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協議達成,美國立大功?這不是和平,而是更赤裸裸地出賣

2019-10-18   熊熊講武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大家基本都讀過,或者至少略知一二。其精彩之處在於各方勢力高潮迭起的鬥爭藝術和意志智慧的頂級較量,文學作品來源於歷史史實,而我們身邊經歷的就是歷史。

如今在敘利亞戰場上就在上演著一出出大戲,各方勢力爾虞我詐的背後,是人類鬥爭藝術和本性的絕佳展現。

10月17日,筆者根據當時所掌握的的情況,寫了《敘利亞版「五軍之戰」:美國可能被耍了,庫爾德人成最大輸家》一文。基本將當前土耳其出兵敘利亞庫區的來龍去脈及各方訴求理清了一些。

而戰局的發展在10月18日再度出現戲劇性的一幕:美國副總統彭斯抵達了土耳其安卡拉,與土達成了在戰區停火120個小時的協議。

這次的協議不是戰爭的停止,也不是美國人立的大功,而是更加無恥的出賣,而且此協議背後凸顯的是美國在敘利亞戰略指導上的極度混亂與對立。

我們先來瞧瞧協議本身的內容:

庫爾德戰士

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說法(也是媒體主要報道點):土耳其同意在敘利亞庫爾德人地區停火120小時,如果庫爾德武裝離開邊境30公里外,那麼這一期限還會更長。

彭斯特彆強調:這一協議結束了暴力。

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則強調:這不是停火,而是暫停。土耳其已經從美國那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土軍將在敘利亞境內建立約20英里(約合32公里)縱深的「安全區」。

綜合兩方的說法,那麼我們中和一下得出的結論是:土耳其停火120小時的前提是——庫爾德武裝撤離邊境30公里,這實際上使得土耳其不戰而屈人之兵,其自然願意停火120小時讓庫族撤走。

土軍士兵

但也暗含了另外一層意思,如果庫族不那麼干,那麼土軍的行動仍將繼續。

我們知道,土耳其的戰略訴求是土敘邊境30公里縱深不得出現庫爾德武裝,其空白將由流落於土國境內的100萬敘利亞難民填充,以在土敘兩國之間形成一條非庫爾德人聚居帶,隔離其聯繫。

土耳其在行動之初與俄羅斯進行了深度溝通,並由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溝通。

三者實際上在處置庫爾德人問題上有一致的利益點。

土軍裝甲部隊

對土耳其來說,庫爾德人武裝的壯大不可容忍,如果敘庫的強大引爆土國上千萬庫爾德人的武裝鬥爭,那麼土耳其將陷入大亂;

對敘利亞政府來說,庫爾德武裝在內戰初期反叛政府的舉動,及引入美軍並裂土分疆的行為(實控敘國土30%,並獨占油氣區)不可容忍;

對俄羅斯來說,美國及其代理人在敘利亞的存在同樣不可接受,將使得俄軍事干預敘利亞內戰的戰果成色大為下降。

敘軍老虎部隊

所以我們就看到目前看似詭異,但實則正常的一幕:

敘利亞政府軍趁著庫爾德人求援的機會大舉進軍庫區,控制了諸多要點和城市,而土軍與敘軍互不衝突,打來打去的還是庫爾德人和土耳其偽軍。

可以說現在的情況是土軍、敘軍及一部分俄軍在搶占原庫區,後者仍處於懵逼的狀態——越打地盤越小,越打越不對勁。

那麼曾經站在庫爾德人背後的美國是什麼情況?

說好了撐腰的,怎麼突然跑了?跑了之後怎麼又宣稱要制裁土耳其,制裁尚且沒影兒,如今副總統又協商出了停火協議呢?

本文我們重點聊聊美國和敘利亞庫爾德人關係的來龍去脈及矛盾的態度。

庫爾德人分布區域

庫爾德人是中東第三大民族,但卻沒有獨立建國。其總人口達到3000多萬人,約1800萬分布於土耳其、700萬分布於伊朗、500萬分布於伊拉克、150萬分布於敘利亞,此外還有零星人口分布於其他國家。

以上人口,可能不同媒體有不同版本,但基本排序不變,敘利亞庫區人數最少,而且150萬基本是確實數字。

一戰後庫爾德人曾被允諾獨立,但其利益被大國出賣,此後淪為如今四國分治的局面。庫爾德人有強烈的獨立建國需求,因此上述各國對其鎮壓十分嚴厲。

庫爾德武裝

敘利亞庫爾德人在四國中人口最少,其占本國人口的比例同樣不到十分之一,在敘利亞屬於少數族裔,長期掀不起水花。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察覺機會到來的庫族也舉兵四起,並一度與叛軍聯合,意圖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後,成為一方諸侯。

敘庫的大夢隨著2014年極端武裝「伊斯蘭國」的崛起而破滅,後者具備極強的戰鬥力,其對庫爾德人沒有好感,一路大舉進攻,敘庫有被滅族的危險。

強大的美國空軍也「攔不住」極端武裝對伊拉克的進攻?

當時美國是歐巴馬政權,其組成了所謂的國際聯軍打擊「伊斯蘭國」。實際上這個極端武裝的壯大與美國有莫大的關係,有猜測認為其誕生之初就有美國等國家的暗中支持。

美國希望通過這個組織推翻敘利亞政權,並且實現自己在伊拉克的部分利益。但美國並不能控制其全部派系,而且「伊斯蘭國」暴露出了極端反人類的罪行,使得美國不敢與其關係過密。

曾經的敘利亞自由軍爛泥扶不上牆、「伊斯蘭國」既極端又失控,為了培養代理人干預敘利亞,鉗制俄羅斯,美國注意到了敘利亞庫爾德人武裝。

庫區的美軍特種兵

敘庫對於美國伸來的橄欖枝非常興奮,二者一拍即合。

隨之到來的是大量的美元、武器,和美軍的空中支援,敘庫獲得了重生。

請注意,美國空中支援庫爾德人的開始時間是2014年10月,此時敘利亞政府軍已經瀕臨崩潰,對美軍進入該國的軍事行動只能口頭上抗議;而由於打擊的是極端武裝,因此美軍的軍事行動在國際上沒有太大的反對聲音。

為什麼要注意這個時間點,因為此時俄軍尚未正式介入敘利亞戰局,而俄美當時已經在烏克蘭內戰中正式角力。為了不失守敘利亞這個重要的中東橋頭堡,俄軍也終於在2015年9月介入戰局,美軍則在兩個月後公開宣布:地面部隊進入敘利亞培訓庫爾德人。

俄軍特種兵護衛下的敘軍高官

至此,敘利亞局勢複雜化,美俄兩大軍事強國均已下場,並分別扶持不同的政治勢力。

美軍駐敘部隊約2000人左右,主要是特種兵,其中包括最精銳的三角洲部隊。美軍及美援資金、武器的到來使得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加速了整合,並混編了周圍的其他部族,形成了敘利亞民主軍(SDF)。

這支部隊與占領了幼發拉底河以東的「伊斯蘭國」交戰。

敘利亞政府軍坦克

由於當時美國能夠對該組織中的一些派別形成影響,因此該組織的主力主要是在幼發拉底河以西和伊拉克境內分別與敘利亞及伊拉克政府軍交戰,尤以戴爾祖爾和摩蘇爾之戰最為激烈。

美軍為了延緩兩國政府軍的進攻步伐,多次出動空軍「誤炸」了兩國軍隊,並造成重大傷亡,因此當時也出現了美國空軍是極端武裝空軍的說法。

而真正在幼發拉底河以東與美軍及其扶持下庫爾德人交戰的極端武裝數量並不多,很多時候美庫聯軍收復一個村莊的代價是零傷亡。直到後期碰上了一些死硬分子,其傷亡才稍大些。

於是在相對輕鬆的戰爭中,美庫聯軍迅速控制了敘利亞幼發拉底河以東幾乎全部的國土,其中包括東南部的大油田,並與政府軍隔河對峙。

當時間進入2017年,非常重大的一個情況出現了:

特朗普在當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

此人並非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而是一個純粹的商人。從其執政這幾年發生的一些事來看,不用多說,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新總統的執政理念之一是美國優先,而且由於其商人思維始終貫穿其中,很多美國的戰略行動也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

特朗普剛上任之初,國內反對聲浪很大,其精力主要集中在國內,完成權力的過渡,尚且沒有顧及到遠在天邊的敘利亞。因此整個2017年,美軍在敘利亞的戰略指導方針與歐巴馬時代沒有多大區別,而美軍也確實在敘利亞扶持成功了一方諸侯。

庫軍裝甲部隊進入拉卡

美庫聯軍在本年度拿下了極端武裝所謂的「首都」拉卡,但之後則開始奉行「養寇自重」的策略,留著一股極端武裝殘餘圍而不攻,以使得美軍駐紮在敘利亞的正當理由永遠存在。

此時實力擴充的敘庫武裝已經使得土耳其如坐針氈,也讓敘利亞政府和俄羅斯極為頭疼。

但到了2018年,特朗普總統終於坐穩了位置,其目光也投向了海外。

美軍飛彈打擊的衛星圖像

對於敘利亞方面的情況,特朗普的決策是向該國政府軍發動了一輪巡航飛彈打擊(威懾大於實際意義),以給阿薩德政權一個下馬威;另外嚴令駐敘美軍剿滅極端武裝殘餘,以美軍消滅極端武裝作為自己的一大政績。

那麼消滅完極端武裝殘餘後,駐敘美軍該怎麼辦呢?特朗普的意思是——撤軍,畢竟駐軍要花錢,而且還要援助庫爾德人。美國人的錢,憑什麼給你庫爾德人花!

是不是典型的特朗普思維?

至於美國在敘利亞的政治存在、鉗制俄羅斯的戰略意圖、駐敘美軍的升官發財,這些東西特朗普沒有考慮,也不以為然。

2018年12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美軍將撤出敘利亞,理由是極端武裝已被消滅,美軍沒有必要繼續在敘利亞留駐。

從後來的信息來看,特朗普這一宣布沒有跟軍方探討過,甚至沒有跟自己的團隊商量過,就貿然宣布了。

結果特朗普遭到了政界及軍方的強烈不滿,時任國防部長的馬蒂斯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遞交了辭呈。最終在遭遇極大阻力的情況下,特朗普被迫屈服。美國官方隨後的表態是美軍確實要撤出敘利亞,但只是一些非戰鬥人員,而且也不是立即撤離。

馬蒂斯

但特朗普是很惱火的,其先是宣布馬蒂斯將在第二年2月底「退休」,隨後在12月23日宣布:國防部副部長派屈克·沙納漢2019年1月1日出任代理國防部長,馬蒂斯不得不提前走人。

2018年的最後一天,馬蒂斯黯然離開了五角大樓——沒有任何儀式;第二天,負責協調多國聯盟打擊極端主義組織的總統特使布雷特·麥格克也遞交了辭呈。

馬蒂斯無疑是特朗普惱火下的一個犧牲品,其在離職信中援引美國南北戰爭末期林肯發給格蘭特將軍的電報中的一句話:別讓任何正在發生的事改變、阻礙或延誤你們的軍事行動或計劃。

言外之意是:不要讓特朗普輕率的舉動影響了正在進行中的敘利亞戰略或其他軍事行動。

美軍遇襲現場

16天後的2019年1月16日,駐敘利亞曼比季的一支美軍小隊遇襲,4人陣亡、3人負傷,成為了美軍自2014年打擊極端武裝以來的最大傷亡,此前美軍僅陣亡2人。

「已經被消滅」的極端武裝宣布對此事件負責,8天後,美軍宣布額外向敘利亞增兵,以確保「撤軍」中的絕對安全。

當時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截圖

這起詭異的襲擊實際上是在告訴外界,敘利亞的極端武裝依然沒有被消滅,而且他們殺傷了美軍。接下來合乎的邏輯就是:美軍應該繼續留下來,直到消滅極端武裝的一天,而不是撤軍。

為什麼說事件很詭異呢?

因為打了快五年的仗,極端武裝主力就打死了2名美軍;美軍撤軍的當口上,區區幾名散兵游勇就幹掉了4名美軍,這其中難道沒點文章?

當然了,我們不做陰謀論的猜測,但從結果看:美軍沒有離開敘利亞,連掩人耳目為總統圓場的行動此後都徹底取消了。

不過我們知道,特朗普是一位非常執拗的人,他暫時性的妥協不是屈服,而是為下一次反攻蓄力。

2019年敘利亞戰場的大局是:

美國扶持的庫族武裝實力愈加強大,庫爾德的核心軍力發展到了6萬人,且組建了一定規模的特種部隊、裝甲部隊,甚至其主力還完成正規軍化;

俄羅斯支持下的敘利亞政府軍高歌猛進,敘利亞中南部地區幾乎全部收復,並在前不久的哈馬北戰場獲得大勝,叛軍主力僅剩伊德利卜一隅。俄敘對庫族武裝的壯大很不滿,解決掉伊德利卜後將會對庫爾德人下手;

S400飛彈採購也是個坎兒

眼看著敘庫坐大的土耳其此時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由於美國在涉及土當局核心問題上屢屢與之針對,兩國關係降到了冰點,俄土關係則急劇升溫。

土耳其是北約軍事體系內武裝力量規模第二大的國家,而且所處位置極為關鍵,其親俄的趨勢不利於美國的戰略布局。因此如何平復兩國關係是美國在2019年度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想要恢復兩國關係,必須解決庫爾德人問題。

經過了漫長而反覆的談判,美土兩國終於在2019年10月初達成共識:土耳其可以出兵敘利亞北部庫區,建立30公里縱深的安全區。

庫爾德人護衛下的美軍裝甲車

但是請注意駐敘利亞美軍分布在這30公里內的據點土軍不得進攻,而且坐標都報給了土耳其。

美國的理想規劃是:如今的庫區面積廣大,即便割讓給土耳其30公里,庫爾德人也不至於活不下去。庫族離開了美國支持就什麼也不是,即便美國以庫族的局部犧牲來換取美土關係的修復,其也不敢反水。

更主要的是這其中沒有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什麼事兒,就是庫族退30公里、土耳其進30公里,美軍又不退,照樣可維持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照樣還有代理人實力,而美土關係則可以修復。

美庫合作

很完美的構想!可是真的如此嗎?

其實土耳其在得到美國默許進攻的信息後,同時在跟俄羅斯保持著密切溝通。

從事後戰事的發展來看,土軍根本就沒打算全部靠著自己的力量打下這30公里安全區(真打下來的話損失也會不小),而是儘可能趕跑庫族武裝,然後引入難民填充這一區域;另外俄羅斯極可能向土傳達了不希望美軍留在庫區的信息,而恰好土耳其也正有此意,因為美軍的存在非常不利於打擊庫爾德人。

10月11日晚,土軍炮擊了美軍哨所附近的一處地點,距離幾百米。據報道,美軍一度考慮還擊,但最後作罷,為了安全撤出了這處據點。

美軍裝甲車隊

土軍有美軍據點的坐標,其打著打擊「恐怖分子」的旗號實施了此次炮擊,實則是對美軍的警告。美軍不還擊也正常,你開著裝甲車去還擊重炮嗎?

如果一切正常操作的話,美國抗議土耳其的行為,但不會撤軍;土耳其如果真要趕美軍走的話,那麼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炮擊。

但不正常的事情出現了,關鍵性人物的命令改變了這一切,這個人就是特朗普。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特朗普是堅定的敘利亞撤軍派,只是受制于軍方及政界反對而一度妥協;如今軍方已經換上了不少「自己人」,恰好又有炮擊威脅到美軍生命的事件發生,索性一紙命令將戰區的美軍全部撤出。

美軍丟下的一條狗

這一命令是突然的,因為戰區的美軍甚至連飯都沒吃完就匆匆撤軍,基地里除了營房、垃圾,就剩下一條狗。這條狗面對突變的形勢,也顯得有些茫然。

說好的有限犧牲,變成了美軍跑路,庫族獨扛,這對於敘利亞庫爾德人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經過反覆抉擇後,其最終選擇投靠政府軍,意圖依靠政府軍的力量來阻止土耳其的入侵。

這顯然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但是總統的撤軍令已然實施,又能怎麼辦?

敘利亞政府軍的行動堪稱迅速,短短几天就將大批軍隊部署到了曼比季、科巴尼、拉卡等重鎮,甚至老虎部隊也渡河抵達了拉卡。

庫爾德人實力一度很強

更令庫爾德人懵逼的是敘利亞政府軍只占要點,但不打仗;對於重要城鎮曼比季被敘利亞政府軍控制,土耳其總統甚至表態:那裡只要不是庫爾德人就行。

截止目前為止,敘利亞、土耳其兩國正規軍無交戰記錄;主要是庫族武裝與土軍(主要是偽軍)作戰。

庫爾德人應該清楚,在打擊他們的問題上,敘土兩國是有一致利益點的,而自己只是沒了美國大腿可抱之後,才被迫向政府軍求援的,真能得到後者信任嗎?

而面對這一系列變局,美國終於明白點味兒了。

美軍駐敘車隊

其實站在美國的角度上,如此撤軍的確不符合其戰略利益,現在美國軍方及政界對總統的火可是非常大的,而後者還一度強調撤軍符合美國利益。在一眾的反對之下,特朗普並沒有收回成命的意思,但也做了一些安排——當然是按照特式風格來處理的。

其最初是以制裁對土耳其進行威脅,目的並不是挽救庫爾德人,而是美軍拋棄盟友這件事兒弄得太難看了,容易影響到「團結」問題,更可能使得一些「盟友」對美喪失信心,進而離心離德。美國必須要擺一擺老大的樣子,給瑟瑟發抖的小弟們打個樣兒。

沒想到土耳其不吃這套,畢竟這好幾年了,美國天天嚷嚷著要制裁,也沒見誰倒下了。

彭斯和特朗普

一招不成,再來一招。索性派出了副總統彭斯為首的團隊抵達安卡拉,名義上是迫使土耳其屈服,實則是「請求」土耳其給老大賣個面子,要不然這隊伍就不好帶了。

最初土耳其還是不給面子,埃爾多安的意思是,要談就跟特朗普談,你彭斯不夠格。但畢竟美國還是世界老大,冷靜了下才跟彭斯坐到了一張桌子上。

這麼一談就是5個小時,顯然不是在一片和睦的氣氛中才達成上述協議的。

美土車隊聯合巡邏

可大家想沒想過,這份協議看似是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發揮出了自己的作用。

但停火的實質是什麼呢?

庫爾德人撤出邊境30公里範圍內的區域。據一些信息爆出來的細節:區域內的庫爾德人還要將重武器交出來,並拆掉防禦工事——換句話說就是繳槍不殺。

換句話說這份協議鬧了半天就是美國以庫爾德人投降為代價,滿足土耳其30公里安全區的要求,來換取那區區5天的停火時間。

這種出賣,某種意義上比美軍的跑路更下作了些。

庫區的美軍哨所

庫爾德武裝實際上還想著靠美國人翻身,但對這種協議條件是難以接受的。

敘利亞民主軍(以庫爾德人為主)司令馬茲盧姆∙阿卜迪將軍稱:有關土敘邊界上停火的協議僅適用於泰勒艾卜耶德與拉斯艾因間的區域。而該地段僅占庫爾德武裝控制地邊境線的三分之一。

換句話說,敘庫願意部分屈服,但不願全面投降。而土耳其對協議的理解是庫族不撤離的話,那停火可能就不一定落實了。

如此來看這份協議除了使土耳其能更快達成自己的目標外,其實沒多大意義。難道給庫爾德人放下武器,為期5天的逃命時間就凸顯出美國努力的偉大了嗎?

庫爾德女戰士

因此協議的落實比較困難,庫爾德人的下場依舊挺慘。發展到這一步,無論邊境安全區是敘利亞政府軍還是土耳其控制,庫爾德人恐怕是要背井離鄉了。抵抗是一條路,可沒有外援、內部混亂、而且戰略眼光又短視的仗該怎麼打?

而在這份協議的背後,再聯繫到美國在敘利亞的種種決策。

不難發現美國內部決策層的混亂與對立是非常嚴重的。

就在彭斯前往土耳其同時,美國眾議院以354票對60票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一項兩黨決議,反對特朗普下令從敘利亞東北部撤軍。

翻譯過來的版本

而特朗普則在強調他給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信中嚴厲的措辭:如果你不想為屠殺成千上萬人負責,那我也不想為破壞土耳其經濟負責。

雙方激烈爭執中,特朗普稱佩洛西為「三流政客」;而佩洛西則「摔門而出」。兩位加起來超過一百五十歲的美國領導人會後互相稱對方「精神崩潰」。

或許,崩潰的不是73歲的特朗普,也不是79歲的佩洛西;而是美國國家戰略的崩潰。

而此刻,特朗普正在為協議達成後「拯救數百萬庫爾德人」而歡呼勝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