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的前芷江珍貴老照片,你沒見過的芷江

2019-06-22     懷化文摘

來源|勝利芷江 老照片由約瑟夫德提供

1945年8月21日,「芷江受降」宣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芷江因這一天震驚全世界,成為舉世矚目的受降名城、勝利之城。也就是這一天,一位年輕的駐芷江飛虎隊員約瑟夫·德用相機拍下了芷江歷史上的第一批彩色照片,內容有日本降使到芷江投降,以及芷江慶祝抗戰勝利和平民生活的場景。今天,小編在73年前約瑟夫·德所拍照片的同一地點也分別拍攝了一組照片,大家對比一下,這座受降名城在跨越了73年後,滄海桑田的巨變。

73年前的芷江西門碼頭(約瑟夫·德攝)

照片中可清晰看到遠處明山和近處潕水,西門碼頭停滿了船隻和木排,索子街的吊腳木樓高高地矗立在潕水河邊。

今天的芷江西門碼頭

潕水河上架起了新三橋與和平大橋、河邊索子街的吊腳樓已在10多年前拆除,取而代之為新建的吊樓長街。由於陸路交通的發達,西門碼頭已基本棄用。

73年前的芷江潕水河(約瑟夫·德攝)

當時水運發達,裝滿貨物的船隻在河面上穿行來往。對岸河西依稀可見天后宮。

今天的芷江潕水河

因和平電站的修建,今天穿過芷江的潕水河已成為一座城市長湖,對岸天后宮已有堅固的防洪大堤護衛,再也不用擔心洪水的侵襲。73年前對岸低矮的民房,已被今天的高樓大廈所替代。

73年前的龍津橋(江西橋)(約瑟夫·德攝)

因抗戰需要,拆除了風雨橋的橋面建築,改建成了公路橋,一直使用至 1998 年。

今天的龍津風雨橋

1999年重建龍津風雨橋、恢復了橋上建築、成為芷江的風景橋、步行橋和商業橋,並載入金氏世界紀錄。

73年前的龍津橋頭(約瑟夫·德攝)

因日機轟炸,風雨橋頭被炸成一片廢墟,但抗戰要道龍津橋始終沒有被炸毀,芷江人傳說是因有河裡的鐵犀牛鎮守,實際是因風雨橋頭有高炮防空。

今天的龍津橋頭

今天的龍津橋頭乾淨整潔、風景如畫,一派祥和的景象。

73年前龍津橋頭正義大道牌樓(約瑟夫·德攝)

為慶祝芷江受降,在芷江大橋扎「正義大道」牌樓。

今天的龍津橋東岸橋頭

「正義大道」牌樓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龍津橋門樓。

73年前的芷江街道(約瑟夫·德攝)

芷江城各條街道懸掛旗幟,慶祝抗戰勝利。

今天的芷江街道

馬路寬闊,街道整潔,綠樹成蔭,今天的芷江城灑滿和平的陽光。

73年前芷江南街的正義之塔(約瑟夫·德攝)

為慶祝芷江受降,在芷江鐘鼓樓建「正義之塔」,塔的上半部用樹枝編織而成。

今天的芷江南街

「正義之塔」早已被拆除,一眼望去,明山依然矗立在遠處。

73年前的芷江東城門(約瑟夫·德攝)

為慶祝「芷江受降」,在芷江縣城東城門書寫「慶祝受降簽字典禮」及「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還用英文書寫了一張條幅。

今天的芷江東門口

73年前的日本投降代表降機降落芷江機場(約瑟夫·德攝)

1945年8月21日上午,日本投降代表降機落地後,日本投降代表下機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車駛往指定地點。

今天的芷江新機場和芷江機場跑道舊址

抗戰時期的芷江機場如今已經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芷江機場。

73年前的芷江機場(約瑟夫·德攝)

1945年8月21日上午,數千中國軍民湧向芷江機場,目睹日本投降代表來芷,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今天的芷江機場舊址

站在同一地點,仿佛能感受到當年人聲鼎沸的場面,歡呼吶喊聲依然迴蕩在耳邊。

73年前芷江受降會場(約瑟夫·德攝)

當年,「芷江受降」就在七里橋中美空軍聯隊俱樂部舉行。

今天的七里橋

1946年2月——1947年2月,在受降地建受降紀念坊一座;1985年,受降坊修復開放;1995年,新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後幾次擴建,今天已建成一園三館(和平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湖南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飛虎隊紀念館)。其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73年過去,許多老照片所呈現的場景因年代久遠,可能辨認有誤,你能通過73年前的照片認出是芷江的什麼地方嗎?歡迎在文後留言~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照片5

照片6

照片7

照片8

照片9

老照片使我們懷念,偶爾往回看一看,我們在勇往直前,加油!大家如果有芷江老照片,可以找兜兜投稿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MfCmwBmyVoG_1Zt3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