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3月12日,日本宣布自3月9日起實施了面向中國的入境限制以及航班的起降限制等,輸送量大幅減少,無法確保郵件可以順利抵達。因此,從3月13日(星期五)起,除部分普通郵件(空路書信、明信片以及盲人用郵件)以外,將暫停辦理髮往中國的國際郵遞業務。
此外,3月17日,馬來西亞政府知工廠,要求生產線停工兩周;3月24日,印度宣布從當天午夜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閉措施,除生產基本商品之外的工業設施及各類場所全部關閉。
因國內疫情導致的生產延緩狀況還處於逐步恢復之時,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導致多國封城鎖國,不僅各類企業和單位都處於停工停產,國際航班減少導致的物流受限問題也加重了訂單取消和交期延後,不可避免地對整個晶振行業造成衝擊。
對此,官斌表示:「目前在印度市場,因物流受限,無法為客戶交貨,已經出現訂單取消的情況;在馬來西亞市場的話,政府要求下,工廠也處於停工停產的狀態。」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原材料漲價和物流受限等因素影響下,國內進口晶振也將面臨至少2-3月價格大漲、交期大幅延長、資金回款受限等問題。」
因而,管斌坦言,長遠來看,對於國內晶振廠商而言,立足於珠三角的客戶優勢,把握5G、Wi-Fi 6等市場機遇,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才是今年活下去的根本。(校對/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