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時的一個球友,個子不高,戴著厚厚的眼鏡,臉上寫滿了滄桑,認識他時,他已經從學校畢業,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個小房,安心備戰考研,閒暇時間和我切磋一下球技,那年我剛大三。
他已經是第二次考研了,第一次是大學畢業前,他要考河南大學,但英語和總分都沒過線,畢業後,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步入職場,而是選擇留在學校準備來年的考試,白天經常看到他在自習室和考研教室的身影,到了下午四點多,他就準時的拿著球拍來訓練場鍛鍊身體。
打球的時候,我和他有一些斷斷續續的交流,有時我問他為什麼不找工作,他說夢想還沒實現,我說,你可以邊工作邊考啊,這樣壓力小點,他和我說,就算現在讓他工作了也不踏實,老是有考研牽扯著他。
快考試的那段時間,他沒有來打球,等到來年開學,我到了大四,又見到了他,他還是沒能考上,還是總分沒有過線,我問他有什麼打算,他說還想再努力一年。
那天看的出他心情很差,打球也心不在焉,打完球他邀請我和其他幾個球友到他的出租屋打牌,他租的房子在學校旁邊的一個低矮的棚戶區,穿過幾條塵土飛揚的小道,一個低矮平房小院裡的一間配房就是他的住所。
我留心觀察了一下,房間不到十平米,牆上油漬斑駁,房間裡只有一張床、一個破舊課桌和幾個塑料凳,桌子上書籍等學習資料和方便麵、蔬菜等各種食物擺的到處都是,衣服堆疊在牆角的紙箱子裡,一切都顯得寒酸的可憐,再看他面容憔悴的臉色和日漸消瘦的身體,感覺的出,他生活的很窘迫。
就這樣我到了大四下學期,忙著實習找工作,球也不經常去打了,後來還是聽別人說的,說他還是沒有考上,後來去球場打了幾次球也沒有見到他,很快我畢業,就和他斷了聯繫。
等我工作後不久,一次和還在上大學的學弟聊天,詢問起他,學弟和我說,他還在堅持著,他生活的很窘迫,父母不給他物質資助讓他繼續考,但他依然對夢想堅定不移。
我不禁由衷的感嘆,一方面是對他執著夢想的讚賞,另一方面,我又在想,一個人為了夢想而放棄工作,延遲結婚生子,甚至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一團糟,究竟值不值得?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想到了我的另一個朋友,他在研究生快畢業的那年,毅然決然的奔赴京城準備博士考試,那時他和我說,這是他求學路上的最後一個夢想,他想在工作之前實現,而他也的確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他沒有像那位大學的球友一樣繼續堅持,而是先停了下來,工作、結婚、生子,過了幾年等生活在自己的手中都妥帖的安頓好了,他又在工作之餘拿出了考博的複習資料,去追尋心中的遠方去了。
他和我說,當時考試也是拼盡了全力,等結果出來失利後,他也有過繼續還是放棄的糾結,但想到自己已經快到而立之年,父母著急他的工作和婚事,他不想做一個沒有責任心的男人,等到工作穩定、結婚生子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心裡的那個「活著的意義」又鼓動他想要繼續拼搏,於是果斷的拾起了書本,準備來年的在職博士考試。
小的時候,鄰居的爺爺經常和我說一句話,不同階段就有不同階段的重點。那時我正在上小學,不明白他的意思,長大一些才明白他的潛台詞,就是當學生就要做一個好學生,要有好成績,不要老是貪玩,到了該工作的年齡就要好好工作,爭取為單位和社會做出貢獻,不要老是想著辭職,到了結婚的年齡要擔負起家庭的責任,對父母要有個交代。
他是這麼和我說的,也是這麼教育他的孩子的。
他的三個孩子,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都是按他的要求一步步茁壯成長。大兒子當學生的時候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後在北京工作,成家生子一切都順順利利。二兒子當學生的時候有些貪玩,沒少挨了他父母的訓斥和打罵,上了高中變得上進好學,大學畢業後考取了研究生,後被保送美國留學,最後移民美國工作,和中國的同事結婚生子。三女兒一直留在身邊,大學畢業後在一個二線小城的銀行部門工作,老兩口退休後也搬到了女兒所在的城市,幫忙照看照看小孩,生活的愜意和祥和。
而他的三個孩子把生活安排妥當後,也都在努力上進。老大事業越做越大,後在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身兼要職,又在職讀了博士;老二在美國一家傳媒公司從最初的一個行政文員做到了行政助理;老三在銀行職位也是一路攀升,做到了管信貸的客戶經理,同時在職攻讀了本地一所211大學電子商務的研究生。
他們都是在把生活安頓好了之後,又沒有放棄努力,不同階段的重點把握的很好,而大學時期的那位球友,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經實現了夢想,還是像塞萬提斯小說中那個破盔疲馬走天涯的遊俠騎士唐吉柯德一樣,一意孤行的繼續奔跑在尋找活著的意義的旅途上。
毛姆在小說《月亮和六便士》里以高更為原型描繪了一個窮困潦倒卻矢志不渝的追尋夢想的藝術家思特里克蘭德,他過得窮困潦倒,但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夢想中,從未覺得後悔,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他的才能也漸漸得到認可。只是生活不是表演,也不是戲劇和小說,生活是活生生的現實,在現實中,你連腳下的六便士都沒有,還有什麼心境去追尋和仰望月亮呢。
也許會有人說,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這話說的很對,但那只是對物質上有保障、生活上打理的井井有條的人說的,當你的生活還沒有條順好,當你的衣食住行還不能打理好,當你的日子還在苟且,你還有什麼資本去追尋詩和遠方。
可能還會有人說,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我絲毫不懷疑一個執著的人對於夢想那種強烈的渴望和火熱的激情,也不否認堅持下去的回報,只是如果只想著向前向前而不顧及眼前一團糟的生活,這種賭注未免太昂貴了,賠上那些耗不起的青春不說,無休止的財力供養又要誰來為你「理所當然」的買單。
夢想是個讓人抓狂的東西,特別是在這個飛速發展、人人都在你追我趕,各種心靈雞湯和勵志文學泛濫的年代,但是在追尋時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有清醒的認識,我們可以給自己的人生規劃設一個止損點,給自己的夢想一個暫時的deadline,當你的夢想與現實相背離的時候,不妨讓自己疲憊的身軀暫時的歇一歇,先讓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手中遊刃有餘,再去建構你那碧水藍天的夢想帝國吧。
紀伯倫說,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為何而出發。生活中少不了柴米油鹽,少不了柔情蜜意,不要讓自己一意孤行的靈魂在夢想里痴迷等待的太久,才發現自己還是兩手空空。
人生總歸瑣碎,牽絆太多,不是每一個人在夢想的道路上都可以奮勇前行,特別是在你的生活還沒有打理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