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答案、好奇、腦洞......這些都是屬於知乎的氣質。晚會的形式更好地承載了社區在當下尋求擴圈、實現「從1到N」目標的一環。
作者 | 西西
「展堂和湘玉的孩子會不會有口音?玉皇大帝是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貓究竟是固體還是液體?」 在融入了知乎梗和腦洞題的音樂劇《有問題》中,鄭雲龍第一個走上了知乎十周年晚會《答案奇遇夜》的舞台。
社區晚會在近一兩年內興起,並找到獨特敘事。與傳統衛視晚會不同,社區晚會以自家平台的內容以及用戶間相類似的氣質為基礎,打造共同的「情感氛圍」比選擇更火的明星重要。
2021年,正值知乎成立十周年。過去的時間裡,由「謝邀」、「什麼體驗」,到「細思極恐」,知乎以「一問多答」的模式建立起了以梗為原點的討論環境,同時吸引了圈層用戶的留存。
二創、視頻、直播和知識服務等或廣泛或垂直的內容開發,更近一步拓寬了知乎作為知識社區的邊界,也為知乎聚集了愈來愈多穩定的答主——屬於知乎的KOL。
十年前,知乎平台的第一個問題「誕生」:如何使用知乎?如今,知乎的slogan升級為「有問題,就會有答案」——知乎上的總問題數已超過4400萬條,總回答數超過2.4億條。每天,會有2000多萬條創作和互動在這一平台上發生。
問題、答案、好奇、腦洞......這些都是屬於知乎的氣質。晚會的形式更好地承載了社區在當下尋求擴圈、實現「從1到N」目標的一環。
正如《答案奇遇夜》所展現,知乎將站內科學、影視、音樂、歷史、國風和魔幻等等知識,通過拆解融合,轉化為兼具信息價值和高觀賞性的舞台表演,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和觀點都有被看到的可能。
晚會中半,吳彤登上舞台與歐陽娜娜演奏《彤笙彤語》。他拿起笙的那一刻,正解答了「華語歌壇有哪些被低估或埋沒的歌手」這一知乎高亮問題。
01 | 「謝邀」——梗是流行的喜劇
梗是流行文化,也是時代符號。
過去十年間,知乎從邀請制度的小眾社區起步,問答是其最核心的形式。不斷上漲的問答數「催生」了「梗」在這裡的誕生。
2021年到來之際,知乎官方總結了十大知乎梗、十大故事、十大腦洞和十大領域內容,它們分別代表了一段時期內大眾關注的事件或在其背後可被討論的熱點。其中,「謝邀」、「以上」、「小透明」和「如何評價」等等詞語已成為流行,在大眾語境中被充分使用。
而晚會也巧妙利用了這一點來增強用戶對社區的認同和感知。比如,《謝邀》環節的設置,正展現了知乎答主的專業知識和機制「腦洞」。
由「梗」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用戶聚集,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知乎社區文化豐富的基礎。而充分的「氛圍」正是社區舉辦晚會的最必要條件之一。
在晚會現場,五條人樂隊和知乎答主共同演繹了歌曲《問題出現我會回答大家》——這是知乎十年沉澱得來的基礎,也是知乎區別於其他社區的特質——「有問題,就會有答案」。
討論在回答以上,進一步地主導了知乎的氛圍和屬性。
「給你10億美元,但會有一隻蝸牛永遠追殺你,你干不幹?」「如果吃一小勺太陽會如何」「假如神話傳說都是真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些討論看似「腦洞大開」,但卻持續激發出用戶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知乎十年,除過不斷產出的「梗」,社區也在做更多內容向的嘗試。問答、熱榜、視頻、直播、知識服務等多元化場景和媒介形式都可以羅列在內。
比如,知乎為用戶提供了充足的二創土壤。《甄嬛傳》這類經典影視劇作品都激發了用戶對古裝題材小說的撰寫。同時,「如果你是安陵容,如何轉敗為勝」這一問題也被高頻次地討論。知乎還為此舉辦過一次名為「甄嬛宇宙開發計劃」的活動,邀請用戶加入有關甄嬛傳的二次創作。
晚會節目《甄嬛傳番外之安陵容重生》也是在此基礎之上,運用「誕生」於社區內的「生存三招」,幫助安陵容改變人生。安陵容扮演者陶昕然在現場表示,「世界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有人為你花時間,就像知乎的答主們,用心血和創想,給予了安陵容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哈利波特》也成為十周年晚會的主角。德雲社「雲鶴九霄」四科代表燒餅、孟鶴堂、周九良和郭霄漢,為觀眾上演了情景劇《如果德雲社是魔法學校》。實際上,在這背後,是《哈利波特》在知乎站內居高不下的熱度和討論度,比如,「如果霍格沃茨的校長是郭德綱會怎麼樣」雖然令人捧腹,但也融合了用戶的巧思。
對於社區來說,自上而下地感知用戶是「答案奇遇夜」推出的原動力。只有讓好的內容在社區內形成循環,用戶才可以更長久地留存。
02 | 有問題,上知乎奇遇答案
作為情景式劇場晚會,知乎要將社區內特色的腦洞知識、有趣見解轉化為舞台表演,從而以打破常規晚會的表現形式。
腦洞知識、有趣見解被轉化為舞台表演。常規的晚會形式被進一步打破——多元、生動是調性,也是具體落實的方法。
「九億少女的夢」林更新與「人皇」sky用場景化演繹打開《遊戲編年史》,從《俄羅斯方塊》到《魂斗羅》,從《拳皇》到《星際爭霸》、《英雄聯盟》的遊戲時空之旅就此展開。
演員李光潔則將視角放至科幻電影,以《漫遊者》的舞台從災難科幻、探索科幻、暢想科幻三個方向,思考講述「想像力」的作用。同時,科幻也是知乎的「硬核領域」,進一步說明了「問題-答案」在知乎的慣用性和重要性。
而吳彤節目來源於「華語歌壇有哪些被低估或埋沒的歌手」;侯樂天節目來源於「樂器界的鄙視鏈是怎樣的」;文松節目來源於「什麼東西能讓你在古代混得如魚得水」。
在這背後,是社區對內穩固用戶,對外「破圈」的需求。比如,「知乎宇宙」是知乎曾發起的專題,其中包括761個問題,已擁有全網熱度與知名度,而這些也成為了「答案奇遇夜」的節目來源。由知乎答主、彩虹合唱團共同演繹的《吃一勺》的靈感也是源於「知乎宇宙」系列的經典之問:如果吃一勺X會怎樣?
更為重要的是,知乎也在打造一批內容社區必不可少的KOL。他們代表了社區的文化屬性,出現在晚會中,既滿足了既有用戶的觀看體驗,也帶來了「破圈」的機會——屬於知乎的有趣的討論,在晚會上得以被進一步放大。
可以說,「答案奇遇夜」作為一場刷新想像的情景式劇場晚會,通過全新的創意概念詮釋「有問題,就會有答案」,讓表達更加立體、讓想像更為多元、讓知識更加生動。晚會融合了普通演講所具有的信息價值和創意舞台所具備的高觀賞性,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和觀點都有被看到和傳播的可能,從而為更廣泛的觀眾群體所喜愛,實現知識的破圈傳播。