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獎學金撕破臉?如何看待研究生獎助評比爭議

2019-12-05     愛科學愛自然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獎學金評比階段,在學生階段,獎學金的評比是對過去一年學習成果的考核和檢驗。這同樣也是對接下來的學習頗有助益的事情。研究生和博士階段,獎學金的數額往往比本科要多很多,這種鼓勵也可以對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不過,在我過去的經歷中,關於獎學金的問題,似乎已經不是那麼單純的學習成果的評比,而涉及到了更多更為複雜的因素。今天就想談談周圍可知的,關於獎學金評比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

造假爭議


在獎學金的評比中,最主要的評比當然是學習成績。但是在部分專業學習成績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其他的加分項就會成為決定獎學金等級的關鍵因素。獎學金材料造假恐怕是在獎學金評比中不算少見的一種現象,而爭議最大的也是這個問題。但是所謂「造假」這個範圍和標準很難界定。一般來講,實習證明造假、證書造假、項目造假等問題是最主要的也是爭議最大的。

所謂實習證明造假,是沒有去實習但是通過特殊渠道開了證明。但是在多數情況下,這個是基本上無法查證的。畢竟實習證明和章都是切實存在的,一般來講也無法證明這個沒有實習過。但是在同屆中,我曾聽到有別的專業同學匿名舉報本專業學生實習證明造假,還引起了不小的爭執。

而證書造假和獎項造假,核心問題就是自己並未參與或者並為完全參與這個項目,僅僅是掛名或者藉助導師的力量,但最終也獲得了證書和證明。今年,我們班獎學金的評比里,有個女孩藉助老師的項目拿了四個項目的證明,加分量比另一個同學發論文加分還要多。這引起了班裡一些同學的不滿,因為大家認為,發論文的含金量實際上比幫老師做項目要高,這同樣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關於發論文和做項目哪個含金量更高這個事情,當然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導師問題


但是在此我想談的還是導師問題。其實,無論是發論文還是做項目,都是和導師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因此,在這個層面上,其實沒有絕對的公平與不公平之分,幫助導師做項目和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發論文一樣,都無法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絕對的價值。我個人認為,如果是在正常的流程之內,發了論文,幫老師做了項目整理,加分無可非議,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往往厭惡的是僅僅是掛名,或者和導師通融搞關係,拿到了項目的證書或者證明。這種造假的行為和實習類似,並沒有一套嚴格的監督流程。因而也就始終存在著爭議。

獎學金的設立,初衷絕對是好的,但是如何爭取和看待獎學金這件事,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畢竟是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龐大的數額,想要爭取是很正常的。但是怎麼樣才算做公平呢?



現在在絕大多數的學校里,有關於獎學金的評選都是有一套流程的,大概是提交紙質材料/電子材料、證明,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核實、統計然後公示。每個學校也只能說儘可能在形式上保證絕對的公開和透明,但是在內容上,起碼現在是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獎學金的評比是絕對黑暗的,只能說,確實存在著許多「擦邊球」的情況,是無法避免的。當然,在這個事情上,其實還有非常多可以討論的空間,每個學校的獎學金評比機制不同,有的也容易形成很多漏洞。還有的涉及到評獎老師的「人情牌」以及諸多擦邊球式的行為,在此無法一一談論清楚。


不過,我還想談談,大多數同學對獎學金的態度是什麼樣的。我對周圍的同學進行了一些調查,大致了解了一下他們對獎學金以及獎學金評比的看法。主要分為幾類:

正義感爆棚

這類同學是強烈反對獎學金評比中有任何做假的行為的,因為獎學金涉及到個人利益,但是越是這樣越應該被重視,不然風氣一旦敗壞,遲早也會危及到每個人的個人利益。做不到絕對公平,也起碼要做到相對公平。同時,這類同學也表示,如果有必要,自己也會去舉報造假的人。

溫和中立型

這類同學的中立,其實並不是不支持監督和公平,而是對獎學金這件事保持著很「佛」的狀態。不甚關係,也不多過問。個人認為我周圍的人很多就處於這種狀態。自己只負責提交自己的材料,然後就「兩手一攤,與我無關」了。至於最後自己是幾等、多少錢,也並不是很在意。同時,大家也表示,,每個人都忙得很,不必要去造假,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一些信任。


努力爭取型

這類同學中其實也有分化,有的人是和前一類型有重合。會努力把自己的各種材料提交上去,儘可能多地加分,但是對結果也並不是很在意,不強求。但是另一類同學也表示,自己會比較在意結果。因為自己也為了獎學金付出很多努力和犧牲,當然是要爭取更好的級別,這也是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一大鼓勵。同時也表示,如果自己未能達到自己的滿意,也會倍感失落。


由此我想到今年獎學金評選中,隔壁班發生的一件事。兩個學習成績分數差別極小的同學,在其他的加分項上也區別不大,最後的結果里,前後差距大概只有零點幾分。但是排在後面的同學非常不滿,認為自己是實打實地乾了很多活,參加了會議,文章也是發了不錯的刊物。但是另一位同學做的項目里存在疑似「注水」的情況,讓她很是不滿。她也多次向老師舉報,甚至在班裡和那位同學撕破臉,兩人惡言相向。但是最後結果也並為改變,僅僅是不歡而散,像是一場鬧劇。


這也是我今天很想探討的一個問題。

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獎學金的評比?


除了涉及到造假和公平的事情之外,用一個平常心和溫和的心態去看待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事情。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我們往往無法確切判斷以及證明別人是否造假。同時,如果自己並未取得滿意的結果,也不必要僅僅因為這件事撕破臉皮,傷了和氣。但是,如果是明顯的造假行為,我們也應當絕對抵制,這首先也應該從自身做起。


我們在現在經常談到錢理群老師曾提到的一個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是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是極少數。研究生甚至博士階段,每個人都有許多自己要忙碌的事情,絕對的利己者和絕對的不利己者,應該都是少數。面對榮譽和利益,每個人都會多少有些心動,並不是主張不爭不搶,而是應當努力也應當正視。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一系列後果,不應當也不必要為了一點利益失了風度,也失掉了做人的溫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kmo1W4BMH2_cNUgL1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