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吃光家底」:存款,才是一個人的底層能力

2020-03-11     Wanderer萬娘娘

購買前可以先私信諮詢萬娘娘相關課程詳情。推出春節課程優惠活動,歡迎訂閱學習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直接點擊連結即可進行了解)

中學必讀世界名著朗讀精選

跟Wanderer讀英文經典

世界經典童話朗讀精選

英文原版朗讀:15篇成長必讀經典

零基礎英語朗讀精選

簡單慢速英語口語

跟Wanderer讀英文經典

英語單詞500個:領讀課!

陪你讀完英文世界名著

暴虐中學英語100句(必考句型)

暴虐高中英語100句(必考句型)

3小時,構建你的寫作體系

人生必讀的十首詩



有句話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疫情之下,眾生皆苦。


除了被感染者,更有那些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企業能不能正常復工,未知;每個月的薪水能不能正常拿到,未知;能拿到多少薪水,未知……


而在這一連串的未知之下,是飯要吃,衣要穿,老人小孩要養,房貸、車貸、教育貸要還……


沒有存款,每天的開支,都仿佛成了心頭割下的「一塊肉」,讓人緊張而又焦慮。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


直到危機來臨,很多人才恍然驚覺:


有沒有存款,真的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存款,才是一個人最硬核的底層能力。


沒錢,關鍵時候就會「掉鏈子」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留言。


她說,自己的老公是計程車司機。疫情出來後,街上沒多少人,壓根連基本的生活費都難以保障。


更讓人揪心的是,每天還要給計程車公司上繳費用,家裡還有個生病的孩子。


再這樣下去,孩子的藥費也出不來了。


說實話,看到這裡,我感到一陣揪心。


疫情肆虐的時候,如果不是家裡實在手頭緊,誰願冒著生命危險出門去掙錢呢?


但這一大家子都要靠這個男人養活,還能怎麼辦呢?


這樣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上演。


前陣子,一對年輕父母忍痛捨棄了剛出生的孩子。



他們無奈給孩子留下了一塊玉佩,以及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望醫院或派出所民警將他送至附近福利院,留下玉佩作為信物。我們尋找工作,如若生存下來,一個月內一定前往福利院領回。」


「如今肺炎過於嚴重,我們毫無收入。找不到工作流落街頭,也不能帶著他一起餓死。真心希望能幫忙救救這個孩子。」


孩子是無辜的,父母也並非冷酷無情,但是災難來襲,往往就是這樣猝不及防。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


當我們缺錢的時候,我們只能像一匹老馬一樣,被沉重的生活壓彎了腰。


甚至,有的人還不得不顛沛流離、妻離子散。


當然,社會上還有很多好心人,還在盡己所能幫助遭受災難的人們。


只是, 如果我們總是心存僥倖,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那麼遲早有一天,我們會嘗到苦果。


兵書常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只有保證了充足的物資儲備,才能有望打勝仗。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個戰場,說不定哪裡又會「埋雷」。


我們能做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只有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足夠的存款,才是生活的底氣


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問:「人到30歲,有多少存款才有安全感?」


答案不一而足,其中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半年不工作,你的生活依然可以照常運轉,包括你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都能正常還款,那你就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生活也不會太緊繃。


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的狀態就比較危險了,任何一件突如其來的風險,就足以讓你、乃至整個家庭遭受重擊。」


的確,具體數字是多少因人而異。


但最起碼,我們要有足夠的儲蓄和盈利能力,能夠讓我們在較長時間內有相對穩定的保障。



世事無常,誰也不能保證,人生中還會遭遇多少「黑天鵝」、多少「灰犀牛」。


只有手中留有足夠的資金,才能讓我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身邊有一個朋友,90後,單身,父母都是農民,沒有雙保。


她長期北漂,雖然生活很拮据,但她一直以來省吃儉用。


合租的室友下血本買大牌的包包,她雖然也很羨慕,但還是忍住。


室友換了最新的蘋果手機,慫恿她用花唄分期付款,她雖然也很心動,但她想想還是算了。


她覺得,自己家境一般,錢要花到刀刃上。


所以,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及花錢參加一些技能類的培訓,其他的錢,她都是能省則省。


就這樣,北漂5年,她居然也省下了一筆錢。


沒想到,這筆錢最後居然成了救命錢!


去年她媽媽生病住院,病情很嚴重,雖然農村醫保也報銷了一部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開支。


她媽媽怕花錢,也怕耽誤她,死活不肯接受治療。


她爸爸也是老實人,賺不到多少錢,也不好意思開口到處去求人借錢。更何況,也沒多少有錢的親戚。


她得知消息後,立馬趕回來,死活堅持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這才保住了媽媽的性命。


她說這輩子第一次感覺到,自己乾了件多麼了不得的事!


電影《縫紉機樂隊》里有一句非常殘酷的 :「金錢可以救命,但理想不能。」


有錢才可能任性,沒錢真的會要命。


存款,某種意義上,真的扮演著救命稻草的角色!


只有手中的資金足夠充裕,我們才能更大限度規避人生的風險,才能給自己和家人多一道安全的防護欄。


與其「買買買」,不如「掙掙掙」


最近有個詞語火了:報復性消費。


因為疫情原因宅家過久,一些人產生了強烈的消費衝動。


比如,有人一出手就是5千多元的裙子;有人一不小心就花去了三分之二個月的工資;還有人在網上下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應該說,在疫情之下,還能有錢「買買買」,是一種幸運。


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有實力報復性消費嗎?


一位網友這樣說道:


「我和許多人一樣,購物車裡早已堆滿了寶貝,大量好物也迫切地需要『拔草』。就等疫情結束後狠狠地消費,任性地花錢,以解我『心頭之癢』。


但當我陸續收到銀行的簡訊、支付寶的通知,京東白條的提醒時,我就知道,我錯了。」



寅吃卯糧,只會讓自己入不敷出,甚至讓整個家庭都雪上加霜。


傅雷先生在家書里寫到:「既然生活在金錢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才不致為金錢所奴役。」


想要讓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就不要羨慕人家能夠「買買買」,不如先提升自己,讓自己擁有「掙掙掙」的能力。


就像那個如今被稱為「九億少女錢包噩夢」的李佳琦。


曾經的他,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妝品專櫃櫃員,為生活的瑣碎操心。


但他一直在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只用三年的時間,就成為那個櫃檯最專業最懂化妝品最會銷售的導購。


正是一步步紮實的累計,才有了今天的戰績—


3分鐘賣出5000份高價護膚品;15分鐘賣掉15000支口紅;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但即便27歲就年入千萬,他仍然不忘提醒粉絲:好好學習、理性消費、不要借貸。


只有經歷過生活的苦,才更懂得珍惜今天的所有。


與其抱怨攢不下錢,不如從現在開始,好好審視自己的消費觀,老老實實提升掙錢的技能。


想要迎接花團錦簇的生活,只有那些讓自己不斷「增值」的人,才有可能迎接花團錦簇的生活。


一場疫情,其實也是一個分水嶺。


有的人,在沒錢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而有的人,會意識到沒錢的風險,從而開始積極「自救」和改變。


電影《真情假愛》中說:「我愛的不是錢,我愛的是錢帶來的那種獨立自由的生活。」


在生存面前,沒有人擁有特權。


只有擁有足夠的儲蓄,才能讓正常的生活得以持續。


是時候改變自己的消費觀了!


沒事少任性、有空多存錢。讓未來的日子,都能活色生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s7zXAB3uTiws8KS6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