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無奈:當初做過最錯誤的決定,就是選擇退休後和兒女住在一起

2019-10-11     BaBa很忙

老人無奈:當初做過最錯誤的決定,就是選擇退休後和兒女住在一起

傳統思想中有一點就是"養兒防老",而大多數老人們的想法往往都是,等到孩子們到了結婚的年齡,自己出一份錢給孩子買房買車。

等到孩子工作穩定,生下下一代了之後,那麼兩個老人就可以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了,這樣一邊可以幫兒女照顧孩子,一邊也有人和老兩口說話,不至於寂寞。

但是現實往往沒有想像中的這樣美好,寶媽身邊的一位老人就無奈的表明:當初做過最錯誤的決定,應該就是選擇退休後和兒女住在一起。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大家繼續看下去。

寶媽前段時間出門散步,正好遇上小區里的張大爺坐在小區長椅上唉聲嘆氣。寶媽一時好奇,上去打了個招呼,聊了兩句,終於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

原來前幾年張大爺的兒子生了個男孩,張大爺和老伴高興之餘,也是主動提出要搬過來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張大爺的兒子也還算是孝順,和老婆商量了之後,就把父母接過來了。

剛來的幾天還和諧,大家都還和和氣氣,但是時間長了,很多矛盾就不可避免的顯現出來了。

兒子和媳婦就是非常典型的年輕人,一休息就是熬夜看手機,第二天大中午的起。而且平時買東西也是毫不手軟,快遞天天往家裡拿,在老兩口眼裡都買了些毫無用處的東西。

而兒媳婦覺得根本和老人合不來,老人節儉慣了,幾天才洗一次澡,兒媳婦總覺得有味。平時也是吃不到一起去,老兩口口味淡,年輕人口味就重,眾口難調。

再加上平時照顧孩子,兒媳要訓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是攔著,平時也是總寵著孩子。

兒子也是夾在中間,協調了幾次不成,再加上工作又忙,逐漸非常的暴躁。一家人現在的氛圍簡直是劍拔弩張。

其實兒女和老人之間的感情是一回事,但是生活在一起就又牽扯到很多矛盾了。那麼主要有哪些矛盾呢?讓寶媽來給大家一一細數。

第一個矛盾是婆媳關係的矛盾。

婆婆和媳婦之間的矛盾,基本上是所有的年輕人們都正在面對,並且深深的為之苦惱的一種矛盾了。很多人信心滿滿的覺得自己可以解決他們,但是往往不得不屈從於現實。

婆媳之間的矛盾往往也非常複雜,可能是婆婆看不慣媳婦大手大腳,也可能是婆婆不喜歡媳婦和自己兒子過於親密的行為。

而另一方面,可能是媳婦不喜歡自己丈夫事事聽從婆婆的話,也可能是媳婦不贊同婆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總之圍繞著家庭一系列活動,由於這兩個女人意見不合所引發的戰爭,往往非常的激烈和不可調和。

第二個矛盾是教育孩子觀念方面的矛盾。

這也是非常現實且普遍的一個矛盾,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兩代人由於時代的差別在教育上的分歧。

往往年輕的一代人會更強調孩子的挫折式教育,覺得對孩子不能太過於疼寵,應該讓他自己多去嘗試,多去體驗,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有歷練的人。

但是老人們往往更親自己的孫輩,他們總是會覺得兒女的教育方式非常狠心,因此總是忍不住在兒女教訓孩子的時候幫孩子擋住,縱容孩子。

所以老人們很多時候會因為教育的問題和孩子們產生爭吵,孩子一邊覺得老人是好心,但是實在不能贊同這種會毀掉孩子的教育方式。而老人覺得自己出力卻不被理解。兩方都委屈。

第三個矛盾是兩代人生活習慣的矛盾。

其實很多的抱怨都來自於生活的小事:什麼時候起床,喜歡吃什麼,多久洗一次澡。但是往往這樣的小事堆積起來,可能就會形成一個即將爆發的大問題。

生活中的摩擦的傷害力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大。生活的繁瑣,再加上平時工作中的不順心,很容易把一個原本溫和的人變得暴躁。

事實上,哪怕是尋找伴侶,尋找自己將要攜手度過一生的人,都還是需要看一看兩個人的生活習慣究竟是不是符合的。更不要提父母,這是一種原本應該更親密,但是也埋藏著隱患的關係。

寶媽其實認為,老人們害怕寂寞這是人之常情,兒女們想要表達孝順也是一件好事。但是這種表達和感情不需要通過住在一起來體現。

住在一起,只會讓老人和兒女的感情在生活的瑣事當中慢慢的消磨,事實上只能夠使得老人傷心欲絕,使得兒女們在工作之餘更加疲憊而已。

所以寶媽認為,其實分開住也很好。孝順的兒女們照樣可以時不時的來看看父母,交流一下親子感情。而父母可以來兒女家小住,和下一代親密相處。這樣雙方都有自己的空間,反而都會覺得舒服。

父母和兒女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但是也是很疏遠的。因為兒女在成家之後,就相當於是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家庭,有了更多要考量的東西了。

所以寶媽認為,父母要懂得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小家庭分開,懂得尊重孩子的生活。而孩子也要理解和感恩父母的付出,懂得孝順父母。這樣才是理想的親子關係。

那麼大家都是怎樣處理這種關係的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HM3vm0BMH2_cNUgV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