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北京人的世故

2019-10-19   原鄉書院

世故,是中國人的生存之道。生活在現實中的中國人,是不能一點世故也沒有的。不過同為世故,也不盡相同。大體上說,北京人的世故是悟出來的,上海人的世故則是算出來的。

在北京,沒有人教你世故,全看你有沒有悟性,會不會悟。會悟的人,渾身都是機關,都是消息兒。眼皮子微微一抬,眼角不動聲色地那麼一掃,周圍人的尊卑貴賤、遠近親疏、善惡好壞,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然後,該熱乎的熱乎,該冷淡的冷淡,該應付的應付,總不會吃了虧去。這正是一個禮教社會的世故,也是一個官僚社會的世故。官場上那些老謀深算或老奸巨猾的不倒翁,都有這種察言觀色的本事。北京人生活在這樣一個官氣瀰漫的世俗社會裡,耳濡目染是免不了的。

在這樣一種氛圍里啟蒙開悟的北京人,首先學會的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處人之道,無非面子人情。北京人最懂這一套。比方說,遛彎兒時見了熟人,都要請安問好。「老沒見您哪!」「多謝您哪!」「回見您哪!」這就叫禮數,也叫和氣,因此不會有人嫌囉唆。這種禮數也是胡同四合院裡訓練薰陶出來的。老北京人都講究「處街坊」。街坊鄰里的,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都要隨個份子,道個喜或道個惱。自家有個什麼新鮮好吃的,也願意給街坊鄰里嘗一口,「是個心意,也是個禮數」。雖然有時不免有些程式化,但仍透出濃濃的人情味來。這禮數是人情,也是世故。人情世故,在老北京人這裡原本是俱為一體的。

都說北京人說話委婉,其實這委婉正是北京人的人情世故所使然。因為只有這麼說,才顯得對對方尊重,而且尊重里還透著關切,透著親熱,這就是人情。同樣,也只有這麼說,聽的人才不覺得突兀,也才聽得進去。即便說的是不同意見,也不會惱怒,說的人也就不會得罪了對方,這就是世故。畢竟,「拳頭不打笑臉」,「禮多人不怪」,多點兒禮數,沒什麼不好,也沒什麼錯。

正宗的北京人,是不能不懂禮數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歸禮數管著。所以,即便發生衝突,也不能罵人,只能「損」。比方說,騎車撞了人,在外地,就會罵起來:「瞎眼啦!」北京人就不會這麼說,而會說:「喲,別在這兒練車呀!」都說北京人說話「損」或說話「藝術」,卻不知這藝術是禮數造就的。因為禮數規定了不能罵人,可不罵心裡又憋得慌,於是「罵」便變成了「損」,或者說,變成了罵人的藝術。

的確,禮數這玩意,是多少有些藝術性的。比方說,懂禮數的人,都有「眼色」。所謂「有眼色」,也就是懂得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做,什麼話可講什麼話不可講以及什麼事該什麼時候做等。掌握其中的分寸,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北京人的這種生活藝術,是有他們的人生哲學來打底子的。這種活法講究的是心眼兒活泛,心裏面透亮。老北京人相信,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一個人吃得完的飯,也沒有過不去的橋。無論好事壞事,還能一個人包了圓啦?所以,露了臉,用不著揚鈴打鼓;背了時,也不必蔫里吧唧。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老黃河還興改道兒呢,人世間的事,哪有個准數?風水輪流轉,沒準明兒個轉到哪,瞎折騰什麼呢?消停些吧!就是瞪著兩眼數星星,也比折騰那沒譜的事兒強。

別折騰,也別較真。較真,就是死心眼兒。天底下,哪有「真事兒」?不過「湯兒事」罷了。所以,不管幹什麼,也就是個「對付勁兒」。北京人有句口頭禪,叫「混」;還有個常用的詞,叫「不賴」。在他們看來,人生在世,也就是個「混」字。比方說,混日子、混事兒、混口飯吃等。所有的人都是混,所有的事也都是混。要說有區別,也就是「一個人混」還是「哥幾個一起混」,混得好還是混得不好。混得好的,能混個一官半職;混得差點,也能混個肚兒圓。但不論好歹,能混下去,就不賴。

顯然,這種世故,是古都的智慧,也是農民的智慧。農業生產周期長,要能等;京城官場變故多,要能忍;而面對風雲變幻、世事滄桑,要能對付。京都之中,帝輦之下,人們看得最多的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險惡、天威難測、官運無常。今兒個,新科狀元金榜題名;明兒個,菜市口人頭落地,大觀園底兒朝天。這就不能不讓北京人世故起來。北京人的世故是他們久歷滄桑的結果。這種久歷滄桑使他們「身居颱風眼處而能保有幾分超然」,使他們在靜觀中養成了「多看兩步棋」的世故和通達,也使他們學會了忍耐。

正是這忍耐造就了平和,而平和的背後是信命和認命。老北京人的信條是:「命里只有八尺,就別攀著一丈。人,還能大過天去嗎?」既然「命里有的躲不掉,命里沒的求不來」,那就沒有必要去爭、去搶,也沒有必要因為別人怎麼怎麼了而自己沒能怎麼怎麼,就渾身不自在,一肚子的彆扭。這就是自個兒和自個兒過不去了。

正派北京人的世故里,有著「閱事太多見事太明的悲憤沉痛。看透了,又無可奈何」。於是,無可奈何到了極點,反倒變成了平和。

北京人的這種生活藝術,是有他們的人生哲學來打底子的。這種活法講究的是心眼兒活泛,心裏面透亮。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名家專輯,在後台回復作家名字即可閱讀

北喬|畢飛宇|臧棣|曹文軒|陳忠實|池莉|遲子建|格非|龔學敏|谷禾|海男|韓少功|霍俊明|吉狄馬加|賈平凹|老舍|李洱|李敬澤|李娟|李佩甫|李少君|李一鳴|李元勝|梁平|林那北|劉慶邦|劉汀|劉醒龍|魯敏|羅振亞|莫言|穆濤|南帆|歐陽江河|潘洗塵|邱華棟|三毛|沈從文|石一楓|史鐵生|蘇童|湯養宗|鐵凝|汪曾祺|王安憶|王朔|王小波|吳義勤|西川|徐則臣|嚴歌苓|閻安|閻晶明|閻連科|楊建英|楊克|楊慶祥|弋舟|于堅|余華|張愛玲|張承志|張國領|張清華|張遠倫|張執浩

波德萊爾|博爾赫斯|川端康成|村上春樹|福克納|海明威︱卡爾維諾|卡佛|卡夫卡|庫切|夸西莫多|萊辛|里爾克|馬爾克斯|門羅|奈保爾|歐·亨利|特朗斯特羅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