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的對蝦出現體表發紅的症狀,主要表現在步足、游泳足、觸角等處,並且引起對蝦死亡。
1
對蝦紅腿病
1、病原:弧菌、假單胞菌或氣單胞菌等。
2、流行特點:
紅腿病的流行範圍很廣,在全國對蝦養殖區均有發生,感染對象多,中國明對蝦、長毛對蝦、斑節對蝦和凡納濱對蝦均可感染。
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時高達90%以上,是對蝦養成期危害較大的一種病。
流行季節為6-10月,7-9月最常發生,南方可持續到11月。有些蝦池發病後2-3天之內幾乎全部死亡。
越冬期的親蝦也患此病,但一般不會急性大批死亡。該病的發生與池底污染和水質不良有密切的關係。
3、症狀:
該病最顯著的外觀表現為步足、游泳足、尾扇和觸角等變為微紅或者鮮紅色,其中以游泳足的內外邊緣最為明顯。
有時,頭胸部的鰓絲也會變黃或者呈現粉紅色,有的對蝦可出現黑白斑,嚴重者鰓絲潰爛。病蝦一般在池邊緩慢遊動或潛伏於岸邊,行動呆滯,在水中做旋轉活動或上下垂直遊動,不久便出現大量死亡。
解剖可見空腸,肝臟成淺黃色或深褐色,肌肉彈性差。病蝦肝胰腺、心臟和鰓絲在顯微鏡下檢查可觀察到大量細菌。
4、診斷:
可根據對蝦附肢及游泳足變紅的症狀初步診斷,但引起對蝦附肢及游泳足變紅的原因很多。
密度過高、缺氧、應激、水環境惡化、病毒感染等因素均可導致附肢變紅。環境因素附肢變紅一般鰓區不變黃,水環境改善後可恢復正常。
2
對蝦紅腿病發生的原因
1、底部環境差
池塘底部環境惡化,天氣炎熱,吃時間的投喂造成池塘底部殘餌糞便增多,底部有機物厭氧發酵,環境惡化,對蝦長時間在池塘底部活動,難免會受到影響,造成紅腿病。
2、天氣變化造成應激
最近長時間的連續降雨,池塘水溫,PH,溶解氧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對蝦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應激性紅體,蝦腳發紅。
3、水質指標惡化
池塘氨氮亞硝酸鹽含量升高,對蝦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造成對蝦中毒,蝦腳發紅。
4、弧菌感染
天氣悶熱,降水多,底質差,弧菌大量的繁殖,對蝦感染弧菌以後發生細菌性紅體,並引起對蝦的蝦腳發紅。
游泳足、步足發紅的蝦可能不會引起大面積死亡,短時間內吃料也正常,但是如果不加以改善水體底質與水環境,勢必會接著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接下來就是空腸空胃以及偷死,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
3
防治方法
預防:做到無病先防。
1)高溫季節,使用有機酸,稀釋後全池遍灑。調節水質、底質,預防病菌滋生,降低疾病發生率。可每半月進行一次。
2)定期在晴天上午潑灑擴種後的芽孢桿菌,一方面可以分解殘餌糞便,另一方面可以產生抗活性物質,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池塘的氨氮亞硝酸鹽,使用時注意開增氧機。可每周進行一次。
3)養殖後期投喂增加,必須做到勤改底,(20%過硫酸氫鉀),改善底部環境。
4)平時投喂中可以添加樂暢桉樹精油,進行抗菌抑菌。樂暢桉樹精油富含多種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和滲透性,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膜,是細胞膜內的營養物質流出,達到滅殺細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