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貝塔的證券吸金能力倍棒
證券我一直持有沒動,甚至在它下跌的時候,還會補倉。
最近看到一則證券ETF的消息。
目前追蹤證券板塊的指數基金,主要是證券公司指數,它下面的產品也分布最廣。
進入11月以來,證券ETF流入超過21億元。
除了國泰、華寶、南方、易方達外,今年追蹤證券公司指數的ETF標的數量又擴容了1隻華夏證券ETF。
富國也在積極準備發行。
自4月份指數回落,並開啟長達半年的震盪行情時,A股的結構性行情一直在演繹,證券作為震盪市貝塔最大的產品,肯定會吸引到資金。
高貝塔意味著高風險,行業指數肯定比寬基指數貝塔高。
證券ETF在行業指數中又屬於高貝塔中的高貝塔,它的風險波動更頻繁和多變。
如果仔細對比各個ETF,寬基ETF肯定是基金公司發行的主力,但優質行業ETF他們也絕對不會放過。
尤其在細分領域中比較抗周期的行業,比如白酒、消費、醫藥等。
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自己主打的頭部基金,一旦占據了ETF的龍頭地位,後入場者很難短時間撬動。
如有疑問,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對你有用,轉發是最溫暖的支持。
02
主要市場指數估值
全球主要市場指數數據,綜合估值指標為PE、PB、盈利收益率、ROE。
其中,90%為A股核心、行業和主題指數,A股外的主要市場為全球具有代表性的股市,如美股、港股、德股、日股等。
權益資產除股票外,原油、RETIs等其產資產依據歷史價格或波動參考配置。
2019年11月20日暨
第619期全球主要市場指數估值數據
- 盈利收益率=1/PE*100%
- ROE=凈利潤/凈資產*100%(PB/PE可粗暴計算)
- 分位點:當前市盈率或市凈率在歷史估值數據中的位置
- -表示暫無數據
指數估值表說明:
1. 綠色部分為偏低和相對低估指數,安全邊際高,預期上漲機率大,可選擇定投,偏低估值分位點歷史位置低於10%;
2. 白色部分為合理估值指數,已定投倉位繼續持有,不再買賣操作;
3. 紅色部分為估值偏高指數,安全邊際低,可根據市場熱度,分批止盈;
4. 指數估值表包含A股、港股、歐美、日本等股票市場主流指數,同時納入石油、REITs等大類資產;
5. 指數交叉評估維度: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凈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6. 歷史分位點參考界限:偏低(<10%)、低估(<30%)、合理(>30%)、偏高(>80%);
7. 部分指數不適用以上指標。
03
長期的投資定位
- 主投指數基金,尋找穿越牛熊的主動基金;
- 尋求高安全邊際基金,低估分倉買入,高估逐漸退出;
- 動態平衡策略和資金網格化管理;
- 基金組合配置,對沖品種風險;
- 中長期投資,忽視短期波動;
- 中低風險策略下的投資品種;
- 最實用的家庭重疾、壽險、醫療和意外保險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