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取消公攤」房價立刻漲30%?

2019-07-25     重慶地產視野

文丨Brandon

消失的面積哪去了


我剛買了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實際使用面積只有70多平米,這公攤面積也忒多了,不合理啊。買房的過程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這消失的面積,就是公攤面積。要追溯公攤面積的歷史,也不遠。其實公攤面積的概念,最早是由香港富商李嘉誠發明的,率先是在香港實施,到後來,才逐漸的推行到內地。

很早之前呢,也有多家媒體都發布了「公攤傷民急需整改」的文章。當時討論也很激烈,很多網友也都在猜測,我們距離取消「公攤面積」是不是也不遠了。

這不,沒過多久,「公攤面積」或將取消,重新浮出水面,好像是在拉近落地的時間點。




「公攤面積」或將退出歷史舞台

近日,住建部又發布《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 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



建築面積包括公攤面積和套內面積,我國普遍以建築面積進行計價。買100平米房子最後只得70平米,甚至嚴重的房子,最後面積縮水一半,我們都知道,這背後是公攤面積作祟,但也無計可施。

公攤面積的存在,不僅讓精裝修、物業費、取暖費都多了一部分,而且給了開發商含混其詞、不斷推高公攤比例的可能。同時,由於分攤比例不一,也讓平均房價失去了指導意義。

如今住建部徵求意見,告別「公攤面積」成為可能,對於樓市影響有多大?




取消公攤面積,會影響房價嗎?

有人說「取消公攤面積」,房價立馬上漲30%,我想說的是,你在放屁。

即便取消公攤面積,房子從建築面積到套內面積縮水30%左右。但面積縮水,也不過是建面和套內計價方式的改變,不過是換了一件外套,就能改變房地產市場漲跌?

建面變套內,你現在住的房子實際面積增加了嗎?建面變套內,土地供應大量減少了嗎?建面變套內,城市的產業變化了嗎?建面變套內,人口凈流出能變為凈流入嗎?衛衣變襯衣,裡面的那個肉身就不是你自己了嗎?


所以,取消公攤面積,對房價漲跌,其實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大家需要娛樂,老百姓需要看似利好的話題,你覺得呢。

因此,羊毛出在羊身上,取消公攤面積,不僅不會降低房價,反而還會推高名義房價,平衡一去,再重新折算,你家的房子不過是換了一件外套重新上架銷售,並不會有任何的實質性變化。




只不過呢,也不是什麼好處都沒有

按套內面積計價,應該針對的是新建商品房,規範開發商。

按套內面積計價,直接的作用是防止開發商「偷公攤面積」,交房標準更清晰,價格更加透明,不會因為得房率的差異扭曲價格,讓開發商不敢偷公攤面積,讓業主清清楚楚。

二手房的影響可能涉及「非普線」,像北京非普線有一個單價標準,還可能涉及「最低過戶指導價」,得房率高的,套內面積大,就會多出一點稅。

拋開上面所說因素,對二手房市場影響不大,市場其實已經形成了高得房率價格更高,低房率價格更低的慣例,誰也不傻,哪個房子好一目了然。

因為我們都知道,早在02年就一個城市,率先取消了公攤面積,那就是我們的重慶,雖然距離真實性的取消還有待商榷。

因此,取消公攤面積,會讓房價變得更加透明,開發商想再在公攤面積上做文章,賺黑心錢,就需要多動動腦子了。




會影響「房產稅」嗎?

至於房產稅,有人說怕房產稅按單價征,所以低得房率的不合適,請看上面一條,得房率低的單價也低,得房率高的單價也高,一除其實套內面積單價差不多,前提是其他因素幾乎一樣,因為還有小區容積率,綠化,地理位置的一些影響。

房產稅肯定不是一個標準,是一個複雜計算標準。目前還難產呢,你也太為此而焦慮了。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看能不是來點實惠的,比如物業費會因為取消公攤面積而減少吧,這個可能更貼近大部分人的生活。

看完淘房去吧,公攤面積這事就這樣,或將取消而已,該幹嘛還得幹嘛。總之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小心被人拿去炒作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vpIKmwBmyVoG_1Z6yK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