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夢嬌
「我終於把自己的房子賣出去了,但是比原來的報價降了10萬,蠻後悔的!」
昨晚,《13000元/㎡!無錫低價盤衝刺「金九」!趕緊上車!》稿子發出後,一名網友找我訴苦。
他就是我稿子裡提的那種把樓市摸的門清的購房者。
雖然買房摸得門清,但沒想到卻折在了賣房這件事兒上。
01
降價10萬!剛賣掉就掛地了!一口血噴出來!
2017年初,他買了恆大御瀾灣做婚房,高層,毛坯,單價8300元/㎡,戶型96㎡三房。
為了置換,今年,他想把這套房子賣了。
在中介,這套房他掛了16000元/㎡的單價,總價算個整,154萬。
心想著這個價格應該不是很過分吧,周邊的棲霞東方天郡賣14000-15000元/㎡,恆大觀瀾府賣16500元/㎡左右,融創滿堂院二手房價格也要16000元/㎡多了。
本以為憑藉著小戶型、裝修還不錯,房子維護的也好,就能很順利地賣出去!
結果掛出去都快一年了,很多人感興趣是感興趣,但只是過來看看,並不買,還不斷砍價!
在掛牌期間,他不是沒想過降價,可他不是很願意。
「憑什麼啊?我這個價格又不是很貴,看看無錫現在這個價的房子已經不多了,我又不急著用錢,就等著唄。」
「中介每次給我打電話說我掛的價格太高,不好賣,勸我要是我真的想賣掉,就降個10萬塊,保證能賣掉。」
他也快被中介給氣出血,「10萬,這可不是小數目,不降!」
可是同一個小區,比他便宜的房子都一一賣出去了,看房的人也幾乎絕跡了。
這個月初,他終於妥協了,因為再不賣出去套現,他看中的萬科·觀湖禮著的好樓層就要沒了。
於是,他不甘心地給那個中介小哥打了電話,還是降10萬吧。
果不其然,中介小哥的話應驗了,很快,他的房賣出去了。
但是,這時候,東北塘掛地了,起始地價7055元/㎡,心想著,這以後要是成交了,房價又該蹭蹭上漲了,他後悔不已!
02
有價無市!無錫市場冷熱不均
上面,我說的那個網友的例子是個典型的二手房「有價無市」例子。
這種現象還是蠻普遍的,不僅與市場有關,也和房東的心態、中介等因素有關。
現在,房東意識中存在一種假象,以為市場好,心態被拉的太高,所以大家都想高價賣出去掙錢。
但高價掛的時間太久了,一直賣不掉,最終就會有部分房東妥協,在自己的心理預期價格上降價出售。
而且,還存在著市場外在的輿論宣導,有很多中介希望市場向上,「唱漲」,但實際不然。
因為二手房都是現房呈現的,和新房不同,在房齡、裝修、樓層、朝向、地段、配套、物業等各方面都有差異,有的人看房很講究眼緣的,不怎麼滿意的話就不買了。
其實,不僅僅是二手房,目前的無錫新房市場也是這樣,還冷熱不均。
對於當前的樓市,總結下來,多數人有著「入秋」「入冬」「寒冬」三種觀點。
持「入秋」觀點的人認為目前市場是調控政策帶來的正常市場反應,不必大驚小怪。
認為「入冬」的人就認為市場頹勢初顯,但還是會回暖的。
而持「寒冬」觀點的人則認為經濟大環境差,房地產市場將持續惡化,屬於地產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不管是哪種觀點,市場怎麼變化,我還是一句話,買房要看自己的預算,不能異想天開,什麼條件的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