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起源於上世紀中葉的歐洲,,在中國興起於本世紀初,以豐富多樣的產品,便宜的價格、更新的快速,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但是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報道,快時尚不再時尚,關店潮仍在繼續。前門大街快時尚品牌優衣庫、ONLY、ZARA等紛紛退出,近期前門大街最後一家快時尚品牌H&M正式撤離,此前聚集了大量快時尚品牌的北京AMP也縮小了快時尚的比例。
當年一路風光無限的快時尚洋品牌為什麼會快速撤離呢?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表示:
首先,中國的商業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快時尚品牌本身利潤率不高,選址多為核心時尚商品集聚地,租金奢侈,即便降價促銷,也很難實現營收。即便把銷售放在電商平台,但作為國際快時尚品牌價格也不能壓的太低,線上的價格競爭壓力非常大,快速時尚的洋品牌在中國的商業形態中受到了線上線下的雙重夾擊。
第二、中國本土快時尚品牌迅速崛起,在質量、款式、價格定位、營銷手段已經不輸於國際品牌,更適合中國市場和中國人品味,衝擊著外來快時尚品牌。
第三、洋品牌在中國水土不服,很多國際快時尚品牌對中國有很強的偏見,以自身的傲慢不去適應中國市場,不去適應中國人的口味和中國的時代發展。
胡景暉表示,中國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舉辦大型進口商品博覽會的國家,實際上,中國對國外是沒有傲慢和偏見的,我們非常的自信,非常的寬容,不斷的敞開大門,希望引進國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讓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更豐富多彩。可惜的是這些國外品牌進到中國賺錢,還擺著一副傲慢與偏見的態度,甚至還屢屢觸及中國的價值和國家原則的底線,那麼經營慘澹,撤出中國市場,也是早晚的事情。
第四、中國人民的眼界和審美能力極大提高,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很多老百姓特別是80後和90後的眼界更開闊,思維更靈活,創意更跳躍,更清楚什麼是國際潮流,所以這些快時尚品牌相對又落伍了。
以前中國人對西方的時尚和價值觀非常新鮮,一進入中國市場就非常受歡迎,隨著中國人眼界的開闊對國外品牌沒有那麼崇拜和稀罕了,更多的年輕人越來越願意穿漢服,很多城市也開了漢服館,很多有品位、帶有中國文化思想元素的原創服裝在大商場銷售,在時尚領域也掀起了一股中國風。
胡景暉大膽猜測,今天是快時尚洋品牌的衰落,用不了多久就是奢侈品洋品牌的衰落,原因是相同的。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不可阻擋的中國崛起的歷史潮流中,中國文化將以更豐富的形式向世界傳播,引領人類時尚潮流,包括喜劇、影視、音樂、書畫等文化,中國人將站在世界時尚界的舞台,宣揚大國精神和民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