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琪羅的名作《創世紀》,竟緣起於一場藝術迫害

2019-08-03     手望Sowarm


· 編者按 ·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關於藝術圈裡勾心鬥角的故事。原以為明爭暗鬥的事情只會發生在宮斗劇里,不問世間浮沉的藝術家只需要埋頭創作就可以了。但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爭議,就連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琪羅,也攤上了這樣的倒霉事。



文藝復興是一個集發明、啟智和藝術蓬勃發展、空前絕後的時代,其規模之廣,到現在都沒有哪個時代可以與之媲美。

藝術的噴薄期湧現了大量的藝術家。直到500年後的今天,這些天才創作出的藝術作品仍使我們驚嘆不已。

《大衛》是米開朗基羅在文藝復興時期用時4年完成的作品,由大理石製成,高3.96米,連基座高5.5

說起藝術家,人們可能會聯想到一幅「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畫面。藝術家帶給人們的固有印象總是不聞世事,高高掛起、又或是像瘋子一樣狂野不羈。

然而印象是印象,現實終歸是現實。藝術家們也要面臨著吃喝拉撒、酒足飯飽的日常,甚至相互勾心鬥角的這種事,也可能是家常便飯。就連大名鼎鼎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也曾深陷這樣的事件甚至差點斷送了自己的一生。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領軍人物。

他做了許多的雕塑,其中《聖母憐子》和《大衛》這兩部作品使得他名聲大噪。由於雕塑方面傑出的天賦,米開朗基羅的名聲在當時已經紅遍了整個義大利。


聖母瑪利亞的雕塑位於梵蒂岡城的聖彼得大教堂內,這是唯一一個他署名的作品。當時米開朗基羅聽到參觀者

作為一位已經炙手可熱的雕塑家,當時羅馬的最高掌權者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卻突然提出要米開朗基羅去繪製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畫。

這讓所有人都感到很奇怪,因為壁畫被認為是最難的繪畫類型,只有最好的最成功的壁畫家才會被教皇所挑選。

雖然孩提時代的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多梅尼科·蓋勒納尼奧的工作室里,就已經學到了壁畫雛形的繪製,但是米開朗基羅最擅長的是雕塑而不是繪畫。因此,這件事總有點不對勁。

而且,讓米開朗基羅繪製壁畫的天花板,高約21米,面積達480平方米,這可是當時最大壁畫尺寸的兩倍。這種對畫手極為苛刻的創作要求,讓自恃清高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都開始懷疑,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搗鬼,故意想看他出醜。

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麼懷疑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米開朗基羅已經被委託去負責一項舉世矚目的重要工程。

這項工程是設計並建造教皇朱利葉斯二世的陵墓。這個陵墓將有近2米高,需要建造40-50個真人大小的雕塑,其中包括教皇朱利葉斯二世本人的4米多高的雕像。

米開朗基羅所創作的《摩西像》,陵墓中最著名雕像之一

當時,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他的地位甚至是凌駕於世俗權利之上的。誰有幸為教皇做事,誰就會披上畢生的榮光,他的名字也將永垂不朽。這樣一項浩瀚且倍感榮光的工程,連米開朗基羅這樣的藝術家都夢寐以求。

而在同一時期,有另一位造詣頗深的建築家多納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他主要負責設計並建造教皇所管轄的建築場所。

多納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

布拉曼特堅信,一旦由米開朗基羅開始建造這座陵墓,他在歐洲將很快將譽滿天下,並會被群眾冠以歐洲最偉大的藝術家之名。到那時,布拉曼特的名聲很有可能被米開朗基羅所蓋過。

他感到自己的「鐵飯碗」就可能要被米開朗基羅搶走了,於是人性的弱點也暴露開來,嫉妒心開始作祟。因此他從中作梗更改了建造陵墓的計劃,時不時地在教皇的耳邊鼓吹他不應該在生前建造自己的陵墓,不然會減壽不吉利的。


《教皇朱利葉斯二世的肖像》提香·韋切利奧(Titian)作品

所謂「人言可畏」,原本應由米開朗基羅負責的工程果然發生了變化。

布拉曼特成功地讓教皇相信了他的言論——應該在他死後再建造他的陵墓。並且,他說服了教皇應該委派給米開朗基羅一個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是繪製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畫。

工程的變更對米開朗基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要拒絕教皇的請求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拒絕教皇的要求。如果米開朗琪羅拒絕了教皇的要求,那他可能會被背上叛逆的罪名,此生不能待在羅馬。

布拉曼特給米開朗基羅所設的局,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麼讓他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並以失敗告終,要麼他要逃離羅馬」。這將意味著無論走哪條路,米開朗基羅都註定以名譽掃地告終。

《創造亞當》局部


其實,布拉曼特背後搞小動作的事已經被傳到了米開朗基羅的耳中。米開朗基羅憤怒之餘越想越不對頭,意識到危機的他也不得不認慫了。無奈之下,他選擇了出逃。

一天晚上,米開朗基羅騎上一匹快馬連夜從羅馬逃回了自己的家鄉佛羅倫斯。教皇發現後馬上派士兵去追他,想把這個大名鼎鼎卻又臨陣脫逃的藝術家給抓回羅馬。也許是米開朗琪羅的逃命的慾望太過強烈,士兵們都沒有抓住他。

本以為米開朗琪羅能就此逃過一劫,沒想到的是,佛羅倫斯共和國的當權者皮耶羅·索代里尼(Piero Soderini)比米開朗琪羅還要慫,他出面給米開朗基羅寫了一封信,命令他回羅馬。而他這樣做的原因竟是怕教皇因為此事向佛羅倫斯宣戰。

羅馬教皇尤利烏斯(Julius)被稱為「好戰教皇」,他經常率兵征戰其他國家,比如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和佩魯賈都被當時的羅馬帝國先後攻占。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蓬壁畫《創世紀》

最終,米開朗基羅在逃亡兩年後不得不回到了羅馬。從1508年7月開始,他獨自一人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繪製壁畫。

大概是破釜沉舟的力量,四年後,他靠著一己之力,僅僅用一個腳手架,完成了九個巨幅場景壁畫的繪製,那就是《創世紀》。

他引用了《舊約》中的九個場景來裝飾天花板——《劃分光暗》《創造日月》《劃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樂園》《挪亞方舟》《挪亞獻祭》和《挪亞醉酒》。

不過,長期高強度地繪製壁畫,也造成了他頸椎經常疼痛的毛病——日後都是仰著頭讀書看信。


《創世紀》全景圖

米開朗基羅身為一個雕塑匠人,他的手藝也同樣在壁畫的繪製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澤澤生輝。這些壁畫作品的水平甚至高於其他大師級別的壁畫藝術家,這使得人們對他更加崇敬。米開朗琪羅不僅是一個有造詣的雕塑匠人,也是一位天才壁畫家。

米開朗基羅這種變逆境轉為順境的能力也收穫了無數美譽。雖然他開始可能是有些慫,但是後來的日子裡,他私下裡練習了多少壁畫的技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嘗試了多少次繪畫,這都是我們不得而知的。但我們看到的是,他後來接受了考驗後,還能沉下心來做好手頭的事情,這證明他不僅技藝超群,而且有膽有識。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試圖剪斷藝術家翅膀的布拉曼特卻做了相反的事,他使得米開朗基羅在藝術的成就裡飛得更高更遠。

《最後的審判》這幅壁畫中的裸體人像,遭到了外界的許多批評,有人說這更像是色情作品,在教堂里出現很具

米開朗基羅將壁畫的標準定得如此之高,以至於在20年後的1534年,教皇克萊門七世又委託他在西斯延教堂祭壇正面牆上繪製了攝人心魄的巨作《最後的審判》。


如今,每年約有六百萬來自不同種族和宗教背景的遊客來到梵蒂岡西斯廷教堂,他們懷著敬畏之心欣賞大師的作品。這些大師們背後的有趣的故事,也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CRsdm0BJleJMoPMcJ5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