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大家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我們腦中那些揮之不去的問題》。
人類為什麼會有愛情?
地球究竟是在變熱,還是在變冷?
到底為什麼會堵車?
凈化器上的PM2.5究竟準不準?
專家能辨別出葡萄酒的好壞嗎?
……
對於上面靈遙提出的這些問題,你都知道正確的答案嗎?
你是否也也曾被朋友圈裡的「震驚!全球變暖竟然是一場陰謀!」「可怕!轉基因食品不能再吃了」「驚天喜訊!多吃西蘭花就能治療癌症」等文章刷過屏呢?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幫助你快速地過濾掉大部分謠言,然後在看到這些信息時,能夠迅速判斷、識別真假呢?
有!那就是培養你的「科學思維」!
如果你不想再被謠言迷惑,想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麼,你一定來和靈遙一讀讀這本卓老闆為你寫的《我們腦中那些揮之不去的問題》!
作為「得到」里,把科學講得最有趣,和最接地氣的老師,在這本得到了萬維鋼、羅振宇、劉潤等大佬盛讚的書,卓老師將為你回答20個常見問題,包括了轉基因、人類祖先、PM2.5等問題,靈遙則將將從中挑選5個最有趣的問題,替大家解答。
希望你喜歡!
01.
人類為什麼會有愛情?
如果說像詩人和文人一樣去解讀愛情,那麼愛情將永遠飄散在空中,但是,你若換個角度,用理工科思維去看待愛情,那麼,你將發現戀愛關係、婚姻關係,乃至是出軌、找小三等等,背後都有生物學依據的。
現在,讓我們一起坐上時光機,回到1500萬年以前。
那時候,我們的離開森林去到平原生活的祖先,日子是十分慘澹的,一方面,他們們奔跑的速度,趕不上當時的絕大多數食草動物,另一方面,他們的腸胃和消化系統也不是太好,大自然里可以輕鬆採集到的食物,有大部分都不適合他們。
那麼,這時候,怎麼做才能不讓整個種族滅絕呢?答案很簡單,拚命地生。
但是,與其它動物不同,人類的大腦至少需要22年才能夠完全地發育成熟,掌握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技能,離開父母獨立活下去。
因此,男性和女性便想出了一個聰明的方法,分工合作,由男人來外出尋找食物,對抗天敵,女人則在家裡照顧後代,教會後代必備的生活技能。
但是,男人在外捕獵的時候,如何才能夠保證女性安心在家裡帶孩子,不和別人的男人偷情呢?
於是,當時的人們便想出了「愛情」和「婚姻」這兩個法子,來讓男女雙方通過簽訂契約的方式,來認定彼此,表明對彼此的忠貞。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一對一的關係模式,和男女雙方在養育孩子時共同付出的努力,開始被文人和詩人們所傳頌,成為了所謂的「愛情」。
因此,真正的愛情,必須是來源於婚後雙方在柴米油鹽里的的相互照顧,彼此守護。至於婚前那玩意兒,談得再多,談得再久,那都只能叫做 —— 「激情」。
知道了這些道理後,靈遙相信你在看到「女人結婚要求男人有房車彩禮」「沒有愛情的婚姻」「我老公/老婆出軌了」一類的內容後,一定會有更深刻的內容,尤其是最後一點,將是對一個辛苦奮鬥一生的人最大的打擊。
02.
那麼多原始人,都是我們的祖先嗎?
「人類究竟從何而來?」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哲學中最著名的三大問題之一。
尤其是在現代科學誕生以前,回答哲學的主流方式是思辨,比如,《道德經》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但是,在有了科學後,我們不妨用科學的方式,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大約100年前左右,克羅埃西亞首都旁邊40公里的克拉皮納小鎮首次出土了70多具尼安德特人的化石。
經過DNA的測序,科學家們發現現代亞洲人和歐洲人體內的基因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有2.5%是相似的,也就是說,尼安德特人也曾是我們人類祖先中的一支。
更為神奇的,在檢測尼安德特人基因時,這個小組的科學家們又收到了新的來自俄羅斯的化石樣品。
後來的結果轟動了人類學界,這位死於5萬年前的死者,她的基因特徵介於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之間,被科學家們命名為丹尼索瓦人。
由此可見,與思辨相比,基因檢測才是研究「人類究竟從哪裡來」這個哲學命題的最優解。
並且,隨著更多化石的出土,和基因檢測技術的提升,靈遙相信,人類一定會更清楚自己的祖先究竟是誰。
03.
什麼樣的星球上才會有高級生命?
除了我們人類以外,在浩瀚的宇宙里,是否還生活著其他高級生命呢?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可不能只去好萊塢的外太空大片里尋找答案,還得從科學的角度,來判斷一個星球是否宜居。
那麼,某個星球是否「宜居」都有哪些條件呢?
首先,生命的演化離不開星球表面的液態水,這種水源不能處於地下,更不能是氣體或是冰。因此,行星與恆星的距離,就很關鍵了。
比如,天王星,和冥王星里太陽太遠,即便地下有水,也凍成了冰,而,水星則里太陽太近,即便有生命,也被烤化了。
其次,生命的演化需要時間,一個星球上若是要存在高級生命,那麼至少已經有了千萬年的發展了。因此,一個剛剛誕生的星球上,是肯定找不到高級生物的影子的。
再次,除了要處在「宜居帶」里,對這顆星球本身也有要求。
比如,那些質量大的恆星在演化的過程中,光度和增加和減弱都很快,所以,這顆星球很快將油盡燈枯,支撐不了生命漫長的演變歷程。
而,那些太小的恆星,則會出現潮汐鎖定,沒有季節,和晝夜變化。因此,即便再過上億萬年,月亮上也不會有月宮。
最後,生命的演變,我們還需要密度足夠大的大氣層,和磁場。因為,如果沒有,生命體就要直接面對恆星風和宇宙射線的威脅,也是很難存活下來的。
由此可見,在浩瀚的星空里,我們能夠生活在地球上,已經是一個奇蹟了,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愛護這顆可愛,但也很脆弱的星球呀~
04.
蘋果真的砸到了牛頓頭上嗎?
在英國的劍橋大學門口,種著一棵蘋果樹,只要有遊客路過,導遊便會告訴大家,那個砸到過牛頓頭上的蘋果,就是從這棵樹上掉下來的。
但是,真的如此嗎?謎底在2010年揭曉了!
英國皇家學會慶祝成立350周年的時候,很多科學家的著作原稿的電子影印版被公布到了網上。
據悉,牛頓的一位忘年交,比他小40歲的皇家學會會員,威廉·斯度克林在1752年,在關於牛頓的生活回憶錄里寫到:
午餐後,天氣很暖和,我們走進了花園,在蘋果樹的陰涼下品茶聊天。當時,只有我和牛頓兩人,他告訴我,他以前也經歷過這樣的場景,那時候,他坐在蘋果樹下,陷入了對重力的沉思。這時候,一個蘋果掉在了地上,打斷了他的思緒。於是,他便開始研究,為何蘋果總是垂直落向地面?而不是斜著落下?
於是,便有了後來的「萬有引力」定理,和一門叫「物理」的學科。
除了牛頓被蘋果砸過外,伽利略也「被」扔過鐵球。
故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伽利略手持兩個鐵球,一個空心,一個實心,走上了比薩斜塔上,同時脫手,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證明了物體的下落速度與質量無關。
但是,伽利略真正做這個實驗,是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滾球,而不是在比薩斜塔上扔鐵球。
由此可見,有些話題想要吸引人非常簡單的,只要做到眾人皆知,但是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可。比如,華佗為關雲長刮毒療傷、華盛頓砍櫻桃樹、太空可以看到長城,等等。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事物的發展,遵循了其必然的規律。
也就是說,即便是喬布斯在2007年沒有拿著人類史上第一個智能機iPhone站在上了演講台,過不少多久,也會有另外一個大佬拿著另一隻智能機站上演講台。
因此,你若是有幸成功,請合掌感謝上天的眷顧吧!
05.
修路,又限號,為何還堵車?!
作為一個在北上廣深生活過的人來說,靈遙一直很納悶一個問題,那便是,為什麼在政府先後提出了,修路、限號、搖號後,上下班高峰期依然會堵車???
其實,這個問題,如果你坐飛機的時候,有從窗子往下看,你便略知一二。
那就是,每輛車該往哪些地方走並不是由一個中央控制單元決定的,而是按照各自決定的方式運動的。於是,最終便形成了一種宏觀上的圖景,堵成了一鍋粥。
這個現象,有一句俗話來說,便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城市的道路資源是有限的,本身是沒有辦法容量那麼多車的,但是,每個人都一個獨立的個體,只要有了錢,都會為了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方便,那就會買輛車來代步,才不管你城市如何規劃。
再加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亂開、亂停,行人亂走,整個城市的的交通道路便會看起來亂糟糟的。
因此,若是想要城市交通暢行,除了做好城市規劃,把人流量較大的建築物擺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外,當局者還要引導大家遵守交通規則,主動減少城市的交通壓力,錯峰出行,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解決問題。
以上,便是全書的精華內容。
除了靈遙為大家解讀的這五個問題外,這本書里還探討了氣候變暖、哺乳動物的毛皮顏色、PM2.5、引力法則、光合作用等問題。
讀完了這本書後,靈遙才發現,很多似是而非的問題,一旦引入了科學後,便很容易知道它究竟為何如此,這也難怪為何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學家,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我們,作為有科技傍身的現代人,也要加油呀!
祝好!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