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鴻門宴」幾多罪與罰:我是一名同飲者

2019-08-12   知音

文丨章雍

山東省膠州市的建材店老闆於駿,為感謝關照生意的朋友和包工頭,擺了一桌酒請客吃飯。酒宴結束,他的老同學袁行善卻因醉駕身亡,作為宴請方,於駿陷入愧疚與逃避的兩難境地,面對袁行善家的殘局,他將做出怎樣的抉擇?

好心請客惹麻煩,大難臨頭情誼何在

時年28歲的於駿,出生於山東省膠州市,大專畢業後,在青島做了兩年銷售,後來回老家創業開家具廠。起初生意不錯,他在市區首付了一套三居室,還買了輛麵包車,用於送貨、進貨。2011年,於駿和同學崔雅慧步入婚姻殿堂,次年,兒子於偉出生,生活安穩而幸福。

2014年初,因為周邊小家具低價傾銷,於駿的生意關門大吉了。之後,他找到老同學袁行善取經,老同學告訴他:「現在房地產發展快,家裝太吃香了!」膠州鄉鎮的居民熱衷蓋樓房,家家攀比裝修,市場非常大。如果到鄉鎮去開建材批發門市,絕對是條致富好門路。

於駿很心動,他知道袁行善家境不好,前幾年,袁父腦梗更是掏光了家底。近兩年,袁行善組建了自己的施工隊,整天在鄉鎮上摸爬滾打,不僅在城郊蓋了帶院的小二樓,還在市裡貸款按揭了房子。所以,鄉鎮經濟肯定大有可為。

2014年11月,於駿在幾個富裕鄉鎮扎堆的區域,租了5間房子,開了個建材批發門市部。因為熟悉進貨流程,他所有產品都從廠家拿貨,價格跟市區的建材市場不相上下。加上袁行善介紹了不少包工頭,帶客人來買材料就給回扣,於駿的生意很快火爆起來。半年不到,就回了本,一年下來,掙了十多萬。

2016年正月初八,為答謝這些關照生意的朋友,也為了來年拓寬業務,於駿在市區一家酒店定了包間,宴請袁行善和其他包工頭。當天,氣氛非常熱烈,這十來個人大多豪爽,喝酒跟喝水似的。尤其是袁行善,本來就愛酒如命,無論是誰來敬酒,他來者不拒地說:「我乾了,你隨意!」最後,不知道大家究竟喝了多少,散場時於駿已經飄忽,回家倒頭就睡。

半夜時分,包工頭胡奇打來電話:「不得了,出大事了!袁行善喝醉酒騎電動車,撞車人沒了!」於駿的酒頓時就醒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好一會才搖醒老婆,說:「老袁死了!我得去看看,送點錢過去。」崔雅慧拚命攔住丈夫:「人已經死了,你去有什麼用?」於駿吼道:「他這兩年幫我多少?做人不能沒良心。」她說:「去看當然沒問題,可袁行善是咱家宴請喝酒出的事,你能脫得了干係?」於駿頹然地坐下。

此時參加酒席的包工頭陳海又打來電話說:「袁行善撞車死了,你看看咱們怎麼辦?今晚上喝酒的哥幾個,都在我這兒了……」老袁出事後,不光於駿兩口子慌亂,其他人也難逃干係,已開始抱團等他表態了。最後,他們商量好,一致對外說沒對袁行善灌過酒,大家就是吃飯、聊天。統一口徑後,他們才約定都帶點錢,到袁家去看看。

袁行善的妻子孫梅,看到於駿就撲過來,喊著:「你賠我老公,你賠他的命!」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真攤上大事了。當晚,袁家的鄰居也紛紛指責他:「幹嗎逼著人家喝酒,還鬧出人命。」陳海打圓場說:「我們就是吃飯聊天,根本沒誰勸酒啊!」他撒了圈好煙,把鄰居的嘴堵上了。這時,有人背著袁行善的父親過來,老人歪在椅子上老淚縱橫:「為什麼死的不是我啊?你走了,全家人可怎麼過啊?」袁行善的妻子孫梅和兩個兒子以及白髮老母親哭作一團。於駿剛想說話,陳海就使眼色給大家,讓他們將意思的錢放到桌子上,然後拉著於駿離開了現場。

回到家,於駿心裡很堵得慌,跟妻子說了袁家的慘狀,崔雅慧答應拿1.5萬元讓他去表達心意。第二天,他又去了趟袁家,靈堂已經搭起,看到袁行善的遺像於駿心裡越發難受,將錢交給帳房準備離開時,他被孫梅和她的大弟弟孫強攔住。

孫強說:「我姐夫沒了,這點錢就想了事?沒門!」無論於駿如何解釋,對方都不依不饒,甚至要動手。最後,是村裡的書記將他攔下,並鄭重地對於駿說:「你就是請袁行善吃飯的人吧?你先回去好好想想,這件事怎麼處理,也打聽打聽你應該負多大責任。」

幾番纏鬥人仰馬翻,賠償起始就沒盡頭

回到家,於駿愁眉不展地跟妻子交了底,崔雅慧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很快,家中的親朋都知道此事,紛紛給他們獻計獻策。於駿的舅舅從青島趕回來安慰外甥,說幾年前他單位也遇到過類似事情,公司賠了30萬,其他陪酒的人也賠了10多萬。於駿傻眼了:「我累死累活攢的錢全賠進去都不夠啊!」舅舅嘆道:「除非你能證明,袁行善生前沒被灌過酒。」他建議:「你先找一起喝酒的人統一口徑。這種事夜長夢多,一定儘快處理!」

第二天晚上,於駿叫上當晚一起喝酒的人,到袁行善家協商處理此事。孫梅和兩個弟弟提出讓於駿賠償30萬,其他人每人賠5萬。陳海憤然說道:「想訛我們沒門!談不攏就走法律程序,法院判多少,我們就出多少!公平公正。」孫強卻說:「我們不想打官司,也耗不起!我們諮詢過律師,我姐夫屬於酒駕,他失去行為能力後,你們應當妥善安置他或護送他安全回家。」好說歹說,他們死不鬆口,認定於駿最少賠20萬,其他人每人2萬,少一個子都甭想。扯了一整夜,最後也沒有談攏。散場前,孫強放下狠話:「你們要是不給錢,我們就天天到你們的店裡鬧!」幾天後,孫強果然帶人到於駿店裡鬧事,叫囂著不給錢,就把袁行善的牌位擺進他店裡。衝突中,於駿被人打傷了後腦勺,血流如注。直到警察趕來,對方才偃旗息鼓。

之後幾天,孫強又帶人反覆去鬧騰,於駿的生意根本做不下去。半個月後,他實在撐不住,才又找中間人約孫梅談賠償。經過這段被騷擾的痛苦日子,於駿心中的憤怒遠超過愧疚。談判桌上他跟陳海堅稱當天沒有勸酒,還扯出袁行善從17歲就嗜酒如命的老底,甚至說:「沒人勸酒,他逮住機會也不會少喝的!」

聽到這話,孫梅忍不住嚎啕大哭,孫強「騰」地起身,大聲質問:「別的不扯了!就問你們,我姐夫是不是在你這兒喝酒出事的?就算你們沒勸酒,明知道他喝多了,為什麼不送他回家?」村書記也說:「行善是家裡的頂樑柱,一大家子指望他,你們給個一兩萬就想了事,是欺負人!」他還拋出一記重磅炸彈:「聽說你們得知行善死了,不是積極去安撫他家人,而是商量著統一口徑說他自己喝的酒,沒有人灌他。」

話說到這份上,眾人再無法辯解,於駿實在不捨得拿出全部家當來賠償,但考慮到孫強兄弟天天帶人去鬧,他也沒法再賺錢了。後來,經過多番商討,他們最終簽訂了賠償協議,於駿賠償20萬,其他一起喝酒的人,每人賠1.5萬。

接下來,於駿和妻子四處找人要賒銷的建材款,得罪了很多客戶才湊齊20萬。去送錢那天,是崔雅慧第一次到袁行善家,見老的癱在床上,他的大兒子掛著鼻涕,小兒子在床上嗷嗷待哺,她心裡也不是滋味,腦子一熱說了句:「行善不在了,今後有啥困難,儘管來找我們!」於駿兩口子都沒想到,這句隨口的客氣話,竟讓他們接下來的日子,痛不欲生!

2015年4月,孫梅不請自來,說是開春了小麥要灌溉返青水、施提苗肥,要借錢買化肥和交水費。崔雅慧詫異地問:「賠的錢都去哪了?」她說:「除去袁行善的喪葬費,還了城裡房子的貸款,還要給老人治病,錢都花光了。你們可說過,我有困難就來找你們的!」望著孫梅不過倆月就白了的鬢角,想想她家的境況,崔雅慧答應晚上打烊後,給她送2000塊去。傍晚,於駿拿著錢來到孫梅家,她接過錢連水也沒倒一杯。離開時,他發現院子一角已經摞著十來袋化肥。於駿回家後,將看到的告訴妻子,崔雅慧氣急了:「要是這樣沒完沒了,她家這個無底洞,可怎麼填得滿啊?」

8月,孫梅又登門借錢:「孩子要交學雜費了,你看我先從你這裡拿上,等我有錢了再還給你。」想起上次她撒謊,於駿一口回絕,沒想到,孫梅將三輪車堵在建材門市部門口,坐在地上就嚎哭:「當初你也說了,今後我家有困難,就讓我來找你們。原來你是在糊弄我,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啊!」很快,周圍做生意的鄰居就圍了過來。孫梅見勢更大聲撒潑耍賴,崔雅慧趕緊翻出500元錢,將她打發走了。從那天起,嘗到甜頭的孫梅,隔三差五就來要錢。

恩怨盡頭竟有真情,互相扶持人間佳話

接下來一年多,孫梅不是說老人病了,就是說孩子學校要錢,連家裡養的雞得了雞瘟,也要找於駿夫婦出錢治病。他們曾試圖把孫梅趕出去,她就躺在地上裝暈。還有一次,她將癱瘓的公公放在板車上,推過來借錢看病,還揚言:「家裡沒錢了,我只能先顧倆孩子,老人的病不吃藥、不打針,就只能等死了。」於駿兩口子不敢硬來,怕孫梅把癱瘓的老人扔在他家不管,老人萬一有個好歹,他們更負不起責。

每次孫梅來要錢,於駿心裡都又恨又氣,甚至惡毒詛咒過她怎麼不出意外。崔雅慧起初覺得,一個女人操持全家不容易,後來也麻木了,甚至懊悔了多次:「都怪我當時嘴賤、心軟,被這牛皮糖黏上,這輩子都別想安生了。」那筆賠償款掏空了於駿大半家底,建材店受了很大影響,賒銷的客戶再沒上過門,當初參與酒宴的包工頭們覺得晦氣,再不跟他打交道了。

夫妻倆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經常忙碌一天,關了卷閘門後才敢鬆口氣:「還好,今天那女人沒來!」不知道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2018年小年那天,一大早,於駿兩口子準備去趕集辦些年貨,卻不料又被孫梅堵在了大門口。

於駿當場吼道:「還讓不讓人過年啊?我是沒錢給你了,你拿把刀來我們一命還一命!」崔雅慧也說:「你看中啥值錢就拿走,錢是一分都沒有了!」

孫梅卻說:「我不是來要錢,是來還錢的!」她從懷裡掏出一個大號信封:「這是兩年來,我從你這裡多要的錢,唉!這兩年,我拖累你們了!」

於駿夫婦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孫梅繼續說道:「我收了賠償款,本不該再和你們要錢。可不這樣,這兩年我家日子沒法過。孩子爺爺癱瘓在床,沒錢續命只能等死。沒辦法,我只有厚著臉皮,死皮賴臉地來找你們。我要的每筆錢都記著,就想有朝一日,有錢了再連本帶利還你們。」

崔雅慧驚訝地問:「你現在哪來的錢?」孫梅說:「我家的老宅子有人看中了,賣了,錢先拿來還你們……」她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密密麻麻記著年月日,金額。最後一行寫著:總計六萬二千六百二十元。接著,她將手裡厚厚的大信封,塞到了崔雅琴手裡,然後長舒了一口氣,退後兩步深深地鞠了一躬。

孫梅走後,於駿夫婦清點錢款,發現她竟按照銀行存款,算了利息一併放在信封中。他們找人打聽,才知道袁行善家的鄉下老宅子,因附近開發區擴建被劃入擴建的造紙廠。為能拿到更多拆遷款,袁行善癱瘓在床的老父親,也在大冬天搬回快坍塌的老宅,只為談到更多的拆遷款。

得知這些,於駿夫婦拿著那些錢,心裡沉甸甸的。正月初三,他們專程帶著禮物,去給袁老爹拜年,執意要退還幾千元利息。袁老爹兩口子和孫梅都堅持不收,說:「這是我們必須還你們的,不光是錢,還是欠你們的情。」當天,袁老爹聊起兒子,忍不住又落淚了,他說:「行善他孝順、能幹,可就是愛喝酒,是這毛病要了他的命,怪不得別人。可我們這日子,離了他太難了,要過下去只能委屈了你們,我們也心中有愧……」老人的一番肺腑之言,讓於駿無地自容,比起袁家人在如此困境下,一旦有機會,就立即還錢的擔當和骨氣,他在老同學出事後的舉動,真是太卑劣了。臨走時,他還是將一萬元錢,偷偷塞在了老人的床褥底下。

春節後,於駿拿著這筆錢,將店面的經營範圍擴大,還誠心請孫梅去建材門市看店,給她開出了3000元的底薪,以及相應的提成。如今,於駿的生意越做越好,昔日對他敬而遠之的包工頭們,也紛紛給他帶起了回頭生意。於駿和袁行善家的這段「恩怨糾葛」,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編後]在應酬宴席後有人出事,同飲者要不要負法律責任?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尤其是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酒、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酒後駕車未勸阻等情況,都是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的。儘管於駿在老同學袁行善出事後,進行了經濟賠償,讓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人生代價,但無論從法律還是人性的角度,他的經歷都給世人敲響了警鐘。親愛的讀者朋友,您是如何看待「有罪的同飲者」這個話題,又對勸酒出事有怎樣的感觸呢?歡迎您關注「真實故事在線」公眾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

編輯/錢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