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直播翻車:出來賺錢,必須要又當又立

2020-08-24     媛創課堂劉媛媛

原標題:鄭爽直播翻車:出來賺錢,必須要又當又立

直播翻車

鄭爽又一次因為情緒,上了熱搜。

29歲生日的前一天,策劃一場大型的帶貨直播,快手官方還給了百億補貼。

順利的話,晚上6點30播,播到零點,到生日了,剛好接受一波粉絲祝福,下播。

出鏡也漂漂亮亮。

明星直播翻車有很多種:賣的不好的,直播間黑粉多的,價格說錯的。

鄭爽則不同:她在直播間哭了。

話里話外的意思,是不知道會有兩位男女主持人,而這兩位一直在用力賣貨,催促下單。

這讓她很不舒服,因為她希望的是,單純跟粉絲聊聊天,好物推薦為主,帶貨為輔。

粉絲需要就買,不需要就別買,理性消費

但只要開了直播,就不是她能控制得了。

鄭爽在後來幾乎叫停了直播,表達的大意是:我不舒服,也不接受這樣的銷售行為。

評論當然會炸,昨天當晚,熱度就上去了,一直持續到今天。

對鄭爽最狠的評論,其實不是「你演技不好」「你不好看」「你脾氣不好」。

而是直接說她生病了,有精神病。

這看似擔心的語言,其實直接把她推入了輿論的深淵。

你有病了,所以你說的所有話,都不用認真去聽。

又當又立

為什麼我想說說這件事。

關於這件事,爭議點很多。

一方說,直播間臨時加了很多鄭爽不知道的產品,她才不滿的。

另一方說,任何商品的直播連結,都得三天前跟官方報備,不可能臨時加。

一方說,一個產品坑位費5-20萬,鄭爽公開說業績跟她沒關係,是枉顧商家利益,沒有職業操守。

另一方說,鄭爽根本沒收錢,反倒是貓妹妹團隊要收費。

未知全貌,不好置評。

我只是想說,我好像能理解鄭爽。

不是粉絲,不了解她的全部,只說這件事。

當藝人就是這樣,在商業和自我的夾縫中找到位置,做得多了,就是商業化,做得少了,就是不帶貨。

鄭爽看上去非常糾結,她做了直播帶貨,但是她希望事情控制在自己的可接受範圍內:

我只說我喜歡用什麼,你們自願下單。

這讓我想起來前幾天,有個數學課來找我做推薦。

我研究了一下課程,覺得挺好,可以推薦,優點缺點,我都做好了功課。

結果助理跟我說,媛姐,甲方說不用你介紹,他們想讓一個主持人在我們直播間來講這個課。

我非常不願意,因為我不知道她會說什麼,會不會對我的觀眾造成誤導。

在反饋了我的意見之後,助理給我丟了一段截圖。

大概意思是:

我們跟xxx(大明星)合作過,都沒有這麼多事。

出來直播了,想賺錢就別那麼多堅持。

有那麼多堅持,就不要出來賺錢。

這不就是大家常說的話嗎?

你怎麼又當又立啊。

可為什麼就不能又當又立呢?

我想賺錢,肯定的,我要養活公司的全部員工,要交昂貴的寫字樓租金,要發年終獎。

但是我不是什麼錢都想賺。

在直播間講書,我們是不收坑位費的,就是不想有銷售壓力,勸說那些不應該買這本書的人,去花冤枉錢。

出來這幾年,我最佩服那些又當又立的。

住自己的原則,畫好自己的底線,在這個之上,去拿到自己應有的回報。

商家說你不夠配合,觀眾又說你太商業化。

夾在這中間的人,會做很多覺得不應該的事情。

慢慢的,就失去初心了。

三點反思

在鄭爽這件事情上,我反思了很多事情。

最主要的一點,你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滿。

第一,要表達情緒,但不能把情緒當武器。

網上有這樣一段總結:

言語上拆台;

打斷主播介紹產品,要聊音樂;

自顧自拿手機照鏡子,伸懶腰,消極應對。

最初在微博上傳播的那一小段視頻也是這樣。

沒有前因後果,就是鄭爽在發脾氣。

但你發現了沒,她的情緒是因為她感覺到了不舒服。

用情緒去抵抗,是她表達自己不滿意的一個方式。

這種做法,比較幼稚。

像不像和男朋友吵架時,對方做了一堆對不起的事情,你大鬧一場,然後所有人都在指責你的方式不對。

商業社會,是成年人的遊戲。

以拆台、玩手機、伸懶腰這樣的方式傳達不滿,等對方意會,很難辦。

男主持在事後解釋中也提到,自己沒有及時體察到小爽在直播中的情緒。

第二,表達不滿沒有用,解決問題才有用。

鄭爽說疲憊。

男主持安慰:還有一個小時我們就切蛋糕了,我剛剛看到蛋糕已經拎進來了。

主持人小心翼翼引代言口紅的話題,她沒接。

男主持被迫把話接了過來,在手上試口紅,拋簡單的問題給她,她依舊不接。

看她情緒不好,說請小爽去休息一下吧。

她說:不好意思,你可能需要離開一下了。

主持人看她對帶貨很抗拒,把節奏帶到聊天上:那我們看看彈幕,看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要問的問題,聊聊天。

沒用。

主持人說:粉絲都很心疼你。你辛苦了。

活躍氣氛:公屏扣一波小爽加油。

沒用。

主持人順著她強調:大家需要就買,不是說一定要買。

主持人聽她講自己壓力大,鼓勵道:你在大家心中,是最棒的榜樣。

還是沒用。

她突出自己的委屈感:真的覺得很反感,真的反感,真的忍不住的反感。

高頻詞:我不舒服。

鄭爽真的太像孩子了,但這也是某些人愛她的原因。

我朋友是鄭爽的鐵粉,注意,不是那種罵人的粉,是理智的愛。

她說,那麼多明星都學會了把自己包裹起來,隨波逐流,但鄭爽還在掙扎、糾結和嘗試真誠,很可貴。

可這樣下去會很受傷。

表達不滿沒有用,你要明確告訴大家,接下來你的訴求是什麼。

孩提時代,我也經常跟媽媽慪氣,慢慢地發現,媽媽其實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麼。

要學會明確表達,自己的訴求。

「請主持人給我一個說話的機會」

「希望我的直播間裡,別再出現必須買!快下單!這樣的詞語」

「希望主持人可以離開一下直播間,我有幾句話想對我的粉絲說」

等等。

你得說你想要什麼,大家才知道怎麼做。

成年人的情緒不值錢。

情緒爆發完了,自己要彎腰去撿起來地上的碎片。

喊停直播之後,應該先向主持人道歉:我知道這是你們的工作,因為我的一些個人堅持,造成你們工作的終止,非常抱歉。

再向粉絲抱歉:一直被催促下單,肯定給你們帶來了不舒服的感受,很對不起。

最後解釋自己的立場:我和商家在洽談的時候,並沒有去簽訂必須賣多少的任務,所以我想要堅持自己的推薦方式,讓大家遵從內心去下單。

第三,事前掌控,就不會事中失控。

後來那個主持人,還是來了我的直播間。

本來已經不合作了,但是甲方的另外一個渠道找到了我們,堅持要合作。

那個人情商很高,我們一起討論了一下,我的擔心到底是什麼。

我說,沒別的,就是不想有人對我的觀眾亂說。

最後,我們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在合同中說明,對方可以說什麼。

如果對方說了超出這些的話,我隨時可以喊停。

就這樣,我們實現了合作。

當天的場面不算失控,主持人倒是沒說什麼過分的話。

除了話有些多。

等到他們離開了,我又和觀眾強調了一下實際情況,就結束了。

最怕的就是,事先就不情願,不情願化成了牴觸,牴觸變成情緒,一觸即發。

應該先說明的,就不要後面解釋。

如果這件事情能好好處理,就成為了一個典型的正面案例。

很可惜,現在網上除了謾罵就是謾罵。

從鄭爽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不會表達,也不夠理性,最後把事情搞砸的人。

她們很委屈,別人也委屈。

本來是好意,結果沒有人占到了便宜。

這又一次提醒我,在這個社會上,你想堅持點原則,你想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第一個需要的,反而不是人品。

而是能力。

我們都需要修煉這種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個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f3I3QBURTf-Dn5h1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