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季都是學生和家長共同頭疼的時刻,高考結束之前孩子是國寶,家長們忍氣吞聲,結束後孩子們的地位立馬從天上掉到了地下,家長肩上的擔子也終於卸了下來,這其中的滋味相信很多人都有深刻的體會。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填報志願的時候才是矛盾的巔峰期,到底是按照孩子的心愿來還是按照家長的路走?每年都會因為這件事情上演不少家庭戰爭,雙方各執己見,都認為自己的選擇才是正確的,孩子覺得這是自己的理想,人生不就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嗎?家長則不以為然,以過來者的身份告訴他們哪條路是捷徑,哪條路吃苦最多,就這架勢讓旁觀者勸架也無從下手。
教育孩子向來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隨著年齡增長,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再想著那套說一不二的做法已經不管用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看完之後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啟發。
梁思成和林徽因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著名的建築師、令人羨慕的美好姻緣、金童玉女等等,都是世人給他們貼上的標籤,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梁林二人的孩子們長大後也都非常有作為,繼承了父母良好的基因。不過今天咱們故事的主角不是他們兩個,而是他們的兒子梁從誡,講一講他是如何從「內定」的建築師變成了一名歷史學家。
出生在書香世家中的梁從誡從小就非常聰明,雖是大家少爺,但是在讀書上非常用功,平日裡閒暇時更是經常待在書房裡一看就是一整天。梁氏夫婦對這個兒子非常的喜愛,更是堅信以梁從誡的實力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建築系,從此繼承父母衣缽。但是天公不作美,就在大家都滿懷希望得到清華錄取的通知時,外人傳來消息:梁從誡並未考上清華建築系,兩分之差無緣清華。這一消息對於梁實夫婦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怎麼會呢?懷揣著心中的疑惑,林徽因去複查了兒子的試卷,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哪是什麼意外錯失兩分,明明就是梁從誡故意而為之。「我一點都不喜歡建築,我喜歡的是歷史。」這是梁從誡在試卷後面寫下的話。
面對父母的期盼、無形的壓迫,梁從誡選擇了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反抗。看完試卷後的林徽因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從未考慮過兒子的喜好,只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他身上,雖然對於梁從誡不上清華建築系這件事她仍不能釋懷,但是現在大局已定,清華建築系是肯定上不了的,索性尊重兒子的意願,讓他去選擇他喜歡的歷史系。
即使是學識淵博的名人,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有著普通人的態度,這個情況不正是咱們現在很多家庭正在面臨的嗎!但是很多家長都沒辦法做到林徽因那樣尊重孩子的想法,而是一個勁兒的想著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不可否認家長都沒有壞心,都是出對孩子的愛,但是一定要用這種方式嗎?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