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8年!韓國接收首架全球鷹,偵察能力大幅度提升

2020-01-08   小康視野

前不久,韓國從美國接收了首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該機已經抵達韓國國內的空軍基地,這意味著持續八年的美韓"全球鷹"軍購合同來到了一個關鍵節點,美國已經開始正式向韓國供貨。而隨著"全球鷹"無人偵察機進入韓軍服役,韓國的偵察能力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按照八年前簽署的軍購合同,韓國向美國支付8800億韓元(約合7.5億美元),美國則為韓國提供四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每架"全球鷹"的單價約1.875億美元,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美國的F-35隱身戰機,但就作用而言,一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遠遠超過一架F-35。

"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由美國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負責研製,是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的主力無人偵察機。根據公開的資料,"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翼展35.4米,長14.5米,高4.6米,空重3.85噸,裝有一台AE3007H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650千米每小時,實用升限20000米。"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的續航時間接近兩天,巡航半徑為3000千米,白天監視區域超過10萬平方千米,且"全球鷹"無人偵察機配備的高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不受雲層和風沙的影響,能夠長時間執行偵察、監視任務。憑藉著強悍的性能,"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甚至可以識別出地面直徑只有30厘米的物體,此外,這款無人偵察機還能探測到地面上移動的飛彈發射車。

韓國本土的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一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就足以監視整個韓國,四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就能對韓國周邊地區實施更為全面的偵察。在"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服役之前,韓國只有幾架由商務機改造而來的戰術偵察機,偵查能力和續航能力較弱,但有了"全球鷹"之後,韓國對周邊地區的偵查能力將發生質變。特別是在偵察日本海、韓日爭議島嶼周邊海域方面,"全球鷹"無人偵察機能夠派上很大的用場,韓國可以在遠距離更方便地搜集相關信息。對於韓國而言,俄羅斯轟炸機在今年曾經靠近韓日爭議島嶼,且日韓兩國一直存在島嶼主權爭端,這些都是韓國面臨的潛在威脅,有了"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後,韓國就能更好地掌握敏感地區的動態,從而為決策提供關鍵情報。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接收的首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塗的是美國空軍的標誌,而非韓國軍隊的標誌,這可能是生產商的一個小失誤。不過,不管韓國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塗的是不是韓國軍隊的標誌,在韓國沒有收回戰時指揮權之前,在韓美同盟的框架之下,這些"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實際上都可以算作是美韓兩國共有的資產,畢竟,一旦爆發戰爭,美軍就可以指揮韓軍作戰,韓軍的資產自然也要接受美軍調配。

在接收了首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後,韓國還將在之後接收剩餘的三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為了更好地利用這款先進無人偵察機,韓國可謂是煞費苦心,先後建立了起降基地和任務控制基地。在接收完所有"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後,韓國還計劃從美國引進多架高空無人偵察機,據悉,這款無人偵察機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了100千米,並能在10000-12000米的高空偵察地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