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工程質量通病預防與控制

2019-12-19     碩碩通

一、抹灰工程的概念


抹灰是將各種砂漿、裝飾性水泥砂子漿等塗抹在建築物的牆面、地面、頂棚等表面上。

抹灰工程是最為直接也是最初始的裝飾工程。


二、抹灰工程的組成與分類


抹灰一般分為三層,即底層、中層和面層,如圖所示,(不能少於兩層底層、面層)。

底層主要起與基層粘結和初步找平的作用;中層起找平的作用;面層起裝飾的作用。

一般抹灰所用的材料有:水泥砂漿、水泥混合砂漿、聚合物水泥砂漿、膨脹珍珠岩水泥砂漿、石灰砂漿、麻刀灰、紙筋灰、石膏灰等。



抹灰--一遍成活,抹灰空鼓

原因分析

基層處理不好,清掃不幹凈,牆面澆水未保持濕潤或不勻。

一次抹灰太厚或一遍成活(干縮率較大),及各層抹灰間隔時間太短,使用過時灰。

砼構件與砌體介面處未認真鋪設鋼絲網。

夏季施工砂漿失水過快或抹灰後沒有適當的噴水養護等。

防治措施

抹灰前,應將基層表面清掃乾淨,砼表面凸出部分先剔平刷凈,對於蜂窩、凹窪、缺棱掉角處,宜在水泥摻加建築膠先刷一道,然後用1:3水泥砂漿分層修補,加氣混凝土砌塊牆和砼牆面宜先刷摻水泥重量20%的建築膠的素水泥漿一道或拉毛,隨刷隨抹灰,基層應提前一天澆水,澆透澆勻,讓基層吸足水分。

水泥砂漿抹牆麵灰應是三遍成活(即7厚1:3水泥砂漿打底兩次成活,7厚1:3水泥砂漿找平、掃毛,6厚1:2.5水泥砂漿罩面、壓實、趕光),各層間隔時間宜在4小時以上(終凝後),砂漿應隨拌隨用,控制在3小時內用完,嚴禁使用過時灰。

砼構件與砌體的介面應先刷一道水泥摻建築膠然後鋪寬度不小於150㎜、直徑不少於0.8㎜的鋼絲網釘牢,立即抹灰,不得在漿面乾燥後再抹灰。

待抹灰層終凝後適當的噴水養護,養護時不得少於7d,抹灰層在凝結前應防止風乾、暴曬、水沖和振動,保證各層有足夠的強度。

見OA《重慶公司工程部牆面抹灰、室內樓地面空鼓開裂施工控制工程技術導則 》。


抹灰--陰陽角不順直,過梁不水平

原因分析

抹陰陽角時,操作不正確。

過梁下口未找水平線。

防治措施

抹陰角貼垂直靠尺時,抹完一面起尺後,抹另一面時應靠尺垂直,用線墜復檢垂直度,陰角交接處的水泥砂漿分兩次完成罩面操作,在靠近陰角處在底子灰上彈垂直線作為抹直的依據,然後抹另一麵灰,分兩次抹灰解決陰角不垂直、順直的問題。

抹過梁下橫邊水泥砂漿時應按房間牆面水平線找過梁下口的水平,然後依照此水平線靠尺抹灰,而不應該從板底向下量。


抹灰--開間尺寸超標

原因分析

抹灰前未認真檢查房間的對角線、開間、進深尺寸,不按規定打粑、沖柱、使房間不方正。

防治措施

室內抹灰前,必須對砼、砌體牆面進行檢測,在房間地面彈「十字線」找方、確定灰靶厚度,保證房間的開間、進深等凈空尺寸。

室內牆面抹灰前應對房間方正尺寸進行檢查,根據偏差值,在踢腳線(距樓地面150㎜)位置打粑@2000㎜,再複查房間抹灰打粑的尺寸,無偏差後依據打粑的實際厚度沖牆面抹灰厚度的豎向柱。


三、抹灰施工的基層處理


1、抹灰前認真做好基層處理:

不同材料基體的交接處掛加強鋼絲網:框架結構混凝土柱、剪力牆及梁與後砌築的填充牆接縫處應採取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宜採用加強鋼絲網,加強鋼絲網與各基體的搭接長度不應該小於100mm。。

將基層表面清掃乾淨,腳手架孔眼填堵嚴實,牆表面凸出部分要事先剔平刷凈。抹灰前牆面掛的殘餘砂漿、灰塵、油污、等清理乾淨。對缺棱掉角的部位,用1:3水泥砂漿摻水泥重20%108膠拌均層抹平,每遍控制厚度宜在10mm,待灰層凝固後澆水養護。

對加氣混凝土基層,要求滿掛鋼絲網、拉毛,以增加粘結作用,減少砂漿的收縮應力 。

用1:1水泥砂漿內摻用水量20﹪的膠均勻掃毛一遍

·甩漿漿料配合為1:1水泥砂加801膠(膠用量為水重15%~20%);

·甩漿後養護7天,經強度和密度驗收合格後,才能進行抹底層灰;

·甩漿需滿足強度要求,以較用力毛刺不脫落為準;

·甩漿需滿足密度要求,要求不得出現大於4cm2的空白區,

終凝後澆水養護,直至水泥砂漿疙瘩全部粘滿混凝土光面上,並有較高的強度(用手掰不動)為止。

2、基層牆面在抹灰施工前應澆水,要澆透澆勻,保證澆水深度入牆8~10MM,磚牆要提前一天澆水兩遍以上,加氣混凝土牆吸水的速度先快後慢,吸水慢而延續的時間長,應增加澆水的遍數,使抹灰層有較好的凝結硬化條件,不致於在砂漿硬化的過程中水分被加氣混凝土吸走。

3、找規矩、做灰餅:按照基層表面垂直度和平整度情況,用一面牆做基準先用方尺規方。然後用1:3水泥砂漿做成灰餅。底層及面層抹灰:在牆體濕潤情況下進行抹底灰。一般需要衝完筋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進行抹灰, 抹時薄薄抹一層,不得漏抹,要用力壓使砂漿擠入細小縫隙內,接著分層抹灰抹平至沖筋一平,再用大槓或靠尺板垂直水平刮找一遍,並用木抹子搓平並用塑料抹子再壓一遍水光;控制抹灰厚度,抹灰總厚度不能大於3cm,如果超過3cm時採取加強措施。抹完一面牆時開始質量檢查,檢查底子灰是否抹平整,陰陽角用2m長拖線板檢查檢查垂直度和平整度情況,用方尺檢查陰陽角方正情況,如果垂直及平整度偏差超出驗收規範規定範圍內的及時整改。重點檢查陰陽角垂直、方正、門窗洞口上皮標高是否統一高度.

4、採取措施使抹灰砂漿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一定的粘結強度。

摻加石灰膏或塑化劑,提高砂漿的保水性。

摻入乳膠、TG膠等提高粘結力。

5、底層與中層的砂漿配合比應基本相同,以免在層間產生較強的收縮應力。

6、門窗框邊要認真的塞縫,要採取措施保證與牆體的連接牢固,加強成品保護,施工中不碰撞門窗。

7、分層抹灰的不能超過規定的厚度,凡大於9MM的分層厚度均應分層抹灰,分遍成活。

8、抹灰層在凝結硬化前應防止快乾、水沖、撞擊、剔鑿。保證抹灰層增長到足夠的強度。

9、內牆面抹灰要一次到底,避免根不平。

10、養護:抹完灰後12小時後開始用噴壺噴水養護,每天不得少於兩次。

11、成品保護,抹完灰後的牆體上面不得亂畫、不得隨意開水管、暖管、電氣線管槽,不得污染牆面。


四、一般抹灰的施工工藝


一般抹灰常用工具



一般抹灰的施工工藝為

基層處理——做灰餅、沖筋——抹底層灰——(抹中層灰)——抹罩麵灰。

(1) 做灰餅、沖筋

抹灰操作應保證其平整度和垂直度。施工中常用的手段是做灰餅和沖筋。如圖6.3所示。

做灰餅是在牆面的一定位置上抹上砂漿團,以控制抹灰層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厚度。

標筋(也稱沖筋)是在上下灰餅之間抹上砂漿帶,同樣起控制抹灰層平整度和垂直度的作用。

(2) 抹底層灰

標筋達到一定強度後(刮尺操作不致損壞或七至八成干)即可抹底層灰。

抹底層灰可用托灰板盛砂漿,用力將砂漿推抹到牆面上,一般應從上而下進行。

(3) 抹中層灰

底層灰7~8成干(用手指按壓有指印但不軟)時即可抹中層灰。

操作時一般按自上而下、從左向右的順序進行。

(4) 抹面層灰

在中層灰7~8成干後即可抹罩麵灰。先在中層灰上洒水,然後將面層砂漿分遍均勻抹塗上去,一般也應按從上而下、從左向右的順序。抹滿後用鐵抹子分遍壓實壓光。

(5) 陰陽角抹灰

用陰陽角方尺檢查陰陽角的直角度,並檢查垂直度,然後定抹灰厚度,澆水濕潤。

用木製陰角器和陽角器分別進行陰陽角處抹灰,先抹底層灰,使其基本達到直角,再抹中層灰,使陰陽角方正。

(6) 頂棚抹灰

頂棚抹灰的順序宜從房間向門口進行。

抹底層灰前,應清掃乾淨樓板底的浮灰、砂漿殘渣,清洗掉油污以及模板隔離劑,並澆水濕潤。

抹底層灰時,抹壓方向應與模板紋路或預製板板縫相垂直,將砂漿擠入板條縫或網眼內。

抹中層灰時,抹壓方向應與底層灰抹壓方向垂直。抹灰應平整。



五、室內抹灰操作工藝流程



六、內牆加強網的鋪設


(1)不同材料介面的牆體,必須增設30cm寬加強網。採用抗鹼玻纖網片,則用水泥砂漿底灰抹平,再將網片平整壓入砂漿內;鋼絲網與不同基體的搭接寬度每邊不小於100㎜。鋼絲網片的網孔尺寸不應大於20mmх20mm,其鋼絲直徑不應小於1.2mm,應採用熱鍍鋅電焊鋼絲網,並宜採用先成網後鍍鋅的後熱鍍鋅電焊網。鋼絲網應用鋼釘或射釘加鐵片固定,間距不大於300mm。

(2)在填充牆上剔鑿設備孔洞、槽時,應先用切割鋸沿邊線切開,後將槽內砌塊剔除,應輕鑿,保持砌塊完整,如有鬆動或損壞,應進行補強處理。預埋管、線槽處,剔槽深度應保持線管管壁外表面距牆面基層15mm,必須用1:3水泥砂漿分兩次掛網抹壓密實;對有三根以上預埋管線的線槽,用C20細石砼灌實後,再鋪掛鍍鋅鋼絲網片(管槽兩側各壓150cm寬)抹灰即可。

(3)配電箱、消防箱體背後空間尺寸小於4cm的採用水泥砂漿掛鍍鋅鋼網分層抹灰即可;箱體背後空間尺寸4-10cm,用C20細石砼支模澆灌嚴實後,再滿鋪掛鍍鋅鋼絲網片抹灰即可;當箱體背後空間尺寸>10cm,可用磚補砌後,掛鍍鋅鋼絲網片分層抹灰即可。

(4)施工洞口、門窗洞口、後置箱體洞口處,應增設20cm寬的加強網片(內嵌10cm),且抹灰介面距洞口留設10cm寬,與洞口最後一次抹灰收口。

(5)蒸壓加氣混凝土塊材砌體,為防空鼓、龜裂鋪掛的加強網片,宜擱置在表面壓入砂漿面層,達到「見格不見網」的效果即可。嚴禁設置在底層(先鋪掛網片後抹灰),嚴禁用砂漿粘貼抗鹼玻纖網於牆上。

(6)牆面抹灰總厚度超過35mm時,應採取加設鋼絲網等抗裂措施。

(7) 牆體抹灰完成後應及時噴水進行養護。


七、內牆抹灰通病分析及預防


1、牆體與門窗框交接處抹灰層空鼓、裂縫、脫落:

現象:由於門窗開啟的振動,門窗框兩側牆面出現抹灰層空鼓、裂縫、脫落。

原因:

1)基層處理不當;

2)砂漿品種選擇不當;

3)操作不當,預埋木磚(件)位置.方法不當

預防:

1)木磚尺寸、數量及位置應適當,根據有關要求留置;

2)專人負責門窗框塞縫的工序;

3)對基層進行處理;

4)選用正確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工藝,合理安排施工順序。


2、磚牆、砼基層抹灰空鼓、裂縫

現象:在不同基層牆面交接處,基層平整度偏差較大的部位,牆裙、踢腳板上口

及線盒周圍等與砌體相交處出現空鼓、裂縫

原因:

1)基層處理不幹凈;

2)配製砂漿盒原材料質量不好;

3)基層平整度差;

4)線盒等的安裝在抹灰後;

5)抹灰順序不對

預防:

1)抹灰前對基層進行處理

2)抹灰前牆面澆水;

3)確保牆面的平整度;

4)講究線盒的安裝工序;

5)砂漿的和易性好


3、抹灰面不平,陰陽角不垂直、不方正。

現象:牆面抹灰後,抹灰面平整度陰陽角垂直和方正達不到要求

原因:抹灰前沒有按規定找方、掛線、做灰餅和沖筋,沖筋用料強度較低或過早進行抹灰;沖筋離陰陽角距離較遠。

預防:

1)抹灰前,按規定找方,橫線找平,立線吊直彈準線和牆裙線;

2)檢查牆面的垂直度

3)沖筋的材料合格,布置合理

4)抹灰工序正確;

5)檢查抹灰工具;

6)抹陰陽角時隨時檢查角的方正,及時修正。


4、混凝土頂板抹灰空鼓、裂縫:

現象:砼現澆樓板底抹灰易產生不規則裂紋;預製空心樓板抹灰易板縫產生縱向裂縫及空鼓。

原因:

1)基層不幹凈,砂漿配合比不當;

2)預製樓板兩端與支座處結合不嚴密;

3)灌縫用砼水灰比過大或未達強度就加載

預防:

1)樓板端頭與支座處要緊密結合;

2)預製樓板灌縫講究一定工藝及規定要求;

3)專人養護;

4)清理基層垃圾;

5)抹灰前,對頂板洒水濕潤。


5、牆裙、水泥窗台產生空鼓.裂縫

現象:尤其在牆裙或窗台同大面牆抹灰交接處。

原因:

1)牆面未處理乾淨;

2)砂子含泥量大;

3)砂漿配合比不准;

4)工序間隔時間太短;

5)壓光時間未掌握好;

6)砂漿早期受凍等。

預防:

1)不宜採用強度等級過高的水泥;

2)水泥砂漿配合比不好或不同配合比砂漿混用;

3)底層砂漿在終凝前不准抹第二層砂漿;

4)掌握好各層的施抹壓光時間;

5)建議先抹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後抹石灰砂漿。


6:抹灰面不平、陰陽角不垂直、不方正

原因及辦法:

1、抹灰前應認真掛線,做灰餅和沖筋,使沖筋交圈,陰陽角也要衝筋、順槓、找規矩。

2、分層抹灰時,中層必須找平,為罩面質量提供條件。

3、施工過程中用方尺及托線板檢查陰陽角,發現問題及時返工。

4、陰陽角的砂漿稠度要小,要用陰陽角抹子上下抽平,儘量多壓幾遍。


7:牆面接槎有明顯的抹紋,色澤不均勻。

原因:

1、牆面沒有分格或分格過大,抹灰留槎的位置不當。

2、沒有統一配料,砂漿的原材料不一。

3、基層或底層的澆水不均勻,罩面壓光操作不當。

辦法:

1、抹灰時應把接槎的位置留在分格處或陰陽角、落水管處,並注意接槎部位的操作,避免發生高低不一、色澤不勻等現象。

2、室外抹灰稍有抹紋,在陽光下看就很明顯,影響牆面的外觀效果,因此室外抹水泥砂漿牆面應做成毛面;用木抹子搓毛面時,要做到輕重一致,先以圓圈形搓抹,然後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以免表面出現色澤深淺不一,起毛紋等問題。


8:牆面空鼓、裂縫

主要原因:

1、基層處理不好,清掃不凈,澆水不勻、不足。

2、不同材料交接處未設加強網或加強網搭接寬度過小。

3、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砂漿配合比不當。

4、牆面腳手架眼填塞不當。

5、一層抹灰過厚,各層之間間隔時間太短,干縮率較大。

6、養護不到位,尤其在夏季和冬季施工時。

預防措施:

1、基層應按規定處理好,澆水應充分、均勻。

2、按要求設置並固定好加強網。

3、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嚴格按配合比配合和攪拌砂漿。

4、認真填塞牆面腳手架眼。

5、嚴格分層操作並控制好各層厚度,各層之間的時間間隔應充足。

6、加強對抹灰層的養護工作。


9、抹灰面不平,陰陽角不垂直、不方正

主要原因:

1、抹灰前沒有事先按規矩找方、掛線、做灰餅和沖筋 ,沖筋用料強度較低或沖筋後過早進行抹面施工;

2、沖筋離陰陽角距離較遠,影響了陰陽角的方角

預防措施:

1、抹灰前按規矩找方、橫線找平,立線掉直,彈出準線和牆裙線。

2、先用托線板檢查牆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決定抹灰厚度。

3、沖筋後的時間把握,不宜過早也不宜過遲。

4、經常檢查修正抹灰工具。

5、抹陰陽角時應隨時檢查角的方正。

6、嚴把材料的質量

7、接槎位置應留在分隔條處或陰陽角處

8、陽角抹灰應用反八字尺的方法操作

9、室外抹水泥砂漿牆面宜做成毛面,用木抹子搓抹毛面時,要做到輕重一致,先以圓圈形搓抹,然後上下抽拉方向一致。


10:牆面空鼓、裂縫

主要原因

基層處理不好,清掃不凈,澆水不勻、不足。

不同材料交接處未設加強網或加強網搭接寬度過小。

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砂漿配合比不當。

牆面腳手架眼填塞不當。

一層抹灰過厚,各層之間間隔時間太短。

養護不到位,尤其在夏季施工時。

預防措施

基層應按規定處理好,澆水應充分、均勻。

按要求設置並固定好加強網。

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嚴格按配合比配合和攪拌砂漿。

認真填塞牆面腳手架眼。

嚴格分層操作並控制好各層厚度,各層之間的時間間隔應充足。

加強對抹灰層的養護工作。


八、實測實量指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LwZIG8BMH2_cNUgU4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