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初雪來了,還沒來得及穿上羽絨服的哈爾濱人,打響了樓市的「禦寒第一槍」。
全國首個:地方政府鼓勵房地產公司打折讓利
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布了《關於疫情期間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相關政策的通知》,明確鼓勵房地產企業採取折扣促銷、團購等方式讓利出售新建商品房。
明確 鼓勵房企採取打折促銷、團購等方式讓利銷售新建商品房;同時公積金貸款項目隨時提交隨時審批。
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支持並鼓勵開發企業對銷售的住宅房屋、居住型公寓等新建商品房進一步讓利給購房群眾,在此基礎上,對援鄂人員、抗疫受表彰人員等特殊貢獻群體購房的,予以購房更加優惠的政策。政府將對讓利企業的銷售情況進行考核,給予表彰、嘉獎。
這是地方政府積極鼓勵房地產公司降低價格去庫存的第一個案例。實際上,儘管哈爾濱房地產市場冷淡,但尚未出現大幅下降。
但是,該地區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量相較往年有所下降,二手房價格也連續數月下降,掛牌量達到了新高。毫無疑問,及時呼籲打折讓利,是一種預防性措施。
現在又是年關, 開發商承受著回款的壓力。政府選擇鼓勵開發商此時讓利, 實際上,政府也承擔了風險。 畢竟,大規模的降價會引發維權和鬧事,而政府在這種壓力下還這樣做,是權衡利弊後的艱難決定。
回顧前幾個月,河南開發商也聚集在一起說「不降價」,但現在哈爾濱卻鼓勵「降價」,今年的房地產市場確實是魔幻的。但是,無論是聯合不降價還是鼓勵降價,都指向一個方向:房地產市場並不那麼好過,尤其是在北方。
全國房地產市場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近年來,北方人口持續外流。東北三個省中,人口流出最嚴重的是黑龍江。 2019年,黑龍江省凈流出18萬人。不僅人才吸引力不足,人口外流率高,東北三個省的生育潛力也不足。2019年,東三省的自然增長率為負數,也是全國僅有的三個負數省份。
2019年,遼寧省自然人口增長率為-0.80‰,黑龍江省自然人口增長率為-1.01‰。
缺乏生育的意願,缺乏人才的吸引力,缺乏吸引資本的魅力,北方城市的處境正變得越來越尷尬。
最尷尬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今年,濟南和鄭州房價不斷下行,鶴崗、阜新、鐵嶺等城市局部房價更是跌到了「白菜價」;往南看,深圳和東莞的房價卻飛漲。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在南方在打壓,而北方卻在自救。
房地產市場上的那句話正在逐漸得到證實:投資不過山海關。
地方政府,為何對降價諱莫如深?
@國民經略
面對市場的重大變化,降低價格的手段可以維持數字繁榮,並製造房地產市場的表面「穩定性」,但這卻將開發商和購房者都拖入了泥潭。如果房價能夠上漲,自然就會下跌。既然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及時降價和促銷就意味著回歸正常市場。這不僅減少了開發商的現金流困難,而且使剛需購房者受益,也使房地產投機者認識到房價不是「只漲不跌」的現實。
與有房子的人相比,地方政府在降價方面也諱莫如深。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方面,這是出於實際利益的考慮。畢竟,房地產市場的冷熱,與許多城市的土地金融和房地產經濟有關。在許多一線和二線城市,土地出讓占財政收入的30%甚至一半以上。一旦市場轉冷、土地銷售擱淺,財政收入和支出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是對降價和維權的擔憂。自2008年以來,每次房地產公司大規模降價時,總會發生各種降價和維權事件。
由於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房企降價只能以「折扣和優惠」的名義或以「團購」的名義開展。對於「降價」一詞,則是唯恐避之不及。
因此,是時候破除「房價能漲不能跌」的神話了。
南方在打壓,北方卻在自救
哈爾濱是今年首個公開鼓勵房企打折銷售的城市,但背後代表的卻是北方城市的集體自救。
11月19日,鄭州市明確鼓勵和支持選擇多種安置方式,例如貨幣補償;如果確實需要實物安置的,實物住房的安置面積人均不得超過70平方米。
時隔四年,鄭州再次鼓勵貨幣化安置,背後的深刻含義是顯而易見的。過去,城市化進程推動房價上漲的驅動力之一就是貨幣安置,這也是鄭州2016年房價飆升的起點。如今重提貨幣化安置,搶救市場的目的很明確。畢竟,鄭州房地產市場確實有點冷。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的統計,鄭州的房價從5月到8月已經連續四個月下跌。實際上,鄭州已經橫盤了近四年,沒有等到橫久必漲,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還等來了下降。
即使是山東省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青島,最近也有些難受。某樓盤已從原來的1萬7千元每平米降到1萬3千元每平米。
老實說,很少有開發商願意降低價格,但是市場趨勢已經改變。開發者只能適應市場,降價促銷。
除上述城市外,天津也在醞釀自救方法。有傳言稱天津將取消限購令。儘管謠言後來被駁回,但據說放寬限購是偷偷摸摸進行的,去售樓處一問就知道了。一旦天津率先放寬限購,估計北方的許多城市都會效仿。畢竟,放寬購買限制將比降價更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